農夫陶淵明

讀古代的文學作品,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作品中的“隱者”基本都不是一般人,江邊漁夫、山裏樵夫、田裏農夫,大多都是不世高人。

《垓下之圍》裏爲項羽指錯方向的“田父”,《論語》裏把打聽孔子行蹤的子路問得啞口無言的農夫丈人, 與子路就津口辯論的長沮、桀溺,這些隱士無不是見識卓絕的高人。

由這些隱士,我想到了那個一說歸隱必提的陶淵明。陶淵明的“不爲五斗米折腰”爲很多有志節的文人所推崇,陶氏的厭惡官場、歸隱田園爲很多仕途坎坷、壯志難酬的人提供了一個退路,一個光鮮亮麗的退路。於是,有此需要的人經常會選擇這樣的退路。但即使歸隱了,能真正融入田園生活的卻寥寥無幾,他們只是寄居在鄉野田園而已。而陶淵明卻將自己隱成了一個雖有高雅知趣卻很是地道的農夫。

他定居之處是“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村莊,日常所聽是“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所居之屋是“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他房前屋後所種之物是“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他日常所做之事是“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如果我們不知他是才華橫溢的詩人,在鄉間小道上見到這樣的一個人,你必定認爲他就是經年累月生活於此的農人吧!

陶氏歸隱是徹底的歸隱,是真心熱愛田園生活,閒事讀書寫作,忙時“有事於西疇”,這幾乎是耕讀傳家的一個完美模板。他投入於這田園生活,而不是把它當作跳板似的“終南捷徑”,我想,這也是他爲後世推崇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吧!

田園詩人陶淵明,五柳先生陶淵明,靖節先生陶淵明,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另一種生命的意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