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人囈語

             

                          文/東軍

                    (一)關於夢

    我有一個夢。常做。

    夢裏,我將自己的人生演繹成了一場悲劇。絕美的悲劇。

    此前,我所有的人生只爲這場悲劇準備。

    輝煌到達頂點時,我的人生戛然而止,生命懸崖式跌落,變成悲劇。

    會有一大批人,在我墓前流下眼淚。

    那眼淚是純淨的,高尚的,是我從內心所盼望的,會形成我人生的另一種輝煌,不朽的輝煌。

    那是隻在英雄面前才流的淚。

    我渴望成爲英雄。

    這就是我的夢。

  一個反覆出現的,跟英雄和悲劇有關的夢。

                    (二)關於死亡

    我從心理上似乎並不多麼懼怕死亡。生本就是爲死做準備。人生本身就是一場赴死的行動。對必然發生、不可逃避的事情,有什麼害怕的呢?

    但我的確又很怕。我怕的不是死本身,而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死。我怕自己死得太突然,死之前來不及說一些想說的話,幹一些沒幹完的事。

    我更怕的是,我沒死,活了很久,但我活在這個世上,跟風吹過、水流過一樣,了無痕跡。

    所以,我在這個世上,要多說點話,多寫點文字,多留點痕跡,以證明我來過,活過。

                (三)關於女兒

    我從沒想過一個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會如此艱難。尤其是我的孩子。

    記憶中,從小學到初中,女兒儘管性格活潑伶俐,招人喜愛,但學習成績卻一直十分普通,令人意外的普通。

    父母在學習上當初都很優秀,女兒卻如此普通,這在我眼裏是不正常、不合理和難以接受的。 我一直盼着她開花,她卻遲遲不開。

    時間似乎越來越緊迫了,機會不多了。我很憂慮,又很無助。

    我喜歡給孩子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喜歡跟孩子做夥伴,而不是高高在上。我不喜歡父母對孩子採取那種無微不至、密不透氣方式的愛。那種愛,在我眼裏,是一種剝奪。

    但我對孩子的愛,似乎又形成了一種放縱,讓她變得散漫,對一切不在乎,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我的教育理念和行爲,是不是產生了偏差? 我會不會害了她?

    我不知道。

              (四)關於心願

    多年以後,我希望女兒能好好讀一下我留下的這些與她有關的文字。我希望她收穫的不僅有感動,有反思,還會有一種與衆不同的精神力量。

    我希望她能翻看我的QQ空間、微信、簡書等一些密閉或開放空間裏的每一篇文字。仔細品讀我寫給自己的那些文字,品味我當初艱難曲折的心路歷程。那些文字,是他父親的成長記錄。這些成長記錄,能帶給她足夠的啓示。

    我希望她能夠通過這些文字,認清自己,認清父親,認清她自己應當選擇的人生道路和方向。

    我不希望她像我這樣悲觀,從骨子裏悲觀。我從小孤僻、沉默,她從小快樂、陽光。我倆不同。她的人生應當是屬於快樂的,永遠快樂,那種認清和穿透世間所有悲涼後仍清澈如水的快樂。

    這是我的心願。

            (五)關於人生

    每個人都要走向死亡。不可避免。

    那麼能否由此就說人生是一場悲劇和虛無呢?

    我認爲不能。

    因爲生命的本質和意義不在結果,而在過程。 以結果論意義,任何生命都沒意義。

    既然意義在於過程,那麼體驗就很重要了。作爲情感上的體驗內容,喜怒哀樂就應是平等而珍貴的了。從不白活一場的角度看,各種情感體驗得越深、種類越豐富越好。

    但現實中,我們大多數人做不到如此豁達,活不出海納百川這樣的大境界、大胸懷。

    我們總是渴望追求獲得更多喜悅和快樂的體驗,遠離和減少惱怒和悲傷的體驗。這是由人類幾百萬年進化過程中形成的趨利避害的本性決定的。而現實中,又總是前者少,後者多,事與願違。

    盼而不得,厭無可避,自然就容易演變成一種精神上的痛苦。於是人生,總體上就變成愁苦的了。

    人生是愁苦的,這就是人生的真相。

    認清了這個真相,你才容易接受現實,容易豁達,容易平靜。最重要的是,你會變得積極和懂得珍惜。

    積極,是因爲你有了改造不如意的動力;珍惜,是因爲你知道了獲得的不易。

    對於我本人而言,我承認我骨子裏是一個悲觀的人,但在對待當下的生活態度上,我又是一個十分積極的人。

    悲觀,是因爲我一眼看到了生命旅程的終點;積極,是因爲我如此熱愛和留戀路上的風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