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陷阱》:走出習慣陷阱,做你想成爲的那個自己

相信有些人會有這樣的體會,當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會習慣性的暗示自己,“這件事能成功嗎?對自己有片刻的懷疑”。還有就是我們有時會給自己過多的壓力和責任,如果一旦一件事情做的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就會責備自己,類似這樣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


這些習慣性的暗示或者行爲的存在是負向選擇,可以說是人生中阻礙我們發展的暗坑,讓我們深陷其中,有時自己還不自知。


椎原崇在《習慣陷阱》這本書中提出了很多生活中限制自己發展的習慣性錯誤認知和狀態,比如:我們會在某一處環境生活習慣了,就會造成理所當然的錯覺,認爲這個環境就是我們發展的空間,而不會去拓展新的領域,還有你會誤以爲你一直在做的就是你想做的。


《習慣陷阱》用反向思維提出了生活需要捨棄,只有捨棄了舊有的思維、舊有的成就、舊有的習慣,才能開闢一條新的人生道路。


捨棄之後意味着重新開啓生活,對事物有新的認知,做你想成爲的那個自己,在看完《習慣陷阱》這本書,我想到這三件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帶着自己的特質去發展、不給自己設限找到自由的生活狀態。


這也是每個人都想做到的事,只不過這三件事在有的人心中很模糊,椎原崇提出了這幾個人生目標,他也力行實踐,最終實現了自己目標和夢想,看看他是怎麼做得到的?


01


椎原崇在20多歲時開了一家餐飲店,在剛開始做店時,他積極向同行業前輩請教,並將所學到的東西付諸實踐。隨着他的努力經營,這家店的營業額越來越高。


這家店從椎原崇一個人經營到慢慢發展成一個團隊,椎原崇總是身先力行,帶領大家一起埋頭苦幹。就這樣經營了幾年,有一次跟同行的前輩喝酒,有一個前輩問大家:“如果你還有一年的生命,你還願意做現在做的事嗎?”,椎原崇回答:“我會做也許一輩子不會成功的事情”。


事後,椎原崇才發現,原來自己內心的真正想法竟然和自己的行爲背道而馳。從這次開始,他轉變了觀念,問自己到底想做什麼?他最終悟到要做自己想做的事需要自由,而他的現狀根本做不到,於是他開始參加各種企業家的課程和講座,發現原來還存在一種“不參加實際勞動也能獲得收益的事”。


椎原崇把這套理念在自己企業開始推行,他開始週末休息,讓自己從原來的“胡拼蠻幹”階段漸漸進入了“委託管理”階段,自己也開始嘗試不去公司,把經營業務委託給員工,與員工簽署委託書。而他驚奇的發現,他不去公司,公司也經營的很好。


椎原崇一邊經營公司,一邊參加企業家的課程和演講,他不斷的探索自己的內心,自己真正想做什麼?經過他的努力他終於成爲了一名諮詢講師、作家和企業經營者,實現了人生的追求和夢想。


椎原崇的經歷告訴我們敢於探索真實的自己,與自己對話,發現自己想要的、想成爲的,勇敢的追求,就終將能夠實現。


做自己想做的事其實沒有那麼難,首先,你得知道你的現狀是夠匹配你內心真實的想法;其次,你的想法怎樣才能實現;然後,就是去實施。


也許你會說我沒有椎原崇那樣的經濟基礎作爲支撐,我該如何實現自己想做的事?我認爲,如果你對你想做的事足夠熱愛,任何困難都無法打倒你,你會邊打工邊實現你的夢想,你會每天睡4個小時也要把更多的時間用於看書學習,你會堅持到底直到你變得足夠強大。能夠半途而廢的都不是你真正想做的事。你會爲你喜歡做的事一直堅持下去直到成功,只有做到這樣你才能算是真正熱愛你想做的事。


做自己想做的事是有代價的,時間、金錢、腦力、體力、學習、困苦、挫折等等,都是你在做自己想做的事上將面對的事情,如果你足夠熱愛自己想做的事,就讓心中的那團火熊熊燃燒,阻礙都將化爲你前進路上的泡影,跨越這些障礙,你終將成爲你想成爲的那個人。


02


你是否足夠喜愛你自己,決定了你是否能夠發掘自己的潛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你愛惜自己才能愛惜別人,這句話告訴我們足夠喜愛你自己愛惜自己的人,能夠激發自身的潛能,釋放自己的能量,讓自己成爲更好的自己。


愛自己,意味着愛自己的優點也愛自己的缺點,一個人的優點和缺點都是把雙刃劍,有時優點會成爲缺點,缺點會成爲優點。比如:一個人很有責任感,可是正是他責任感太強,讓他生活的很累,事事都要自己操心,這個優點也就變成缺點。而另一個人喜歡什麼事做決定總要慢半拍。而正是他慢做決定的習慣可能挽救了一個生意上的失誤。


不論你是勤奮的、勇敢的、有創意的,還是堅強的、虛榮的,你都是那個獨一無二的你,這些都是你的特質,特質能夠成爲你的標籤,讓你成爲那個讓別人記住的人。


做自媒體那些成功的大咖們,都有成功的標籤。樊登老師的讀書平臺、秋葉老師的PPT、鼴鼠的土豆老師的書評、弘丹老師的寫作課。這些標籤就代表了每個人的特質和優勢,正因爲這些老師發掘了自身潛力,把自己的特質和技能發揮出來,纔給人印象深刻。


椎原崇說:“依靠自身所擁有的價值,即自身的特質”。我認爲一個人的特質包含這個人思想、專長、技能、愛好、性格和習慣等,反應出來的就是他的與衆不同之處,做任何事能夠做出自己的特色,他就會與衆不同。


帶着自己的特質去發展,發揮自己的專長,展現出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獨樹一幟,成爲別人眼中不一樣的你。


03


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生活的常態把我們的生活固化了,眼睛看到的,經歷的是一些平凡無奇的事情。我們大部分的娛樂和信息來自於電影、電視、網絡,現在電影、電視劇都可以在網絡上看,很多人都喜歡通過網絡進行消遣。


網絡資訊發達,可以讓你知道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這無形中也填補了我們生活的乏味與空虛,看到那麼多形形色色的事情,讓我們更加的知道,生活不止侷限在我們那個小小的世界,外面的世界更大、更遼闊。


電影《私人定製》就是一部普通人跨界的影片,主要講的是爲普通人定製不同生活經歷的故事,在影片中描述了司機師傅、保潔大姐假裝成高級領導和億萬富婆的經歷。


在影片裏,司機師傅變身成一位高級領導,出門都是員工安排好的,每天開着各種會議,讓司機師傅成爲了他夢想中單位領導一樣的人物,而在經歷了金錢和美女的考驗後,最終經不住美女的誘惑險些犯錯,終於明白了成爲一名潔身自好的領導是多麼的不容易。


而保潔大姐在私人定製中成爲了一個億萬富翁,出門有豪車,喫飯去豪華餐廳,辦公室在自己蓋的大廈裏面,到自己開的商場裏面購物,當男僕人指揮把屬於她的房產在夜空裏用燈光點亮的時候,她被自己的富有震撼了,在夢幻中過了一把富婆癮。


可是電影畢竟是電影,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很少遇到億萬富翁,因爲那不是我們接觸的圈層,然而電影的創作也來源於生活,那些億萬富翁我們經常在電影裏看到,實際生活也存在很多這樣的人,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我們也許永遠也無法體會到億萬富翁的一天是怎樣過的。但是我們要有一個開放的心態,不受自己思維的侷限去看待這個世界和周圍的人。


生活存在無限可能,我們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所以不是我們的經歷不夠,而是我們的認知不足。


擁有一個開放的心態能夠讓我們擁有自由。我們可以有生活的苟且但是我們的心靈也配得起詩和遠方。


椎原崇說:“給自己設置的界限越少,人越自由”。當我們不再爲自己設限,看到任何事情都不會再驚訝,因爲我們知道生活有很多的可能存在,我們只要在生活有無限可能的選項中增加一個認知按鈕即可,看到新奇的事物時,閉上你張開的嘴巴,心裏想:“可以這樣”就足夠了。


我們的心設限了我們所看到的,我們看到的都是我們心裏想的事物。當我們不再去想我們沒有看到過的事物不存在的時候,我們的心被打開,才能吸引新鮮事物的到來,生活和經歷因此而變得精彩。


《習慣陷阱》剛開始我還以爲是一本培養習慣的書,看着看着我發現其實它也是一本講認知方面的書,書中講到了很多我們以往錯誤的認知和習慣,這些錯誤的認知和習慣都是隱性的,不像擠牙膏喜歡從後面擠這樣的習慣,容易被我們識別出來,它有時是一種思維模式,但這一切影響了我們的生活,侷限了我們自己。


我們改變這些錯誤的思維和認知才能重新看待我們自己、看待我們周圍環境和與我們有聯繫的人。


這是一本向內在自我探索的書籍,當椎原崇撥開迷霧,找到真正的自己的那一刻,正是這本書想向我們傳達的信息,“找到真正的自己活出幸福的人生”。


有一句話說:“人生是個圈,有人走了一輩子都沒有走出命運畫出的圈,他就是不知道,圈上的每一個點都有一條騰飛的線”。


舊有的習慣和錯誤認知都好比這個圈,出離這個圈,做自己想做的事,要打開思維,不給自己設限。勇敢的向前邁一步跨出這個圈,邁出的一小步將會成爲追求夢想的一大步,走過去前面就是一片天。


作者:不惑青蓮,自由撰稿人,專注自媒體。不定期發表讀書相關文章,分享閱讀的收穫。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點贊,後續我會創造出更多的作品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喜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