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市場:華爲甩開小米、蘋果?

華爲消費者CEO餘承東的一條微博,讓可穿戴設備再次登上熱搜。餘承東在微博中表示,華爲腕上穿戴設備銷量增長迅猛,市場份額已經超過蘋果、小米,位居全球第一。

實際上,從今年下半年開始,華爲就開始在可穿戴市場頻頻發力了,這讓同樣位居國內可穿戴市場前列的小米、蘋果,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不過,從目前來看,在這個羣雄逐鹿的新興市場中,華爲、蘋果、小米三家都各有優勢,誰能最終勝出仍是個未知數。

圖片來自Canva

市場爆發,戰火再升級

近年來國內可穿戴市場爆發的跡象,已經越來越明顯。一方面,可穿戴產品AI運動算法的不斷升級,讓可穿戴產品有了更多的健康監測功能,用戶也因此更加喜愛這類產品。

另一方面,AI時代的到來,讓無線藍牙耳機、智能手錶、智能手環等可穿戴設備得到了廣泛應用,並且在市場形成了全新的消費潮流。據悉,在目前的市場中,可穿戴產品不僅廣受年輕消費者好評,也受到了很多兒童、老年人的歡迎。

在這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下,國內可穿戴市場開始持續高速增長。2017年,國內可穿戴市場增速就超過了30%,市場規模更是達到了260億元。到了2019年,國內可穿戴市場規模增長至406億元,延續了此前市場高速增長的態勢。

行業的爆發式增長,吸引了諸如互聯網、通信、科技等多個領域企業入場爭奪。比如,今年下半年小米、華爲、華米、蘋果等可穿戴設備廠商,就先後發佈各自的新產品,並以此來爭奪這個快速增長的市場。

而在戰火愈加激烈的國內可穿戴市場中,起步並不早的華爲,卻憑藉着其硬件、軟件等多方面的技術實力,實現了彎道超車。

華爲彎道超車

從IDC最新發布的國內可穿戴市場調查報告來看,華爲已經位居國內市場首位。具體來看,今年第三季度,華爲以941.4萬臺可穿戴產品出貨量,佔據國內28.6%的市場份額,一舉趕超蘋果、小米,成爲國內可穿戴設備市場的“領頭羊”。

而在2019年,華爲在國內可穿戴市場份額僅爲8.3%,位居國內市場第四位。和今年Q3的成績相比,華爲在國內可穿戴市場份額淨增了20%,其增勢可謂迅猛。華爲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突飛猛進的成績,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華爲在手機市場受芯片供應問題影響後,及時調整戰略佈局,在可穿戴產品領域頻頻發力。比如,今年9月10日,華爲就發佈了首款面向高端市場的WATCH GT2保時捷款產品,和主打中端市場的WATCH GT2 Pro、WATCH GT2 智能手錶,進一步提升了其在可穿戴市場的品牌知名度。

另一方面,華爲堅持自主研發的健康監測技術,也爲其在可穿戴市場取得突破提供了助力。在最新發布的兩款智能手錶產品中,華爲就採用了其最新自研的TruSeen™3.5心率檢測技術,這種技術能夠結合AI智能心率算法,在心率監測方面的表現更爲出色,爲華爲WATCH GT手錶贏得了大量的用戶。

這些因素的影響,讓華爲的可穿戴產品銷量開始迅猛增長,增速甚至超過60%。在這樣的高速增長下,華爲很快就在國內市場中超越了小米、蘋果,並使兩家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

不過,面對華爲帶來的壓力,小米、蘋果兩家也不甘落後,也在通過多方面的努力,來提高其在市場的競爭力以迎戰華爲。

小米、蘋果步步緊逼

在華爲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宣佈趕超蘋果、小米後,小米就宣佈成立專門的可穿戴部門,來加快其可穿戴產品的研發。而可穿戴市場的領軍企業蘋果,也在華爲發佈WATCH GT2系列產品後,發佈了Apple Watch S3、Apple Watch SE等智能手錶產品,和華爲爭奪市場。

從小米、蘋果的應對來看,華爲在國內可穿戴市場的高速增長,已經引起了這兩個對手的警覺。由此可見,在Q3華爲彎道超車後,接下來小米、蘋果,必然會在可穿戴市場加大力度,兩家和華爲的博弈將更加激烈。

而對華爲而言,小米、蘋果的市場競爭力也不容小覷。作爲國內可穿戴市場的領先企業,小米、蘋果分別佔據了國內市場22%、17.8%的市場份額,可穿戴產品出貨量分別高達724.1萬臺、586.8萬臺。甚至早在2019年,小米還以664.7萬臺的出貨量領跑國內市場,其實力之強可見一斑。

在可穿戴產品方面,蘋果、小米也擁有極強的競爭力。比如小米的Color智能手錶,支持超多100種運動模式,售價僅爲699元,和華爲、蘋果的智能手錶產品相比,價格優勢非常明顯;蘋果的Apple Watch S6產品,則延續了Apple Watch豐富的APP使用功能,和時尚的外觀設計,擁有極高的人氣。

在性價比、APP生態方面,小米、蘋果這兩家企業,分別在某一領域建立了深厚的競爭壁壘,並以此位居國內可穿戴市場前列。而在兩家步步緊逼的情況下,華爲能否繼續領跑國內可穿戴市場,就很難預料了。

勝負未知

對於國內可穿戴設備行業的發展,和互聯網行業不同,可穿戴設備行業的發展更傾向於多元化。

隨着可穿戴設備應用場景愈加廣泛,用戶對可穿戴設備的消費及需求也更加多元化,進而推動了市場的多元化發展。在這樣的市場中,華爲、小米、蘋果三強爭雄的局面,仍有很大可能持續下去。而三家中誰最終能夠領跑市場,還要從各家企業的優劣勢進行分析判斷。

從最早推出智能手錶產品的蘋果來看,其智能手錶產品獨特的APP使用功能,讓它在市場取得了不錯的表現,但電池續航問題一直阻礙着其在市場的發展;華爲在可穿戴產品領域的優勢,則在於自研的健康監測技術以及硬件技術。另外,華爲WATCH GT系列產品智能手錶精緻時尚的外觀設計,也成了用戶選購這類產品的重要原因。

而深耕可穿戴設備領域的小米,其產品核心優勢則在於其高性價比。此前,小米之所以能夠領跑國內市場,憑藉的正是其產品的價格優勢。但在高端智能手錶產品方面,小米還需要精準定位,來提升其產品的競爭力。

綜合來看,蘋果、小米、華爲三家的產品各有優勢,並且三家在市場的差距並不是很大,這意味三家在未來的可穿戴市場中,都有領跑市場的機會。而在可穿戴設備健康功能日益火熱的情況下,小米、華爲、蘋果,在可穿戴產品健康賽道的戰火也將越燒越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