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堂春》賞析摘錄

畫堂春

張先

外湖蓮子長參差,霽山青處鷗飛。

水天溶漾畫橈遲,人影鑑中移。

桃葉淺聲雙唱,杏紅深色輕衣。

小荷障面避斜暉,分得翠陰歸。

賞析 :此詞寫乘船遊湖之美。時間是夏天,地點在江南。江南風景如畫,集天地靈氣,素來是文人爭相歌詠的對象。張先《畫堂春》同樣以江南爲寄情對象,對江南的湖山風光和人物風物予以謳歌和盛讚。 上片主寫湖山之美。“外湖蓮子長參差”,起句開門見山,直入湖景。詞人站在岸上,觀望湖景,外湖長滿蓮蓬的時候,遠遠望去,高低參差,錯落有致,比起荷花盛開,那光景又別有一番風味,正是遊湖的好時光。下句展開遠景。“霽山青處鷗飛。”中的“青”字潤色,色彩明晰,光鮮靈動。“水天溶漾畫橈遲。”詞人俯仰上下,上下天光。水涵着天,天連着水,水天溶溶漾漾,融而爲一。於是,任畫船在水中緩緩地行。在這樣美好的大自然裏,人有時忘卻自己,有時卻又以自己爲中心,是江山風月的主人。清瑩的湖面正好是一面鏡子,照出自己的存在。“人影鑑中移。”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面如鏡,人影在鏡裏移動,好一派光明澄澈的境界。一個“移”字寫出人隨船動的情狀,悠然自得於此盡顯。 上闋詞人着墨於江南湖光山色,下闋轉景入人,天人合一,在這大自然的美景裏添了一抹人氣和人情。寫歌女之美不是描寫其容貌之美,而是描寫其性靈之美。宋詞中女性形象演進成爲詞體文學之優勢意象,中國文化重視女性美,尤重視其內美。如果此時不是這樣,便俗。此句六字再現了兩位歌女雙聲共和,淺吟低訴,輕柔婉轉、曼妙婀娜。聽其歌,見其人,“杏紅深色輕衣”。“杏紅”色在“水天溶漾”中更顯濃豔,更爲“深”,此“深”字一方面寫歌女衣色彩濃深,另一方面也是歌女身形在詞人心中的影射。“輕衣”輕盈靈動,羽化成仙之境盡在其中。“小荷障面避斜暉”,這一動作顯人物的稚嫩可愛,讓人心生憐惜。“小荷障面”雖未能盡“避斜暉”,卻能帶來絲絲涼意,詞人於此中“分得翠陰歸”。斜暉映日,詞人與歌女未同乘一舟,在歌女“小荷障面”下,詞人其實未必能“分得翠陰”,但是綠蔭翠涼、美人在旁,作者心中愉悅,歸途更感清涼。 “蓮子參差”、“霽山青處”、“水天溶漾”、“人影鑑中”,這是一派安寧祥和的自然景觀;“桃葉淺聲”、“杏紅深色”、“小荷障面”、“分得翠陰”,又是一派靜謐逍遙的人文景觀。自然與美人並舉,融天地於人情,雜人景於自然,天人合一的情景遁入眼簾,交相呼應。將女性的美放置於天地之美中,使自然景色更通透,使人物的美更純淨,實在中肯貼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