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的村莊

那還是四年前,因爲十八洞飲水廠的項目,我去了一趟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

因路途遙遠,我先到達中轉站吉首,與飲水廠廠長張伯伯碰面。

正是中午時候,我先和張伯伯及廠裏的員工一起吃了午飯,其中有道菜是酸筍炒臘肉,味道很是爽口。廠裏的員工都是湘西人,長得敦厚,人亦憨實,喫飯時話也很少。

飯後,張伯伯去商場倉庫買了米、油等日常用品,說是村裏面物資缺乏,什麼都要從外面帶回來。見我一個人來看現場,又買了嶄新的棉被和枕頭,說在村裏住上一晚,也是客人。

從吉首到十八洞村有三個小時的車程,正是早春時節,河裏的冰剛剛融化,一路上都是矮矮的村落,青青的麥田,風景甚好。

路上還經過了矮寨大橋和蓮臺山林場。張伯伯開着車,說自己是蘇州人,已經到了退休的年紀,被上面派過來管理十八洞的飲水廠。又問我結婚與否,說自己膝下只有一個兒子,比我小三歲,在省城工作,有機會要介紹我倆認識認識。

到達十八洞村飲水廠時,已是下午五點的光景,廠裏只有一個常駐員工,叫小勤,是十八洞的村民,才十六歲。臉曬得黑黑的,人長得壯實,總是咧着嘴笑。他帶我去山上的溶洞旁挖野菜,說這溶洞歷史悠久,冬暖夏涼,到了夏天會有仙霧從裏面冒出。

我走進溶洞,見上面還刻篆體字,也不知是哪個朝代留下的。小勤指着我頭頂上方的洞穴說,這個位置當年有道人在此羽化登仙。

從溶洞採回來的野菜,涼拌後甚是可口。湘西臘肉被切成大塊,盛在碗裏,晶瑩透亮。米飯也很有嚼勁,我一連吃了三碗。

晚上的十八洞村天黑得很快,四周寂寥空曠 ,夜裏甚是寒冷。關上窗也能聽到屋外嗚嗚的風聲。我住在員工宿舍,晚上也沒電視網絡,就灌了個熱水袋,早早地窩在牀上看村上春樹的《1Q84》。因一路上舟車勞頓,我看了幾章,便很快進入了睡眠。

早上起來,先去現場拍了照,量了尺寸,理了理設計思路。回來後,張伯伯問我喫湯圓還是吃麪條,我說吃麪條。張伯伯要我喫多少下多少,於是切蔥搗蒜下麪條,還放了佐料辣椒粉,張伯伯說辣椒粉是小勤平日裏自己做的。

吃過麪喝過茶,張伯伯便帶我去村寨逛了逛,見到了許多面相苦苦的農民。穿着苗寨服飾的老婆婆坐在院子裏曬着太陽納鞋底,屋外堆着成捆的木柴,戴苗族頭飾的姑娘一邊曬穀一邊唱着:

“郎上坡喲,姐上坡喲喂

叫聲喲哥哥喲,情郎哥哥喲

咿喲 你等等我喲喂

我走三步喲喂退兩步喲喂

不是喲等你喲,情郎哥哥喲

咿喲,你等哪個喲喂。”

這首民歌叫《棒棒兒錘到巖板兒上》,想起十九歲那年去湘西鳳凰遊玩,導遊一路都在唱這首歌。那時同去的還有長沙理工學院的學生,其中一個叫欣欣的男孩子,幫我和女伴拍了很多照片。

臨走前,張伯伯往我書包裏塞了好幾瓶十八洞飲水廠的礦泉水,說這些水還沒到市場上銷售,但水是好水,裏面含硒,喝了對身體好。

如今,好些年過去了,我也很久沒去過湘西了。偶爾,我還會想照在村落裏暖煦的陽光和那些面相苦苦的農民。今年,張伯伯也從飲水廠退休回到蘇州養老了。每到過年,我們都會互相電話問候,他總問我找了對象沒。介於今年他兒子已經結婚,這個問題他也應該不會再問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