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隱私意識增強,如何實現數據挖掘和數據保護的平衡? 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

數據的收集、管理和應用,對品牌來說非常重要。品牌渴望通過數據指導商業決策、提升營銷效率。

然而,伴隨着數據需求的增長,數據泄露隱患近年來也越發引起關注。2018年3月,紐約時報報道,一家名爲Cambridge Analytica的數據分析公司通過一個應用程序收集了5000萬Facebook用戶的個人信息。

可以說,企業用數據指導業務的前提,是遵守法律法規和道德底線,確保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

在實際操作上,很多企業沒有搞清楚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這兩個概念。

近期,業內的廣告數據監測機構國雙和TalkingData先後宣佈與巨量引擎共建數據融合解決方案DataHub。就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概念和措施,以及共建方案是如何保障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Marteker技術營銷官對這兩家公司進行了採訪。

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

通俗來說,用戶隱私更側重個人信息數據。數據安全側重於數據存儲、傳輸和使用過程當中的數據保護。

TalkingData 廣告監測產品負責人李志強從法律層面對這兩個概念做了科普。依據《數據安全法(草案)》,數據安全是指通過採取必要措施,保障數據得到有效保護和合法利用,並持續處於安全狀態的能力。基於《民法典》關於隱私的界定,個人隱私可以理解爲是關於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爲他人知曉的私密數據。

用戶隱私更側重個人信息數據。數據安全側重於數據存儲、傳輸和使用過程當中的數據保護。

數據安全與個人隱私存在緊密聯繫,個人隱私是數據安全的要素之一,保護個人數據安全的同時就保護了個人隱私。例如,醫院採取技術措施保障病人的醫療健康數據不會因非法訪問而被泄露,這不僅保護了病人的數據安全,更保護了個人隱私,畢竟很多病人不願他人知曉自己的醫療健康數據,如病史。但是數據安全並不等同於個人隱私,因爲數據安全的範圍更廣。個人隱私主要是關於自然人的私密數據,而數據安全則涵蓋了自然人和非自然人的各類數據。此外,個人隱私更強調數據的私密性和個人生活不被打擾的安寧狀態,而數據安全更關注數據的安全性和被有效保護的安全狀態。

國雙營銷雲技術總經理吳充進一步介紹了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的合規使用。在營銷領域,個人隱私數據必須在合規的前提下才能使用:一定要經過用戶的授權,應用場景也必須有相應的約定,如果沒有約定和授權,企業不能收集、處理個人隱私數據;除非有明確約定,否則這些數據也不能再轉移給第三方。「而國雙一直以來對數據安全都採取高標準、嚴要求,嚴格恪守數據安全底線,始終堅守第三方監測中立性的原則。」

從這個角度來說,企業一方面在獲取數據時要確保獲取的數據是合規合法的。同時,要確保收集到的數據不會因爲不合規的使用或者沒有盡到數據安全和用戶隱私保護義務而導致用戶個人權益受到損害。

吳充指出,過去行業上講的挖掘數據,是幫助客戶獲取外部的一些數據,但是這很容易就出現灰色或者不合規的問題。

他建議,在數據安全方面,企業要做到堅守底線,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其次是建立健全確保內部信息安全的流程機制。再者就是在對外方面,企業要嚴格控制數據如何流出。

在數據安全方面,企業要做到堅守底線,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其次是建立健全確保內部信息安全的流程機制。再者就是在對外方面,企業要嚴格控制數據如何流出。

媒體巨頭如何保證數據安全與個人隱私?

事實上,在數據安全與個人隱私層面,國內外媒體巨頭都在採取行動。Google 推出了廣告數據中樞(Ads Data Hub),客戶不僅可以將數據上傳,與 Google 的活動數據連接,提高廣告效率,同時能保護終端用戶的隱私。

國內也在應用類似的解決方案,典型如巨量引擎與第三方機構共建的DataHub方案。其官方介紹中指出:它提供了安全的數據環境,第三方監測公司根據客戶需求在加密環境下完成TA、Reach等計算工作。其中,DataHub提供技術平臺服務,所有的計算邏輯和調用規則都取決於第三方監測公司,從而保證了結果的一致性和中立性。

李志強介紹,廣告主依託於DataHub管理自己在巨量引擎投放的營銷數據,使用更加便利,DataHub在後續會進一步融合巨量引擎和TalkingData的能力,提供基於營銷的全鏈路解決方案。

吳充介紹了DataHub與國雙的共建方案:國雙將通過C2S方式接收到的廣告監測數據和國雙TA樣本庫,分別加密傳輸至DataHub,由國雙提供算法,部署在DataHub環境裏進行計算,完成計算後輸出聚合性結果,國雙經過再次校驗、整合,最終輸出報告。這樣一來,就保證了作爲第三方監測的數據的安全性、獨立性和公正性。

數據分析在保險箱範圍內進行,既不會觸碰到個人信息,同時數據也不會從保險箱中出去,過程中數據可用不可見,這就確保了整個過程是安全可控的。

吳充解釋說,DataHub可以理解爲是一個數據的保險箱,通過一些加密的方式使得誰都沒有辦法觸碰到對方數據的核心意義。這樣一來,數據分析在保險箱範圍內進行,既不會觸碰到個人信息,同時數據也不會從保險箱中出去,過程中數據可用不可見,這就確保了整個過程是安全可控的。而最終輸出的數據,其實只是一些統計級別的數據,不涉及到任何個人信息層面的數據。

在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的大趨勢下,各方都應該進一步重視數據的合規使用。在數據應用層面,也希望媒體平臺未來能爲企業主開發更多權益,進一步實現數據挖掘和數據保護的平衡。

題圖來源:Shahadat Rahman on Unsplash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