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時賺3萬塊”,但我特別反感這樣的人

前幾天臨公子去做推拿,遇到的按摩師讓我特別有感觸,忍不住和你們分享。

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生意不好做、客戶挑剔不好伺候、再怎麼以客戶爲中心都沒用,但我發現:

同樣一件事,對客戶有沒有用心,呈現出來的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兩幅樣貌。

01

明確需求

我約的是中醫的五行開背,按摩師進來先問了我兩個問題:

“有沒有哪些地方不舒服?”

“最近休息得怎麼樣?”

我的肩頸和腰部常年痠痛,每天電腦前工作12-14個小時,生活節奏快還時常失眠。她按摩時就着重針對不舒服的部位,並告訴我如果覺得輕重需要調整就隨時說。

此外,特別讓我舒心的一點是:她很快就定位到客戶的潛在需求。

什麼意思呢?

我以前來店裏做按摩,有些按摩師估計是想和客戶拉近關係,家長裏短地嘮嗑個沒完,從工作生活,到戀愛婚姻,再到星座八卦,努力引出五花八門的話題。

當然,很多女性客戶喜歡一邊按摩一邊閒聊,覺得是個讓人更加舒緩的方式。

但我完全不愛這套哇。

我平時節奏已經夠緊繃了,這45分鐘的按摩時間,我就想安安靜靜地徹底放鬆下,最好還能打個盹兒。所以以前面對按摩師熱絡的聊天,我一般都會表示,自己想安靜休息下。

這位姑娘見面後寒暄了幾句,在我極其簡短地回覆後就沒再多聊,而是貼心地問:“燈光要不要給你調暗些?”

按摩時除了告知病患處的情況,幾乎沒有多餘的話。

其實這就是客戶的潛在需求。

一方面想按摩,一方面希望放鬆身心,多休息會兒。

要知道,同樣來按摩:

有人是想舒緩身體的同時,精神上也能放空下的;

有人是過來午休,順便做個護理的;

有人是結伴而來,當做休閒型社交的。

快速定位到客戶的需求,才能提供更有價值的服務。

02

在意用戶感受+增值服務

那位按摩師過程中發現,我的右側肩頸某些經絡特別堵,主動提出幫我多加強一下。

而不少按摩師呢,一會一個驚呼“怎麼僵硬成這樣啊”,“你這腰肌勞損恐怕得治療”,一直說你渾身哪哪都不行。搞得服務體驗特別糟。

我哪裏僵硬自個兒不知道麼?

要真想達到“治療”的效果,我直接去醫院看不好麼?

我壓根不需要這類正確的廢話呀。

Line創始人森川亮說:“無論品質有多高,無論功能有多豐富,如果不是用戶所需要的,那這些產品就是劣質的,最終只是製造方的自我滿足而已。”

沒有在意用戶感受,一定無法提供令用戶滿意的服務。

此外,如果想給客戶留下更深印象,往往要做些增值服務作爲加分項。

舉個例子。

按摩流程裏有個熱敷的環節,一般來說,她在我背上放好草藥包就可以出去了,但她詢問後得知我睡眠不太好,就利用這段時間幫我按摩頭部,還配合上一些有助於睡眠的精油。

不失時機地插了句:我是XX號技師,下次來可以約我,我額外幫你多按按頭。

你看,這話一出口,誰都覺得好事哇,佔便宜了嘛,況且提供的額外服務還是自己恰好需要的。

不僅加深了留給客戶的印象,而且創造了長期合作的可能性。

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說:“我們的客戶很忠誠,直到有人提供更好的服務。”

要想爭取到客戶,唯有在細節上勝出。

03

底線意識

記得很久之前,有一次來了一位新的技師,還沒按我幾分鐘就開始熱情地推銷產品。

關鍵是吧,她推的都是什麼減肥的、醫美的、面部微雕之類的東西,尤其強推某個醫美項目,3萬多,喋喋不休地說送的東西都不止3萬,超級好、超級划算、超級多客戶購買。

實際上,我在這家店從來只做背部按摩,她稍微看一眼客戶檔案的記錄就明白。

被我直接拒絕後,她又說,這次可以幫我升級下開背項目,效果更好,當做體驗。

行吧,那做吧。

結賬時被告知,那個升級後的項目等於3次的開背推拿。

銷售顧問趕緊說是新來的技師不熟悉價格,又是道歉又是送體驗卡,最後就按一次費用計算。

我可以理解,賣力推銷爲的是多賺點兒抽成,但抱着“只推貴的不推對的”態度,或是不由分說,把全部活動都12345地抖出來的“廣撒網”推銷,只會平白消耗用戶的信任。

這種情況多出現幾次,我很可能再也不來這家店而去其他連鎖店了。一旦失去了用戶信任,想再挽回的成本要高得多。

我們都聽過一句服務口號:以客戶爲中心。

實際上,正如劉潤所說:只有當你的利益,和客戶的利益不一致時,纔會明白你到底把誰當做中心。

馬雲曾在銷售人員培訓時去看了下,發現培訓老師在講怎麼樣把梳子賣給和尚。

他聽了5分鐘,非常生氣,就把這個培訓老師給開除了。

理由很簡單:和尚本來就不需要梳子啊,把產品賣給那些不需要這個產品的客戶,這叫騙術而不是銷售之術。

這是一種底線意識,更是一種長期主義。

聰明的人懂得,只有在自己利益與客戶利益衝突時,多站在客戶那側考慮,纔可能得到持續性的發展。

04

我們出來混職場,事實上絕大多數都是在“賣”。

賣技術、賣服務、賣產品。

除了前面說的要理解用戶需求、提供增值服務、底線意識等等,更重要的,我認爲是這些表面背後對客戶的心態。

很多人至今依然信奉“東西好不好無所謂,只要把東西賣出去就牛X”的那套,想破腦袋如何讓客戶掏錢包買單,至於該不該買單,需不需要那些東西,那不管。

這種做法,本質就是消耗存量。

今天來了個客戶,你就想辦法從他身上多榨些油水。榨完後趕緊找下一個,永遠在挖掘新客戶的單次買賣,只能無止境地找新鮮韭菜,到後面越來做不動了。

把客戶當做消耗品,用完了,就沒了。

而真正讓你賣得久、賣得好的,是增量模式:

你服務好一個客戶,他不僅會與你達成長期合作,還會源源不斷地給你新客戶,那些新客戶又成了你的回頭客,如此幾番實現了商業上的複利性,沉澱下寶貴的資源。

根據統計數據,維護老客戶的成本只是獲取新客的10%-20%。

存量模式,重點在從客戶身上獲得利益;

增量模式,重點在爲客戶提供更多價值。

其實這筆賬很容易算,說起來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大道理,只是儘量站在客戶立場而已。

而許多人做不到,無非是在形形色色的取捨中,抵擋不過自己利益+短期利益的雙重誘惑。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我們能共勉:

只有優先想到客戶利益,才能更長久地留住他們。別高估了短期收益的作用,也別低估了長期積累的分量。

懂得用心賣的人,永遠不缺機會。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