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IT男的自白:27歲月薪1W,我的收入怎麼就上不去呢?

這幾年,我看到不少吐槽大公司把人打磨成高薪螺絲釘的內容。但看的越多,我越發現一件事:

同個崗位,有人扶搖直上,有人原地踏步,造成人與人差距的還真不是大公司的鍋,而是思維不同導致。

再深入些說,就是全局觀的不同。

千萬不要以爲“全局觀”是什麼高大上的詞語,如果你留意會發現,它會讓你看待一件事的角度截然不同,從而採取更有利於你未來的行動。

01

我朋友部門有個能力不錯的開發,27歲,碩士畢業時就已經有了兩年開發經驗,加上工作兩年的積累,水平很出衆。

朋友晉升至管理崗位時,有個項目經理的空缺,原本部門裏的人都以爲他會選擇那位小哥。

很意外地,他從其他部門招了一位項目經理。

同事們不解,畢竟那位程序員的開發水平不錯,經驗也豐富。員工本身也難以理解,三番五次地質疑:自己明明代碼寫得很好哇,憑什麼拿不到管理崗?

朋友告訴老闆,如果今天要個資深碼農,那位小哥肯定沒問題,但今天要的是項目經理,項目經理是用來幹嘛的?

解決問題的。

架構有問題、臨時缺人手、員工心理不平衡、系統上線前要求加薪……各種亂七八糟的問題都需要有人扛着去處理。

不說項目經理,就說碼農崗位本身。

朋友舉了個小例子。那位程序員寫了4年Java,有時新項目問他看法,他時常說系統可能更適合用C寫,或更適合用.net,“你可以去找下有沒適合的人。”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碼農正兒八經的崗位叫什麼?軟件開發工程師。

語言只不過是一種工具,如果你只會用工具,這叫工人;如果你懂得解決問題,不管用什麼語言什麼方法,這才叫工程師。

我聽了簡直想舉雙手贊同。

因爲本職是產品經理的關係,我接觸過非常多程序員。時間久了,其實溝通幾次就能看出同崗位的差距。

很多程序員是需求什麼樣,我就做成什麼樣,甚至把原型1:1複製到頁面上。

功能有什麼用意?業務邏輯有什麼關聯?這不管,反正我照着做。

這種做法不能說它錯,只是就算效率再高也很難出彩。

不是因爲能力問題,而是因爲缺乏全局思考,無論你做的是什麼,都不過是一個流水線上的螺絲釘。

02

經常聽到有人吐槽老闆傻X,接的啥垃圾項目?招的什麼不中用的人?員工福利不好,工資不見漲,KPI考覈也有問題。

老闆和員工,最大的區別在於全局觀。

員工通常看到的表面,只是老闆眼中的冰山一角。

何況如任正非所說,發現不合理很容易,平衡全局很難。當你從全局角度看待問題,會發現很難面面俱到地將每個地方兼顧,只能有所取捨地選擇。

普通員工,只要各司其職就好。

老闆可不行,生意鏈上的任何一環,他都必須熟悉,甚至做到精通,不然缺乏系統性判斷,很容易踩坑。

趕集網創始人楊浩湧曾分享過自己的創業歷程。

楊浩湧最早是研發出身,再轉爲產品經理,可以說,技術能力+產品體驗比同類型競爭對手58同城要好很多。

但營銷方面,始終幹不過58。

楊浩湧想,既然自己營銷不行,那找個懂營銷的人來負責不就好了。

結果呢,由於他始終沒去學習營銷知識,無法判斷新來的人是否符合業務要求,導致連續找來的4任營銷VP,均無法勝任。

實在沒辦法,他只好自己上, 通過漫長的學習和試錯,完成能力閉環,進化成一個技術、產品、營銷三者並重的掌門人。

格局漸長,競爭力逐漸均衡。

研發->產品->營銷是完整的業務鏈,缺了任何一環,就無法形成系統性的認識,這對管理者來說,註定是個明顯的短板。

正因如此,IBM、阿里、華爲等大企業對培養接班人,都採用“崗位輪換”的制度。一來,讓他們更熟悉公司業務,二來,提高自身的全局判斷力。

接觸過不同部門的不同工作後,你將逐漸抽離出原先的身份,容易以“俯瞰”的視角看待問題。

03

我再講個很常見的例子,就是上司安排你做一些低價值的瑣事。

剛工作時我做項目助理,要處理大量的文檔任務,檢查PPT、產品文檔、需求說明書等等材料裏的錯別字,還要寫會議紀要和通知,郵件分發給相關人員。

我牴觸至極。

一方面,覺得自己的能力遠不止做這些事;另一方面,任務含金量太低,日報上整天都寫“檢查XX文檔”、“整理了XX會議紀要”、“把XX流程整理爲電子版”。外加上司的臉每天都繃得緊緊的,時常面無表情地甩給我一堆類似的破事,我愈發不爽。

有一次我加班到晚上10點多,心態有些崩,直接把電腦屏幕一關,然後直愣愣地對着屏幕發呆。

直男上司進來看到我:你幹嘛?還不趕緊幹活?

我膽子一肥,脫口而出:整天都做這種事情真的沒什麼意義。

上司說:“不看這些,你怎麼了解最基本的產品流程和情況?我就說流程圖吧,你看出什麼共性了嗎?產品的典型結構熟悉了嗎?做事要動腦啊,你是項目助理,每個環節都要熟悉的,不然你怎麼和人家溝通?”

事後我認真想了想:對哦,流程圖我都沒注意邏輯共性,只顧着抱怨新人只能做誰都不願意做的最底層任務。

缺乏系統性思維,導致我根本無法認清工作價值,更沒意識到我這個又小又新的螺絲釘在整個團隊中能有什麼作用。

因此當我後來看到《羅輯思維》裏,一個關於前臺的小故事,才特別有感觸。

說是一家公司的老闆想做內刊,就希望前臺姑娘把它辦起來。姑娘一口拒絕了,理由很簡單,又累又不加錢,何苦啊我?

但她只看到表面的工作量,沒站在全局角度,思考這份工作的背後有哪些了不起的資源,放棄了鏈接公司內部重要領導的絕好機會。

所以說呀,我們一定要跳出自己的小視角,把自個兒放在全局角度,才能認清手裏這份工作對公司的意義+對個人成長的意義。

哪怕上司安排給你任務時,多問問他的意圖,也比自己二話不說埋頭苦幹要好100倍。

04

你的全局分析能力越強,就越能處理複雜的局面。

簡言之:你能做的事將慢慢增加,而且還是具有一定含金量的事。

就像開篇那個碼農的例子,同樣寫代碼3-5年,有些人只能做初級程序員,有些人能做架構師,有些人能做項目經理,有些人能做技術部門經理。

爲什麼常常有人說自己被打磨成螺絲釘?

重要原因在於,你是以被動且固化的角度在工作。公司要求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

要求你做銷售,你就勤勤懇懇地拓展客戶關係;

要求你做設計,你就老老實實按照要求出圖;

要求你寫代碼,你就一心一意寫代碼。

當然這沒錯,特別符合公司的預期。但如果你想有一些突破,站在更高層次思考全局,思維會開闊很多。

你會發現,不同技能之間存在的種種關聯,不同崗位之間的分工聯動,開始有意識地學習,讓自己的知識體系更加豐富。

畢竟身在其中的平視,與“上帝視角”的俯視,註定是截然不同的畫面。

最後我想說個《三國演義》中的小故事。

草船借箭大家都聽說過,周瑜想讓諸葛亮10日內趕製10萬枝箭,明擺想讓他去當炮灰。沒想到諸葛亮說3天就能搞定,還立下軍令狀。

後來諸葛亮利用草船,從曹操那空手套白狼撈了十幾萬枝箭。

一起同行的魯肅瞬間被圈粉了:“孔明啊,你怎麼知道今天有霧啊?”

孔明說:

“爲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

說白了,沒有誰能靠什麼單一固定的技能,笑傲羣雄。

手裏的刷子多一些,解題思路就多一些,控制全局的能力也就大一些。

勝算,自然更高一些。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