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節閱讀課後的思考

今天下午聽了一節“整本書閱讀展示課”。

如果說之前神仙學校的神仙學生,他們閱讀交流時的表現令人好生羨慕。我們不會考慮他們是否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去呈現這樣精彩的分享,因爲閱讀課程本就是他們學校課程的一部分,加上學生多爲“學霸級別”,所以他們呈現的精彩我們只能是羨慕的份了。

可是今天的閱讀展示課,學生一上臺,我就覺得這並不是一節閱讀課,而是學生的表演課。在教師創設好的情境中,學生開始扮演各自的角色,全程脫稿。展示的學生也表現得十分出色,“臺詞”背得爛熟,語言也非常精煉,我不禁會懷疑,他們的稿子似乎也是老師準備好的,就等着這次區級公開課的展示了。“情境表演”後,就是人物性格分析,雖然也採用了小組合作及學習單的形式,呈現出成果的多樣化,但是個人以爲這兩個環節之間的聯繫並不是很大。

閱讀本就是很個性化的事情,我希望可以看到老師指導閱讀的過程,而非讓學生按照老師的活動設計完成一次次表演。我想學生爲了配合老師上好這節課,也真是辛苦,至少他們要花很多時間去把稿子背熟,而這樣勢必就加重了學生的負擔。這不是部編教材增設整本書閱讀的初衷吧。雖然目前“整本書閱讀”教學很火,可是不考慮學生的實際而去開展的各項閱讀任務,都是無效的。就好比我昨天讓學生上電腦房完成閱讀後的測評,有幾個學生打開測試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這本《童年》我翻開第一頁,之後我就全程睡覺了。所以我這些題目只能去蒙了。”說實話,我也是爲了完成任務,因爲有數字閱讀的要求,所以只能把一些簡單的選擇題上傳後讓學生完成答題,我也知道意義不大,礙於這些軟件平臺要有使用率,所以也很無奈。

其實,既然要讓閱讀進課堂,那老師領着學生一起讀,純粹地、安靜地讀,這也應該是一種讀書的方式吧。可是,我們更多的時間還是花費在講課文、刷閱讀題、默寫上。不少老師做了一些實驗,就是讓學生多閱讀,最後考試的成績不僅不差,還比那些只是講課刷題的老師要好不少。別說這是特例,如果我們都能領着學生好好讀讀書,各種書都能涉獵,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自然會上去。美國閱讀教師在她的著作《書語者》中也給了我們很好的借鑑,多讀書,自然成績好。

可是,爲何老師們都不放手給學生讀呢?

我們在擔心什麼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