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故事真的毀三觀嗎?別讓你扭曲的三觀禍害了下一代!

很多經典的童話故事,都被現在的人們解讀出了“三觀不正”的元素,難道陪伴我們整個童年的那些童話故事真的那麼可怕嗎?

童話“有毒”的思想,連著名的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都沒有幸免於難,更別說中國的童話故事了。

近來讀的這套《中國童話》,裏面收錄了5則經典童話,也順應主流採用了繪本故事的形式,適合小年齡段的孩子讀。

那麼我們就來看看這套《中國童話》裏的各種“觀”到底正不正?

1、從童話故事看善惡觀

金瓜兒銀豆兒兩個孩子是老公公和老婆婆用勤勞和善良養育出來的“果實”,名副其實的是大自然給予勞動人民的饋贈。

金瓜兒銀豆兒必然也是勤勞的象徵,因此他們能種出世界上最大的瓜,能養出世界上最強壯的大公雞。這些設定,都是要告訴孩子們,勤勞和善良纔是正道。

無衝突不故事,衝突來了,周財主的出現攪亂了原本平靜幸福的生活。金瓜兒銀豆兒在山裏發現了寶藏,他們取來金銀給周財主交租金,周財主卻貪心的想要獲得全部寶藏,最後貪心不足的周財主被壓死在寶藏山下。

其實,這個故事的後半部分,編的的確很有“中國特色”,故事的大方向是好的——凸顯善惡,但故事卻疏忽了另一個的細節,令人總覺得故事的安排似有不妥:善良的人可以“不勞而獲”,而邪惡的人不可以。

如何帶領孩子避開這個坑呢,聰明的父母一定知道怎麼做。

任何故事都是有衝突和對比的,否則怎麼彰顯好的一面?沒有邪惡,就無法彰顯正義;沒有懶惰,就無法彰顯勤勞。這套童話裏的《馬蘭花》中的一對孿生姐妹,也是如此,姐妹倆就是立場鮮明的對比。

2、從童話故事看世界觀

《一粒種子》是葉聖陶的經典童話,提起葉聖陶,那可是曾經出現在語文課本上的響噹噹的名字。孩子對語文課本里的名字,總感覺就是“權威”的認證。

那是一粒漂亮的種子,全世界絕無僅有的種子,國王擁有它卻無法讓它生根發芽,富翁、商人、士兵也都不行,最後,只有農民,讓它發了芽還開了花。

是國王、富翁、商人、士兵不會培育種子嗎?是他們把種子照顧得不夠周到嗎?——都不是。

國王,富翁,商人,士兵,他們的本行都不是培育種子,而且他們的本心並不單純,他們在培育種子的同時摻加了太多的雜念和貪念,雜念和貪念是培育不出美麗的花朵的。而農民的本行就是耕種,是培育種子,農民在種植那顆種子時也沒有其他私慾,農民只是正常地給他澆水施肥,然後種子就發芽開花了。

360行,行行出狀元,而且要在其位謀其職,在你自己的本行上堅守住你自己的本心,你手裏的種子才能開出絢爛的花朵。

這個故事裏傳達出來的“三觀”還是挺正的。

3、從童話故事看婚姻觀

《金色的海螺》中的海螺姑娘,倒是令我想起來宮崎駿的動漫《懸崖上的金魚姬》,她們永遠是善良和純真的化身。

童話故事裏的王子和灰姑娘都是要歷經磨難才能夠在一起,《金色的海螺》的故事也一樣,只是這部中國版的灰姑娘變成了灰小夥,這次的女主是一位仙女,男主是一個打漁郎。

打漁郎在海神娘娘的重重考驗下,終於如願娶到了海螺姑娘。這個故事比董永和小七的故事結局要好很多。

打漁郎是真的踐行了如今舉行婚禮常說的那句誓詞:無論順境還是逆境,無論富有還是貧窮,無論健康還是疾病,無論青春還是年老,都愛她疼她。

婚姻不是兒戲,婚姻誓詞也不是說說而已,婚姻也就是找一個打漁郎這樣的人長相廝守。

這個故事可以幫助孩子們從小樹立正確的婚姻觀。

4、從童話故事看價值觀

萬物相生相剋,沒有最強者,大自然很奇妙,萬物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穩定的閉環,環上的每一個節點都各司其職,在它的職責領域裏,它就是最強的,《鼠女出嫁》這個故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一隻小老鼠遇到老神仙而變成一位漂亮的女孩,於是她想找一個最強的人做丈夫,她找到太陽,找到雲朵,找到風,找到牆,最後發現他們都不是最強的,而牆認爲老鼠可以在它身上打洞,老鼠是最強的,而這位鼠女忘了它曾是被天敵老鷹抓走過。

這個故事裏出現的每一個角色,還教給孩子們一點,做人要謙虛,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沒有誰可以說我就是最強的。

這個故事傳達的“三觀”也沒有什麼缺陷。

結束語

讀故事讀童話,都需要帶着審慎的目光,去思考,這個故事在大的方面反應了怎樣的中心思想,在小的細節上又有怎樣的問題。

帶着孩子去讀童話故事的時候,我們無法阻止孩子那一顆敏銳的好奇心,有些地方無需刻意放大,如果孩子看到了,問起來,就好好引導他,故事不完美,但可以引導孩子往好的方向走,這就是故事的意義,畢竟寓言故事是不可能完美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