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更423--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基於一個斯坦福大學教授的實驗之上提出的,這個理論認爲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衆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猖獗。

生活裏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類似的情況,比如說一長段圍牆,如果有一段有塗鴉,那麼很快地就會在這面牆佈滿亂七八糟的塗鴉或小廣告;在人行道有些紙屑,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就會視若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類似的情況還有小區的垃圾箱,如果有人開始在垃圾箱外面的地上擺上第一袋垃圾,很快就會有各種垃圾袋堆在地上,而不論垃圾箱是否還有很多空間;再比如,在餐廳裏喫飯,如果是高檔的西餐廳,大家就會特別小心、輕聲細語,但是如果是在中餐廳,當有幾桌人是大聲講話的,很快這個環境裏就都是高談闊論、大聲喧譁的人。

在日常的工作管理中,需特別注意破窗效應帶來的負面影響,比如公司制度要求準時打卡,遲到要扣款,但是執行中如果開始有一兩個不準時上班,也沒有被扣款,那麼過一段時間,就會看到更多的人不準時到崗了。

破窗效應帶給我們的啓示是,任何不良現象都傳遞着一種負面信息,會導致不良現象的無限擴展,如果對這種行爲糾正不利,就會演變成千裏之提,潰於蟻穴。我們不要隨波逐流去做第N次打破窗戶的人,爭取做努力修復第一扇窗戶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