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那一片和平阳光

          守护那一片和平阳光

                ——记抗战老兵姜玉光


​        时令已近大雪,却并没有往年凛冽刺骨的寒风。正午暖洋洋的阳光,照在每个人身上,照在一座简朴整洁的农家小院斑驳的大门上,这是汶上县郭楼镇姜店村抗战老兵姜玉光老人居住的小院。门框正上方两个牌匾上的“光荣之家”四个大字,在阳光的辉映下,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也映亮了所有人的目光。隐隐感觉,这普普通通的四个字背后,一定蕴藏着一些并不普通的故事。

        已经95岁高龄的姜玉光正坐在堂屋前厦廊的椅子上晒太阳,​穿着暖和的厚棉袄。这个身材不高,敦实淳朴的老人,在温暖的阳光下,一头灰白稀疏的短发,与健康红润的面色相映,像极了一位鹤发童颜的老神仙。他双眼微微眯缝着,如一尊雕塑般神情凝重,仿佛正陷在沉思里。跟老人打过招呼,告知采访来意,他似乎还没有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并未显示出特别的热情,只是嘴里不断重复着:“抗战事迹?我哪有啥事迹呀?唉!年纪大了,都记不清了!都记不清了!”

        拉家常一样询问过几个问题后,姜玉光的声音渐渐变得洪亮起来,慢慢跟我们打开了话匣子,也打开了自己心底那扇尘封80年的记忆之门。在老人声情并茂的描述中,那段炮火连天、血雨腥风的残酷岁月也逐渐呈现在我们面前。

(一)桥林的枪声,威武的军装

        出生于1926年12月那个贫穷落后的鲁西南小村的姜玉光,少年时代是在中华民族正处于侵华日军的铁蹄践踏之下度过的。1940年,为了生计,他刚满14岁就去了东北做劳工。在东北时,姜玉光亲眼目睹了很多侵华日军虐待和屠杀我们中国人的暴行,他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一颗复仇的种子也在心底扎下了根。于是,他回老家参加了八路军汶上县附近的游击队,并跟随部队参加了与侵华日军的战斗。

        当时,由于日军的武器装备非常先进,有飞机大炮机枪,游击队只有土枪,子弹也不充足,所以他们只能靠游击战术与日军周旋,隐藏起来打伏击,待到敌人来了之后,趁他们不提防狠狠予以还击。一次,日本鬼子从东平到汶上,姜玉光所在游击队埋伏在桥林,打得敌人狼狈不堪。桥林,成了他们伏击日军的常胜之地。

        每次日军被游击队伏击后,都会对附近的百姓进行报复。调来大部队,对老百姓是见一个杀一个。虽然日军疯狂的报复,可中国百姓不但没有畏惧,反而有更多的人参加了抗日武装。在当时,只要一上战场打鬼子,大家都把生死置之度外,因为他们的信仰就是保家卫国。

        1945年,姜玉光已经长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那时的中国,已处于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胜利已在望,可是这场残酷的战争留给全国人民的,是怎样一座残破荒芜的江山啊?国家不安宁,个人的幸福无从谈起。动荡不安的现实,令姜玉光毫不犹豫地做出了人生中最重大的抉择:坚定地走进汶上县治安大队的大门,穿上那身威武的军装,成为了一名保家卫国的光荣军人。他那副并不高大威猛的身躯,从此便不停地穿梭于密集的枪林弹雨之中。

        在当时二战的国际战场上,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失败已成定局,当时日军大部已撤出中国的领土,但还是留下了一些残余势力,暗地里散布各处,妄图做最后的负隅顽抗。满腔热血的姜玉光跟着治安大队整日奔波在打击这些残余日寇的道路上,直至将他们扫除干净,彻底从我们祖国的版图上消失。历经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全国上下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可是我们的国家并没有迎来和平与统一,我们的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心中那个自由民主的新中国能早日变成现实,姜玉光再一次走在时代前列,投身到伟大的解放民族的战斗之中去。


(二)帽檐的弹孔,胸前的红花

        1946年秋,解放战争已经打得如火如荼,姜玉光印象最深刻的是发生在济宁北关的一场紧张激烈的战斗。“打的是吴化文(后于1948年在兖州起义)的队伍。我们一个团打进去,唉!那一场仗,打了一天一夜,打得真苦啊!”老人再一次微眯起双眼,拉长了声调感叹着。“我们解放军没有生产武器的工厂,也没有子弹,整场战斗都没有顾得上吃饭。先前派去的侦察员侦察的城内敌军是还乡团,结果到晚上对方换成了青年团;汇报说对方没有准备工事,结果人家的工事非常强,什么立式、卧式、跪式都有,打过去之后才发现情报有误,一切全都变了。”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哪有后退的道理,只能埋头往前冲!情急之下,部队进行了有组织的分工,整个连部做了精心编排,工作全部责任到人,一打起来双方的子弹满天飞,最后人员几乎都被冲乱了。姜玉光被分到器具组,四人擡着一个大筐子,负责运送武器弹药。整整一夜激烈的战斗后,天将明时,队伍接到命令要求撤退,他才发现,一组里四个人只剩下了他自己,其他三人都已经牺牲了。他记得那天是农历十五,黎明时分一轮圆月悬挂在天空,将整个大地照得亮堂堂的。姜玉光手里紧紧抱着一杆枪,悄悄蹲在一堵东西墙的墙根下,警觉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这时三排排长跑过来,交给他一个任务,让他去通知班长赶紧撤退,并让他口头传达:保存实力要紧!撤退时能带的伤员带下来,能拿的枪支拿下来。排长是一位经历过八年抗战的老战士,比他有经验得多,给他做示范——前方墙角处是一道南北墙,猫着腰沿着墙根一直往前走。姜玉光身上揹着十几斤的枪支一路往前冲,跑到墙的尽头一下子堵到敌人的枪眼上了,被排长敏捷地一把给拉了回来。当时情况紧急,他没有任何感觉,撤退回来后战友看到他军帽上多了一个纵穿前檐的小孔,才知道就是他站到对方枪眼上时给打穿的,幸亏他个子矮,帽檐高挡了一下,他才幸运地捡回了一条命。当他将身上带回来的枪递给排长时,排长眼中流下了悲痛的泪水,在那场惨烈的战斗中,牺牲的人真的太多了。“六连的司广武、张九道,还有……我们一块儿去当的兵,都在那次战斗中牺牲了。解放后,司广武被埋到了县烈士陵园里,前些年腿脚方便时我还经常去看看他。那次牺牲太大了!”

        危险再大,牺牲再多,哪怕还有一个人,哪怕尚存一口气,也要坚持奋战到底。如果说在这一场惨烈的战斗中姜玉光是有惊无险,那么另一场发生于徐州地界的战斗,对于他来说就是凶险万分了。那时已是农历十月,他们驻扎在古城旁的一所农家院子里。大家刚刚领了新棉衣,高兴地穿在身上。我方大部队已将机枪大炮装在车上,用骡子拉着正准备转移,他们连的任务就是在后方负责掩护团部安全转移,姜玉光此时已任三班班长。瞭望哨上的哨兵发现了情况,敌机正远远朝他们飞来,赶紧跑回来汇报。他们当时刚做好了饭,根本来不及吃,只好将饭菜装在饭包里背在身上,以便于路上吃。“我们手里武器太少,没多少人懂军事技术,连长都不懂。敌人手里有机枪大炮,军事技术比我们高。我们只有缴获的敌军的一枚六零炮,十几发炮弹。我刚得了一杆机枪,还没用过,连长一声令下,双方便开战了。”姜玉光说,战斗一打响,那情景可真是令人心惊肉跳!整个天空中只看见炮弹皮就像夏夜里的蛾子一样到处乱飞,耳边是子弹疾驰而过的“嗖嗖”声和敌方大炮惊天动地的轰鸣声。

        因为是临时驻扎,时间又紧,解放军的工事还没有完全挖好,于是他们在堂屋屋山西头的土墙上快速挖了一个大窟窿,他便将手里的机枪架在墙上,从窟窿里伸了出去。可是部队缺少规范精良的武器,姜玉光之前没摸过机枪,也不懂得使用技术,几乎将整杆机枪都伸到了外面,这不是把自己完全暴露给敌人吗?同班的战士王世勤赶紧帮他把机枪拉了回来,只露出了一点枪头。紧接着一片火光冲天,眼前这堵墙便被炮火轰了个大洞。幸亏他们紧急之下就地一个“驴打滚”闪到了远处,转头一看,唯一的那枚迫击炮也被炸飞了。

        艰难地坚持到了傍晚,等待前方大部队安全转移完毕,姜玉光他们连掩护的任务顺利完成,接到了撤退的命令。正当他们想要往屋子外面冲锋时,敌人已经进攻到了院子大门口的一个小屋了,他们一下子被堵到了堂屋里。正门出不去了,于是他们转向后方,从炸开的墙洞子里撤了出去。他们班有一个姓王的战士交锋期间身上挂了花,揹着枪没跟上步伐,结果落在后面走丢了。“不知道他后来怎样了,是安全撤退还是被敌人俘虏了,是死是活现在都不知道。唉!战场上就是这样,没法顾及更多呀!”他带着二班和三班走在前面,冲进了村子外的一个河沟里,十月的河水已结了一层薄冰,他们趟着冰碴子越过河,这才脱离了危险,与大部队顺利会合。

        在这场战斗中,姜玉光荣立了一等功,指导员亲自在他胸前挂上了一朵象征荣耀的大红花。不久,因为他表现突出,连长动员他写了入党申请书,并做了他的入党介绍人,从此,姜玉光加入了党组织,光荣地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员。听到这里,因为老人之前讲述的激烈战斗而导致的紧张气氛才稍稍松解了一些,我笑着问道:“立了军功、入了党高兴吗,大爷?有没有给自己庆祝一下?”“也没啥特别的感觉,毕竟有很多同志连命都没有了,能活下来已经是万幸了。这点小事,哪里值得庆祝呀?1947年1月,我们在菏泽东明县攻打南关的那场战斗取得了大胜利,也没牺牲多少人,都没有时间庆祝,打完就赶紧离开了,战场由留下的部队打扫,我们要赶去打下一场战斗。”


(三)山沟里的烽火,阳光下的安宁

        每一场战争的胜利,都是以无数年轻的生命牺牲做为代价。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几十年来无数革命先烈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奋斗,终于换来了一个全新的和平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美国发动了对朝鲜的全面战争,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面对艰难复杂的局势,党和政府反复权衡,于1950年10月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保家卫国重任面前,姜玉光又一次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作为志愿军公安五团八连的一名副排长,和战友们一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毅然奔赴抗美援朝前线。

        “其实我们也没怎么上最前线,大部分时间就在后方的防空洞里,负责保护前方部队需要的武器、弹药、生活用品等,再运送到前线上去。”姜玉光觉得,比起最前线那些出生入死的战友,自己的工作实在没有什么可炫耀的。但是我们明白,前方后方仅仅是分工不同而已,功绩属于每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是一样伟大的。

        跨过鸭绿江,志愿军部队在战场上一里地设一个班,密切地守护着生命的保障线。但是当时,我们志愿军和美军的武器装备差距非常大,尤其是在空军方面,美国的轰炸机、侦察机和运输机都很齐全,拥有当时最先进的空军部队,而我国几乎是一无所有,更没有制空权。就像刚刚上映过的抗美援朝电影《金刚川》里表现的那样,敌人依靠强大的空军火力,几乎每天都对我军进行狂轰滥炸,一座桥一天要炸断好几回,极力阻止志愿军通过;在志愿军的汽车经过的公路段撒下无数三角钉,想扎坏汽车车胎,截断这条生命线。一辆又一辆汽车栽到了山沟里,往下一看满是志愿军载着军需物质的汽车。所以很多时候只能选择夜间运送物质,但也常常充满了重重危险。

        “那怎么办?敌人的飞机来了,志愿军就端起机枪、步枪,照着飞机头打呗!”姜玉光老人神情淡然,谈起近在咫尺的凶险,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平常的故事。在运送军需物资的途中,敌机不断投掷下照明弹,公路上因轮胎扎坏而停下的车辆被敌机发现,敌机会低空盘旋疯狂地反复扫射。遇到这种情况,志愿军战士心中着急万分,这一车车的物资都是祖国人民的血汗,是前方战争胜利的保证呀!所以他们会拿起手中的枪,跳下车找个隐蔽处,瞄准向着俯冲下来的敌机猛烈射击。等到敌机朝他们越来越近时,一连串子弹射出枪膛,击中敌机要害。小小的步枪或机枪打落一架飞机,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其实当时,这样的“奇迹”时有发生。

        在朝鲜战场待的时间并不长,当姜玉光猫在黑漆漆的防空洞里时,当他奔赴在危险的运送军需的路上时,他常常会忍不住想,现在的祖国该是万家灯火,一派和平安宁的景象吧!劳动了一天的人们此时都在安静地休息吧?想到是自己和战友们在这遥远的寒冷国土上保卫着他们的和平生活,他就感到无比的自豪。姜玉光说,期间他还俘虏了一个敌人,又立了一次军功呢!但很快他又微笑着摇摇头:这样的事儿,每个人都会有,太平常了!他觉得,光荣是属于大家的——每一名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每一个坚持战斗的朝鲜人民和战士。


        当年跌落在山沟里的敌机燃起的那团冲天火焰,照亮了一片天地,也照亮了志愿军英勇抗击美军的道路。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我们赢得了伟大的胜利。在这场战争中,姜玉光和全中国“最可爱的人”一起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他作为一名最最普通的人民战士、共产党员,每一段履历中,都忠诚地践行了一名军人应尽的职责。阳光下那一枚枚金光闪闪的军功章和纪念章,记录着他劳苦功高的一生。但是姜玉光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换取身后名利,1955年4月,他光荣复员,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遵循自己的初心,重新成为普通农民大众中的一员。用另一种方式,继续默默地为国家做着贡献。十年艰辛荣耀,从此归于云淡风轻。如今老人家庭和睦,儿孙满堂,尽享着天伦之乐的姜玉光,心底只有深深的满足与感恩:“政府对我照顾好着哩!每月都领一千多元补助,逢年过节还来慰问,送礼品。活到现在,跟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我已经是在福窝里啦!”

        斗转星移,历史的长空中,八十年弹指一挥间。和平的风,拂过鲁西南的田野,拂过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每一寸河山。和煦的阳光,照耀着这人间的一草一木,照亮着中国人民心灵的每一厘角落。而这片阳光的守护者,就坐在冬日的小院里,悠然地眯着双眼,沐浴着这温暖的阳光,安享着这来之不易的幸福。这,才是世间最美的一道风景!正所谓:

姜氏热血洒江山,

玉壶冰心日月鉴。

光耀千秋薄名利,

赞歌颂扬忠义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