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灕江到甘棠江

清晨,太陽攀過堯山露出臉來,陽光撤在大面圩寬闊平緩的江面上,江水瞬間染成一片橘紅。浮橋上熱鬧了起來,騎車的、步行的、挑着新摘蔬菜的,踩着顫顫巍巍的竹橋過江,去忙各自的事情。

這座浮橋是村民集資修建的,行人過橋收費一元,電動車收費兩元。無事可忙,也無需過江,就沿着灕江西岸向北溜達。新修的小公路與灕江若即若離,近時緊貼着攜手前行,遠時雖不過百十米卻被茂密叢林藏得嚴嚴實實。我們和小公路一起與灕江玩起躲迷藏,初時還在江邊漫步,五六分鐘後就不見了蹤跡。

大面圩村北,有一處江石向江面延伸十幾米,最頂瑞寬不及兩三尺,三面江水浩浩蕩蕩,唯有一條石線連接岸邊。卻見一釣魚人穩穩當當坐在那裏,一動不動盯着魚飄。一則看着心就發慌,一則不想打擾釣魚人,於是悄悄地走開了。

走過幾個村子,見到好幾塊集資修路、建學校的功德碑,由不得感慨着這裏人們的樂善好施。再往前走,一座雄偉的大橋跨江而過。橋上的車流匆匆,橋下有三五個女子,慢慢洗衣,歡聲笑語。高大的橋墩上一張紅紙格外醒目,上前一看是個分錢告示,大意是說經一致同意,每位村民可領取徵地款十萬元,又不自禁想象村民領錢到手的快樂了。

兩小時後,來到一個叫三岔尾的地方。這裏是甘棠江匯入灕江之處,兩江合在了一起,江面寬闊而平坦,岸上樹木高大而茂密,鬱鬱蔥蔥,遮天蔽日。江邊小公路卻到了盡頭,再往前走只好從橋上過江到東岸去。

來到東岸,見兩個路標,一個向東南指向灕江,一個向西北指向甘棠江。沒有選擇,繼續向北,就走在了甘棠江的岸邊。

關於甘棠江,百度這麼說,古稱龍巖江或靈巖江,長60公里,幹流發源於才喜界大虎山東坡,至三岔尾註入灕江,流域內盛產竹木及各種土特產,青山秀麗,古木蔥蘢,沃野平曠,物產豐富,是靈川縣的母親河。

沿甘棠江東岸走了不久,小公路就轉頭向東,進入一村莊。順着公路,繞來繞去,竟很難再回到江邊。又沒有走回頭路的習慣,只好摸索着前行。本計劃用四個小時從大面圩走到靈川縣城,在這個村子附近竟繞了兩個小時。

又繞到江邊時,計劃的四個小時已用完,看看導航,距目的地還有五六里路程。過橋回到西岸,天已近午,附近卻少有人跡,更找不到喫飯的地兒了。坐下來休息,簡單喫些零食,補充水分,繼續前行。

多半個小時過去,景色豁然開朗,新植的冠木、新鋪的草皮、新按的欄杆,已是有模有樣。三三的工人散坐着休息,爲下午的工作儲備力量。

看看錶正好下午一點,微信運動顯示走了三萬多步。江水緩緩流動,清徹見底;陽光懶懶曬着,溫暖如春;兩岸綠意盎然,沒有一絲初冬的意思。縣城的高樓就在眼前,腳下已是甘棠江公園延伸工程的青石步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