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綠記》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

把握文章抒情線索,學習象徵手法,理解文章內涵。

【思維發展與提升】

啓發引導學生把握文脈,深入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審美鑑賞與創造】

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

體會作者深沉的愛國情感,理解不屈的民族精神,樹立積極的生命價值觀。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品味關鍵句,探究作者的感情體驗和理性思考,明確作者對綠的摯愛之情,表達對生命的愛,對光明、自由的嚮往,對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的歌頌。

【難點】

學習本文借物抒情的寫作特色;讓學生在閱讀中明確“綠”的象徵意義。

三、教學方法

讀寫賞悟、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自問引思,導入“那抹綠”

當代著名詩人顧城有詩云:“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現在請同學們帶着自己的一雙慧眼來欣賞一組有關綠地圖片。PPT出示圖片,欣賞完圖片,相信同學們對綠都有自己的理解吧!在你的心中綠是什麼呢?

請學生闡述對綠的理解。

教師點撥總結:綠是生命,是希望,是青春,是快樂,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徵,可是現在卻有人要將它囚禁起來,這是爲什麼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陸蠡的《囚綠記》,去體味他對綠那份獨特的情感吧。

二、互問明思,走進“那抹綠”

看名家範讀視頻,檢查預習,解決字詞後,討論以下問題。

綠是什麼?“我”爲什麼如此熱愛這抹綠?(關鍵句子賞讀。).

圓窗外面長着常春藤。當太陽照過它繁密的枝葉,透到我房裏來的時候,便有一片綠影。

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我忘記了睏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許多不快的記憶。人是在自然中生長的,綠是自然的顏色。

2.爲什麼要“囚”綠?(關鍵句子賞讀。)

讓綠色和我更接近,更親密。我拿綠色來裝飾我這簡陋的房間,裝飾我過於抑鬱的心情。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色來比喻猗鬱的年華。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幽囚一隻小鳥,要它爲我作無聲的歌唱。

3.我“囚”住了那抹綠嗎?(關鍵句子賞讀。)

可是每天早晨,我起來觀看這被幽囚的'綠友'時,它的尖端總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於一枚細葉,一莖卷鬚,都朝原來的方向。永遠向着陽光生長的植物。它漸漸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得柔綠,變成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象病了的孩子。

4.課文思路是怎樣的?

課文中真正寫“囚綠”的只有第8 段到第12段。“囚綠”之前、之後主要寫了哪些內容?請同學們用與“囚綠”形式相同的兩個字概括,並標明段落。

尋綠(1-4)——觀綠(5-7)——囚綠(8-12)——放綠(13段)——懷綠(14段)

三、追問深思,賞析“那抹綠”

自由誦讀課文,合作探究:以小組爲單位,每個小組探究一個問題,在合作探究的基礎上每組派出一名代表,展示自己小組的探究成果。

探究一:文中“綠”的形象特點

示例要點:

1.綠的枝條懸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舊伸長,依舊攀緣,依舊舒放,並且比在外邊長得更快。

2.可是在每天早晨,我起來觀看這被幽囚的“綠友”時,它的尖端總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於一枚細葉,一莖卷鬚,都朝原來的方向。

3.它漸漸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成了柔綠,變成了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象病了的孩子。

4.臨行時我珍重地開釋了這永不屈服於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黃的枝葉放在原來的位置上,向它致誠意的祝福,願它繁茂蒼綠。

特點:生命、希望       美、青春

綠色 愛、幸福    渴望光明自由   倔強固執、堅貞不屈    永不屈服

探究二:作者對“綠”的感情變化過程

示例:第一部分,因綠而毫無猶豫地選擇了一個矮小潮溼的房間。第二部分,從作者“懷念着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天天望着窗口常綠藤的生長……·(細節描寫)作者像對自己孩子一樣時刻關注常春藤每一個細微變化看出作者對綠的喜愛。第三部分,作者對綠已經愛的着魔,於是產生自私的念頭,想把它獨自佔有,於是因愛而囚綠。第四部分,放綠並向它致誠意的祝福,願它繁茂蒼綠,體現喜愛之情。第五部分,一年後仍對其念念不忘體現喜愛之情。

文章表現的對常綠藤的喜愛之情,自始至終緊扣一個“綠”字,遇綠、賞綠、囚綠、放綠、念綠,作者每一個意念與行動都體現着對綠的愛。文章最後,一年後還在懷念並“期盼再見”曲折有致地表現了我與綠色生命的生活經歷和心理經歷。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步步地把喜愛綠色生命的浪潮向前推進。

還有一個細節是作者對這綠常春藤的稱呼的變化:綠影——綠色——綠友。這稱呼的變化也充分體現出作者對綠的感情在不斷加深。到“綠友”,作者已經把這常春藤枝條賦予靈性,把它人格化,當做自己的摯友,可見作者對它的愛之深。

探究三:從修辭的角度探究寫“綠”的方法

示例:1.排比:“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這句通過排比修辭,使句子生動富有氣勢,直接抒發了作者對綠的讚美,爲後文揭示主旨作好鋪墊。

2.比喻:“我懷念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着雨水!”運用比喻,抒發了作者對綠的渴望和喜愛。

3.反覆:“我開始瞭解……我開始瞭解……”“我要借綠色來比喻……我要借綠色來比喻……”

4.擬人:“有一天……會和我面生嗎?”“淅瀝的聲音,婆娑的擺舞。”這句話表面上寫自己離開北平後還一直掛念曾被自己幽囚的綠色,極寫了對綠色的思念。其實這句還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日寇鐵蹄下的同胞的惦念與牽掛,也表達了作者對勝利的無限期望。運用問句,言有盡而意無窮,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

5.臨行時我珍重地開釋這永不屈服於黑暗的囚人。比喻的修辭方法,由“綠色”到“綠友”到“囚人”,稱呼的變化含蓄地體現了作者感情的變化。“珍重”一詞,更是隱含了對頑強抗爭精神的敬重和對光明與自由的珍惜與嚮往。各種修辭方法的運用,增強了文章語言的表現力,使語言更加優美生動。優美生動的語言增強了文章的抒情性,使作者表達的情感更爲真切感人。

探究四:聯繫寫作背景,探究“綠”的深意

示例:本文是作者在抗日戰爭爆發一年後寫的,作者回顧了一年前在北平寓所將窗關的常春藤囚禁起來的事。因爲綠蓬勃向上,充滿生機;因爲綠永遠向着陽光,固執,堅持已見;因爲綠使處於孤獨、寂寞、苦悶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勵,所以,他深深地愛綠——一株常春藤。因而將它囚。作者那份對綠的渴望,表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對光明的嚮往。常春藤的不屈不撓;顯示了生命不可侵犯。可以說,綠是作者自身的寫照。常春藤柔弱的外表下有着固執的性格,作者文弱外表下有着錚錚鐵骨;綠是國家艱難處境,被欺凌命運的寫照,被幽囚的綠猶如被欺凌的民族;綠永遠向着陽光生長,是作者對光明和自由的渴望;綠是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的寫照,寧可爲自由壯烈地死,也不苟且地活。

作者借一株常春藤,抒發了對光明與自由的嚮往之情。作者以一株常春藤爲線索,牽出無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綠色生命之歌。綠色是自然給予人類的審美心理需求,它給人以和平安寧的象徵,給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

切問沉思,書寫“那抹綠”

陸蠡被日本憲兵逮捕後,日本人問他:“你愛不愛國?”他大聲回答:“愛國!”又問:“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國?”答曰:“絕對不能征服!”假設陸蠡臨犧牲時,眼前又閃現出那一抹遠在舊都的綠色,他會想到什麼呢,他會對他的“綠友”說些什麼呢?

請以“驀然,我又想起了你,我所摯愛的綠友”作爲開頭,寫一段話,100字左右。

五、作業:

完成活頁作業的相關題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