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像》與<DEVS>裏的悖論

今天我偶爾在逗音刷到了一個解讀劉慈欣的短篇小說《鏡像》的視頻。

小說具體情節我已經忘記,大體背景是以國內的一個超級腐敗案件開始的,然後隨着故事情節的深入,逐漸引出了一臺超級量子計算機。這臺量子計算機可以以原子級別的顆粒度來模擬宇宙,只需要在宇宙演化初期對幾個初始值進行簡單的設定,就可以演化出不同的宇宙,這幾個初始值有點類似於深度學習訓練模型時使用得超參數。由於初始值很少,所以模擬出一個和我們現實宇宙裏一樣的概率很高。《鏡像》裏就真正模擬了一個和我們現實世界一模一樣的宇宙,所以主人公對腐敗案件的細節看得清清楚楚。

在此我不想討論更多小說裏的情節,我忽然想到了一個悖論。當然以我淺薄的科學知識,我的這個悖論大概率是站不住腳的。對於量子計算,我還不是非常理解,但是從小說裏的描述來看,既然可以以分子級別模擬宇宙,那麼被模擬的宇宙一定也有一個模擬計算機模擬了這個宇宙,否則就不是真正模擬了現實的宇宙。就這樣一環一環嵌套下去,會有無窮無盡個被模擬的宇宙。假設整個這個類似俄羅斯套娃一樣的嵌套宇宙一直嵌套下去,但是嵌套宇宙總有第一個宇宙,也就相當於是俄羅斯套娃的最外一層。從計算機的角度來看,假設最外層的宇宙的總能量是有限的,那麼這樣一環一環的模擬出的無限個宇宙,其所需要的計算資源呈指數級無限增長,會瞬間使得整個系統崩潰,即整個宇宙灰飛煙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