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小鄉村美麗嬗變

  精準指導建強一線“戰鬥堡壘”

橋頭鎮老莊村位於橋頭鎮東北,10個自然村共有959戶3712人,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49戶363人。要想脫貧致富,首先要有一個好支部。

駐村扶貧以來,駐村第一書記張春燕找準結合點,把老莊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居於脫貧攻堅的“首位任務”。

社旗縣組織部郭長印部長多次帶隊赴老莊村進行黨建工作專題調研,精準把脈,問診開方,爲老莊村黨建工作提出思路和方法,並制訂黨建工作方案。定期安排黨務經驗豐富的幹部給村全體黨員上黨課,對村“兩委”班子傳幫帶。

開展主題黨課教育、黨支部結對聯建工作,提升黨員的黨性修養,增強班子的能力素質。積極籌措資金修建村部辦公樓,購置配套辦公設施設備,建立集辦公、會議、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黨員活動室,規範了黨建活動陣地。

“黨支部的凝心聚力,激起了我們黨員幹事熱情。通過一系列舉措,打造一個團結務實的基層黨支部,帶領全村脫貧致富。

第一  把上訪戶變成入黨積極分子

        把幹羣匯聚成脫貧磅礴力量


張書記,我村的道路真是百姓的心結啊,你看看,這路,下雨就泥巴滿地,老人孩子出門一腳泥,看看人家村的柏油路,我們心裏不得勁啊。

我剛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第二天,李段莊的兩位村民就到我的辦公室長吁短嘆,其中一個是我們的村幹部劉林,聽說他是老百姓選出來的村幹部,剛選上就主動把自己母親的低保給退了堅決讓給別人,比起那些爭着給自己家人謀福利的村幹部,我覺得這個村幹部絕對是一把好手。

你們來給我反映問題,說明信任我,那樣,我們按照文深張書記要求的,全體黨員一條心,大家齊心,其力斷金,一起來努力好嗎?一定想辦法解決。

其中一個叫張天恩,聽鎮裏幹部說是個老上訪戶,我給他談話,他說,張書記,我們要的是給百姓幹實事的幹部,不是一天到晚喫喫喝喝,啥正事不幹的。我一聽就大笑起來,笑他的耿直,現在敢說實話尤其是當着幹部面說心裏話的人真的不多了,不兩面三刀,這是幹實事人的特點。

一個黨員,一個老上訪戶,可是這個上訪戶都是爲了村裏的公事,我心裏隱隱約約感到,全域黨建下,這個黨員可以更好的助力,而這個上訪戶,其實也是一顆好苗子,敢於爲公,敢說公道話。

你們把村裏路照片材料整理了給我一份,明天我就找縣裏領導要路。

第二天,劉林就把材料給我帶到辦公室,我馬不停蹄的跑到縣裏,給扶貧的領導彙報了此事,得到縣鄉領導重視後,不到半月,專一從項目庫裏把這個提前批示了,很快,村莊的泥巴路換成了寬敞明亮的柏油路。

那天,召開了聯合黨支部會議後,我把劉林叫到辦公室,林哥,咱們村下步有啥打算?

要想富,先修路,這會路修好了,下步,看看有啥項目能帶村裏致富。

說到我心裏了,讓咱們村變富,這會縣裏不是倡導美麗鄉村嗎?咱打頭陣。

他若有所思。

鄉里剛來過人才創業交流會,我知道咱們村裏有本事的人多,把他們也發動起來。

好,我回去和隊長們開會,讓小恩(張天恩)跑這個事。

好的,咱們村裏不是一直想要裝路燈嗎?給咱們的愛心企業家胡明東聯繫一下,聽聽他的思路。衆人拾柴火焰高,集體的力量大啊。

很快,劉林把村裏的隊長,有志青年,鄉紳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

讓李莊自然村成爲老莊大隊的第一個美麗模範示範村。

大家制定了目標後,開始統一行動。

很快,成立了村裏代表監督大會,成立了村裏的聯合黨支部,籌劃集資,裝路燈,建立文化廣場。

很快,這個村的老百姓和村幹部轟轟烈烈的投入到美麗鄉村的建設中來。

他們成立了合作社,開始種植二花和中草藥。

每次我到村裏去走訪的時候,看到張天恩拉着三輪車把路燈拉到安裝點,小組長李自力,劉書同,劉海生,劉成山,劉成範,王保才郭喜增都在各自的分工崗位上忙碌着,寒風凜冽,他們好像忘記了冬天的溫度,默默地有條不紊的拉水泥,築地坪,黑紅的臉在太陽底下泛着光,滿是老繭的手不停的在寒風凜冽中一錘錘的鑿着,一行淺淺的老淚,掛在古銅色的臉龐,化爲熊熊燃燒的火光照亮了黑夜奔走的方向,點燃了黎明之前的天空。

一縷朝霞在指尖輕輕地舔舐着一道道心靈的傷痕,沐浴着粗糙卑微的生活,

他們揮動厚重彎曲的大手,愚公移山小鳥啄食一樣一點點在改變着村莊,披星戴月划向歲月的河流,撐起了李莊滿天的雲彩,托起了全村人不屈的脊粱。

他們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每顆大樹,每顆小草,每顆淳樸的民心,讓我每每想起來就感到倍有力量。

很快,村裏的泥巴路變成了柏油路,安裝的太陽能路燈讓夜晚的村莊充滿笑聲,村民們在路燈下三五成羣的下棋,打撲克,還有辛勤的村民在燈下摘花生,女人們則做起了扶貧的手工活,大觀園的紅彤彤手巾在她們手中變成美麗的工藝品,讓日子更加紅火。

整齊劃一的球場落成,孩子們眼巴眼望電視裏纔有的漂亮的籃球場現在建在了自家門口,別提有多激動了,一放學,他們放下書包,三五成羣箭一般的跑向球場,激情昂揚的在馳騁在球場,他們奔跑着,吼叫着,華夏兒女鐵骨錚錚的不屈服精神讓整個村落激情豪放。

更令人驚喜的是,往日裏令鄉鎮頭疼不已的上訪戶張天恩,在駐村工作隊潤物細無聲的引導下,主動遞交了入黨申請書,要求成爲一名爲百姓幹實事的入黨積極分子。

思路一轉天地寬,這也許就是同心圓,一盤棋指導思想的巨大魅力吧!

  我終於明白,爲什麼市委組織部要把  把黨員構建“聯合體”,謀劃“一盤棋”,奏響“大合唱”,繪出“同心圓”,把“單兵作戰”轉化成“兵團大戰”,把黨建“孤島”變成黨建“高地”,把傳統“工作鏈”變成新型“區塊鏈”的意義,點燃每個黨員的熱情,點燃每個奮鬥者的熱情,只有齊心協力才能實現 華夏齊心人民紅。

第二


找準創業致富帶頭人

以產業帶動經濟發展

聯合黨支部成立後,黨員幹部們各司其職,開了創業人才交流會後,村兩委的積極性備充分調動起來,考慮到我村沒有一個像樣的企業,村支書徐國傑和我多次商討,村裏有哪些可以回鄉創業致富的人才,後來,我們把目標落實在正在江蘇開秸稈廠的張彬松身上。經過多次和張彬松溝通,協調,村裏鄉鎮都做了大量的努力。在鎮長姚勇的積極支持下,老莊終於成立了第一個秸稈回收加工廠。

秋收夏末,莊稼地裏的秸稈就有了變廢爲寶做飼料的新用途,農民們再也不用爲秸稈無處堆放發愁了,他們把一車車秸稈拉到秸稈廠,原來的垃圾變成了錢,鎮裏的幹部再也不用守在田間地頭禁燒了,村裏的環境衛生髮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找準思路,對症下藥,在社旗縣組織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聚焦脫貧攻堅最前沿,探索建立了以“五面紅旗”爲引領、“旗牌星”聯動的工作機制,通過扛“旗”,讓組織強起來;通過亮“牌”,讓幹部幹起來;通過創“星”,讓羣衆動起來,匯聚起脫貧攻堅的磅礴力量。

牽一髮而動全身,全域黨建,一舉打破了以往各人自掃門前雪的困局,形成上下聯動、左右互動、齊抓共管、同頻共振的管護新格局。

真可謂,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