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解元西廂記》

作者姓董,“解元”是金、元社會對讀書人的敬稱。他具備深厚的文化修養,熟悉唐代傳奇、宋代詞和民間諸宮調。平日在狂歌醉舞之餘,“詩魔多,愛選(撰)多情曲”。作者原來不是民間藝人,所以“打拍不知高下,誰曾慣對人唱他說他”,後來落魄江湖。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因說唱時用絃樂器琵琶和箏伴奏,故又稱《絃索西廂》或《西廂彈詞》。通稱《董西廂》。這部諸宮調是以唐代元稹《鶯鶯傳》傳奇小說爲基礎,並從李紳鶯鶯歌、宋代趙令疇〔商調蝶戀花〕鼓子詞等作品中汲取營養而寫成的。作者把一篇不滿3000字的傳奇改編爲 5萬多字的講唱文學作品,使它在主題思想、人物形象、藝術結構、語言特點等方面呈現出嶄新的面貌。

《董西廂》是今存宋金諸宮調最完整的作品,它標誌着那個時代民間文藝的最高水平。

《董西廂》結構宏偉。除說詞之外,它共用了包括14種宮調的 193套組曲。作者在這種蟬聯而下的組曲中對結構和情節作了苦心經營。作品以愛情爲主線,用交叉描寫男女主人公的方式來表現他們在相愛過程中的性格發展,同時巧妙而自然地穿插其他人物的活動。由於矛盾衝突尖銳複雜和採用了誇張、比喻、烘托、倒敘等種種表現手法,心理描寫也相當細膩,因而能在平常生活的細節描寫中獲得不平常的效果。

董西廂》有說有唱,曲多白少,語言優美。

《董西廂》有明刻數種,即黃嘉惠刻本、屠隆刻本、湯顯祖評本、嘉靖三十六年張羽序刻本、閔齊刊《西廂六幻》本。後暖紅室刊本即據閔本翻刻。人民文學出版社凌景埏校注《董解元西廂記》以《西廂六幻》本爲底本,參校多種版本排印。


《董西廂》的出現,直接影響了王實甫《西廂記》雜劇的產生。這兩部作品文學樣式不同,語言風格各異,各有所長,是中國古典文學中表現同一題材的雙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