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未盡之作《明暗》,開放式結局,它的魅力何在?

說起那句"今晚月色真美啊",大家一定很熟悉,它出自夏目漱石。

早年間夏目漱石在東京大學教授英文的課堂上對"Ilove you"翻譯,他認爲傳統的"我愛你",並不符合日本傳統中對情感委婉的表達情愫,而一句"今晚月色真美啊"則恰到好處。

夏目漱石一生著作頗豐,最著名的就是《我是貓》和他的愛情三部曲,而我以爲,他的未盡之作《明暗》,對於人物的心理描寫和人物刻畫尤其讓我印象深刻。

《明暗》中,夏目簌石留下了開放式結局,沒有寫完就去世了。

《明暗》以津田和阿延這對夫婦爲主線,以津田的叔叔一家、妹妹一家,阿延的姨母一家及小林等人物爲輔線,講述了結婚半年的時間後,津田與阿延夫婦逐漸產生了隔閡,導致了雙方的猜疑、不滿以及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展現出的嫉妒、固執、偏見等人性特點。

每個人生存於社會之中,不可避免地與人產生鏈接,而在鏈接的過程中,由於所處位置的不同,思考的方式不同、利益的不同,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想法,而這些想法剛剛冒出時,他們竟然是毫無知覺的,在別人的提醒下,他們不得不承認自己這種自私的想法。

人物設置特點

在《明暗》中,津田是被叔父養大的,而妻子阿延是跟着姨母長大的,那麼,夏目簌石爲什麼會這樣設置人物的成長環境呢?

夏目漱石原名夏目新之助,1876年出生於日本江戶,他出生後,家庭經濟條件窘迫,於是把他過繼給了朋友家。

他的養父自私貪婪、唯利是圖,在夏目簌石十歲時,養父離婚,這時他才重新回到了自己家,所以,他與自己的父親之間感情不是特別融洽,在家沒幾年,他就離家去追求自己的文學夢了!

他改名爲"夏目漱石","漱石"一詞出自中國古代的《晉書》,寓意潔身自好、志存高遠的生活追求。

因爲這樣的成長經歷,夏目簌石給津田和阿延設置了這樣的身份,他們都不是在自己父母身邊長大,而津田與自己的父親,由於經濟問題而不和,可能夏目溯石也是藉由津田這個人物表達了自己的內心想法。

《明暗》中最討厭的人

這部小說中,我以爲,人物刻畫最成功的當屬小林。

小林是津田的朋友,他們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小林的妹妹在津田的叔父家打工,小林是津田叔父藤井的部下,小林熟知津田的一切。

小林也想打一個翻身仗,他羨慕津田的地位,羨慕津田已經結婚,而且妻子地位和普通百姓不同,津田處處呵護阿延,再反觀自己,要錢沒錢,要地位沒地位,要前途沒前途,這種情況下,小林不是在自己身上想辦法,而是把心思都花在津田身上,期望不勞而獲。

小林深知津田的過往,趁着津田住院,去找阿延要津田的外套,並且還含沙射影地告訴阿延,津田有事瞞着她。

小林去醫院看津田,也有着目的性,就是讓津田給他出去朝鮮的費用,等津田終於同意給他踐行,並給了他路費,小林又開始說三道四,不僅表達對上流社會的不滿,又想讓津田對他的朋友原進行援助。

這個人物着實讓人討厭,討厭正說明夏目簌石人物刻畫得很成功,小林就是那種"喫不着葡萄說葡萄酸"的人,他期望不勞而獲,想佔點小便宜、期望有一日能高人一等,可是自己卻不願付出努力,乾等着坐享其成,而且還把自己這種境遇歸罪於社會和階級,自己則一點責任都沒有,小林就是小市民的代表。

夏目簌石目光敏銳,筆鋒犀利,勾畫了日本明治時期的種種社會醜態,晚年的夏目簌石已經不再對現實抱有希望。

魯迅先生曾評價:"夏目漱石的著作以想象豐富、文詞精美見稱。"在《明暗》中就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在夏目簌石的筆下,你就猶如身臨其境,書中刻畫的情景就如在眼前展現。

夏目漱石一生都在不停地創作,他就如中國的魯迅一樣,試圖用文字來拯救、喚醒一個國家,直到年僅四十九歲的他終於死於病魔的手中,結束了他"以筆救國,以文喚心"的一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