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系列位置效應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最近,我學習了系列位置效應之後,感覺要重新思考課堂效率的問題。

系列位置效應,是指記憶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處的位置對記憶效果發生的影響。在系列學習(Serial Learning)中,在一系列處於不同位置的記憶材料回憶效果不同,通常情況下接近開頭和末尾的記憶材料的記憶效果要好於中間部分。

依據系列位置效應,課堂開頭和結尾時段學生的記憶效果最好,教師應在開始和結尾處多給學生識記的時間,或者來處理課堂的重點和難點。這恰恰和我們平常的教學有所出入,平常我們是開頭有導入,結尾有小結,中間部分則是課堂的高潮。這似乎成了教學的常規,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鮮有人思考。依據系列位置效應,如何調整我們的課堂教學,的確是個問題。

課堂開始,現在的做法一般是複習回顧、檢查提問或者情景導入等。複習回顧是溫故知新,檢查提問是瞭解學情,情景導入是營造氛圍,激發興趣。這些開頭的設計自有其妙處,不可棄而不用。但是有的複習回顧成了又長又臭的裹腳布,有的課堂檢查本不該放在課上,有的抖包袱賣關子也並不高明,結果費時費力,把很好的記憶時間白白浪費。我們要充分考慮這些設計的必要性,即使有必要,也要精心設計,不能佔用太多時間,以免影響後面的學習內容。開始部分把學生注意力吸引過來後,最好儘快進入新授內容,不能拖泥帶水,要在學生記憶效果好的時間,學習最重要的內容。

結尾時段,現在一般做法是學生自主整理、討論交流、鞏固訓練、概括總結等。這些都是必要的,該記的記,該練的練,該說的說 ,該問的問,趁熱打鐵,學有所得。但“放羊式”的小結不可取,它會讓結尾的時間成爲“垃圾時間”。最後的時段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好學生記憶效果好的優勢,哪怕時間很短也要有設計,有效果。如果課堂時間盈餘,教師可以把重要的內容強調一下,若需要總結,最好讓學生自我總結。教師提出要求,讓學生自主梳理識憶,最後教師讓個別學生總結歸納,教師加以引導和強調,這樣效率可能會更高。

一堂課的內容,教師講授的內容不宜過長,可以分成幾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有開頭和結尾,環節與環節之間再留些空白。這樣多個環節的開頭和結尾,都成了學生記憶比較好的時段。這些時段,學生注意力集中,記憶效果好,教師可以學生進行識記,也可以講授重要的內容。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不同時段的記憶效果也不一樣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一般情況下要力戒“滿堂灌”。

系列位置效應告訴我們,課堂開始和結束時段的重要性,我們要科學合理地利用好這兩個時段,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