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頭村

桂林保留下來的古村古鎮很多,​江頭村就是其中一個。

江頭村,別名江頭洲,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坐落於靈川縣西北部的九屋鎮東北面灕江上游護龍河畔,秦皇古道穿村而過。已有800多年曆史,四面環山,村內地勢平坦,村中歷史街巷、民居、門樓、祠堂基本保持傳統的建築形式,有180餘座620多間磚瓦結構民居,大多屬明清時代建築,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村內愛蓮文化、姑娘節被廣西壯族自治區列爲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據說村裏住着《愛蓮說》作者北宋理學家周敦頤的後人,近年來又新建了愛蓮園。

從靈川汽車總站坐上309路公交,三塊錢就到了江頭村。一下車,一道現代化電子伸縮門攔住了進村的道路。旁邊有個售票亭,買了票,伸縮門就讓出道來。

一則這幾天連續看了幾個古村鎮,不着急進村,一則想一睹愛蓮園風采,便沿公路走向田間。

轉過幾道彎,園子就在眼前了。只是大門緊鎖,無法進去。想着“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那就遠觀吧。透過絲網圍牆,見蓮葉大多枯黃,蓮蓬已被採去,蓮花更不知去處,一時竟不知該去該留。

園子遠方可見一山,兩峯中間凹去,村民說那是筆架山,緊挨着的是印山、筆筒山。沿公路前往,不覺就繞到山後,穿過一村,遇一河,河邊有新修騎行車道。回望筆架山,更具神韻。

回返,一條小路指向江頭村。村頭遇一老人,上前搭話,竟滔滔不絕:村中幾乎都是周姓人家,明弘治年間從湖南道州遷來。村中文風深厚,清代出仕168人,有一門兩進士、三代庶吉士、四代四舉人、五代五知縣之說,這裏可以看到清代奇特的“閨女樓”、“公子牀”、“秀才街”、“舉人巷”,是欣賞古民居的好去處。

進入村中,古宅古街與去過的幾個古村鎮大同小異。因《愛蓮說》名篇崇尚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而得名的愛蓮家祠,始建於光緒八年,六年後落成,坐西朝東、五開間、六進深,是古居民的標誌性建築。

再往前行,見一小河,河上一橋,碑文顯示爲護龍橋,這河就該是護龍河了。河很普通,寬不過幾米,水淺而清。橋據說是二百年前一七品官出資修建,上橋4級臺階,寓意“出仕”,下橋7級臺階,寓意獲七品官位。橋拱頂端距水面4米,意爲當官後要清廉公正纔可“事事(四四)如意”。

走過石橋,便來到“字廚塔”,塔身不高,共三層,第二層中間部分用燒製磚瓦的工藝製成“字廚”二字,底層有一上園下方小口,用來燒有字的紙。至於周氏後人爲何要把有字的紙燒掉,就不得而知了。

穿過河邊橘園,見一石坊,刻有“皇恩旌俵”,下面刻着很多文字,無法辨認,只道一定是好的意思了。

​回到公交車站,左等右等,不見車來,只好去九屋鎮尋車。不過兩三裏地,就到了鎮上。公交車停着四五輛,也不急上車,轉身去了路邊的集市。

​趕集的人陸續散去,市場有些冷清。走走看看,發現水果形態似棗、顏色似棗,只是比棗大出幾倍。上前問價,三塊一斤。挑幾個過稱,五塊錢買了十個。咬一口,也是棗味,只是更脆更甜。只顧品嚐,忘了問一問是何水果。回桂林,在水果店裏找到,標價六元八元不等,詢問方知叫作貴妃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