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更432--孩子不主動交流是問題嗎

如果孩子不會主動跟老師溝通,不會主動和陌生人交流,但和家人或熟悉的同學交流就沒有障礙。假如有這樣的表現,怎麼辦。

形成這類表現的原因有多種,有的是早期養育不當導致安全感不足造成的膽怯,有的是家庭教育中溺愛、包辦、代辦或強勢教育的結果,也有可能是孩子的先天氣質類型本來就是憂鬱的氣質類型,也不排除家長本身就是這樣的行爲表現所以培養出來的孩子繼承了家長的特點。首先需要根據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對號入座。但不管是與生俱來的還是後天養成的,這都是孩子的特點。這都是孩子的一部分。

無論是樂天型還是憂鬱型,氣質類型沒有好壞之分,哪一種氣質都有她的優勢,當然也存在一些可提升的部分。

樂天的孩子儘管外向、開朗活潑,暖暖的,但是也同樣有細節上、過度客觀等不足。這種憂鬱型的孩子儘管相對內向,安靜一些,不太主動,但是她們往往在細節上做的很優秀,在藝術發展或財務管理方面很有優勢。

孩子已經十幾歲青春期,正是發展自我意識和個性成長的關鍵階段,家長如何看待孩子的問題往往會對親子關係、對孩子的表現產生重大影響。能夠被家長正確接納、欣賞、肯定的孩子,一般會有高自尊的表現,她們既能看到自己的優勢,又能接納自己的不足。自我認同感比較強,自信心強,所以在探索、學習的路上積極向上,有很強的內驅力,即使受些挫折也仍然會跌倒了爬起來。

而那些從小不被家長待見,習慣了被挑剔、指責的孩子,往往內在對自己並不認同,她們只能接受自己有優點,無法接納自己的不足。形成較低的自我價值感、低自尊。這種孩子抗挫能力比較弱,只能誇不能說,遇到挫折經常一蹶不振。在探索學習的路上一般要靠人催、靠人推,學習的內在驅動力不足,往往長大成人之後對待自己的配偶和孩子的時候也容易有安全感不足、高壓控制的表現,不僅自己痛苦,讓和她一起的人同樣痛苦和難受。

所以,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反而更重要。也體現了我們自己的自我價值。這裏建議多學習,通過學習讓我們的內在提升,接納我們的優勢和不足,才能讓我們發自內心的接納自己的孩子,幫助孩子成爲他自己。

如果我們就是希望孩子能外放一些,可以在孩子六歲以前的早期教育中給孩子做個好榜樣,讓自己陽光外放,再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影響孩子也變得樂天、外放,你就不會再爲這樣的事情而煩惱了。

問題本身並不是問題,如何看待問題纔是問題。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者的格局、心態、素養決定了孩子的發展和走向。誰都不是天生就會做家長的,多用心、多努力,免得若干年後那個不成器的孩子讓你度日如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