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閱讀-荊溪集序(楊萬里)

予之詩,始學江西諸君子,既又學後山五字律,既又學半山老人七字絕句,晚乃學絕句於唐人。學之愈力,作之愈寡。嘗與林謙之屢嘆之,謙之雲:“擇之之精,得之之艱,又欲作之之不寡乎?”予喟曰:“詩人蓋異病而同源也,獨予乎哉!”故自淳熙丁酉之春,上塈壬午,止有詩五百八十二首,其寡蓋如此。

其夏之官荊溪,既抵官下,閱訟牒,理邦賦,惟朱墨之爲親,詩意時往日來於予懷,欲作未暇也。戊戌三朝,時節賜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詩,忽若有窹,於是辭謝唐人及王、陳、江西諸君子,皆不敢學,而後欣如也。試令兒輩操筆,予口占數首,則瀏瀏焉無復前日之軋軋矣。自此,每過午,吏散庭空,即攜一便面(古代用以遮面的扇狀物),步後園,登古城,採擷杞菊,攀翻花竹,萬象畢來獻予詩材,蓋麾之不去,前者未讎,而後者已迫,渙然未覺作詩之難也。蓋詩人之病,去體將有日矣。方是時,不惟未覺作詩之難,亦未覺作州之難也。

明年二月晦,代者至,予合符而去,試匯其稿,凡十又四月,而得詩四百九十二首。予亦未敢出已示人也。今年備官宮府掾,故人鍾君將之自淮水移書於予曰:“荊溪比易守,前日作州之無難者,今難十倍不啻!子荊溪之詩,未可以出歟?”予一笑,抄以寄之雲。

淳熙丁未,廬陵楊萬里廷秀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