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

11.15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師”,是顓孫師,就是子張;“商”,是卜商,就是子夏。

子貢問孔子:子張和子夏,誰更有賢德呢?

孔子回答說:子張過了些,子夏又有些不足。

子貢說:那是說子張更賢德了。

孔子說:過頭和不足是一樣的,子張並不比子夏更賢。

這就是中庸之道,儒家追求仁和禮,講究“無過無不及”,沒有過頭的地方,也沒有不及的地方,不偏不倚,恰到好處。

子張的性格,學習很努力,很認真,很使勁,以至於經常有點過了。

子夏呢,規模狹隘,常有不及,孔子曾經告誡他: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聖人之教,抑其過,引起不及,歸於中道,在孔子的教導下,子張、子夏後來都有巨大成就。

❤️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講,成就夢想!寫作加演講,七倍速成長,越付出越富有。

按照慣例我們還是先來複習一下昨天學過的內容,先進篇的第14章。子曰:“由之瑟,奚爲於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說的是孔子對子路彈瑟做了一個評價,應該是批評了,說鼓的瑟怎麼能在我門下呢,就好像不是我孔門弟子應該有的水平。

這其實是因爲子路的性格使然,孔子和他也相對的比非常熟,熟不拘禮,說的這一句有一點恨鐵不成鋼的話。

但是孔子說這話的時候應該已經不是默默無聞了,他已經有了非常多的弟子和門人,這些門人有的不太熟的,不是核心層的,看到孔子這麼說子路,因此就對子路有了輕視之心,有點兒不尊敬他了,覺得這個大師兄也不咋地嘛,我們老師都說了。

孔子知道以後就趕緊又重新評價一下子路,說子路鼓瑟已經登堂了,只是還沒有入室而已。

具體什麼意思呢?就是子路鼓瑟的水平已經非常好了,只是還沒好到能夠把整個曲子融會貫通,完整的表達精準到那種意境而已。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輕視他,認爲他彈得不好,大部分人你還談不了他這樣的水平呢。

在這裏我們說學習的境界,一個是門外,就根本就不懂得,這是一種境界。第二,就是一腳門裏一腳門外,剛開始入門的狀態。第三個,就是已經登堂,該掌握的差不多了,這是一種境界。第四個就是最高深的境界,入室也就是掌握最核心的東西,到了最核心的地步。

在這裏我們也要知道一、學無止境,永遠還可以學的更好。第二就是作爲老師,作爲有影響的人物,說話一定要當心,因爲你不知道你說的話會對別人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所以一定要謹言慎行。第三個,也是說我們在學習或者說行動的過程中,也要更加的精進,有的毛病發現了就抓緊改。

好了,簡單的回顧一下昨天講的內容之後,我們再來學習新的一章。

這一章其實說的是一個成語,這個成語大家都耳熟能詳,其實這個成語也就可以說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也就是中庸之道的最簡短的解釋。

我們先來看一下原文。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那這裏我們先說這幾個人物,出了四個人物,第一個是子貢,大家都太熟悉不過了,第二個,孔子,整個論語的主角就是孔子。“師”,是顓孫師,就是子張;“商”,是卜商,就是子夏。

子張,那個人我們論語裏提過,子夏更是多次提過,我們還記得上面說過嗎?孔子教導子夏說,汝爲君子儒,不爲小人儒。

子貢這個人他是比較善於思考,口才又好,他也善於去提問。

我們以前曾經講過說,問問題是很有學問的,從來不問問題的人,你很難進步。瞎問,想起來就問,沒有經過思考的問,其實也沒什麼營養。真正會提問的人,他是不得了的,因爲好問題比答案更重要,當我們把問題提出來的時候,其實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子貢這個人應該說是善於觀察,他就發現子張和子夏這兩個同學好像是可以比較一下,就把它拿出來問問孔子的看法。

說子張和子夏,誰更賢德呢?人和人不同,放在一起總是要比較的,到底誰更好一點呢?誰更像君子啊。

孔子就回答很簡短。“師也過,商也不及。”

就是子張有點過頭了,子夏還有不足。大家一定要記得,這裏的過不是指的過錯,我犯了大過了,不是,而是指的過頭了。

子貢聽了這句話以後,就說那是不是說子張更賢,更有賢德呢?

我想這也應該也是大家普遍的疑惑,是不是過頭更好一點啊?總比做的不夠強吧。

孔子說的很清楚,過猶不及,過頭和不足是一樣的,我想這應該是大家要糾正的一個關鍵,雖然過猶不及我們都知道大體是什麼意思,但事實上我想很多人都很難真正的把握住。

其實這就是中庸之道,就是儒家追求仁和禮儀,講究,無過無不及。既不能過了,也不能不及,要不偏不倚,恰到好處。

我們還是先從子張和子夏兩個人也就是這個話題所牽扯到的人物來談一談,然後我們再展開講一講。

子張他的性格是學習很努力很認真很使勁兒,以至於經常有點過了。

關於子張的過,後來的大儒叫荀子,他和孟子齊名,一個是提出性惡論,一個是提出性善論。

人之初,性本善,是孟子提的。人之初,性本惡是荀子提的,是儒家的兩個截然不同的分支。

荀子就諷刺他說,禹行而舜趨,是子張氏之賤儒也。說的是子張以及子張所教導的徒子徒孫們恨不得舉手投足都跟聖人學,他是什麼樣,我就是什麼樣,亦步亦趨。就足可以看出子張好學是不假,但是過頭了,這裏面其實我覺得就是過於注重形式,過於拘謹,過於呆板了。

比如說我們說一個人要講禮,這個禮是禮法的禮,就是要有禮。但是你過於有禮貌了,總是那麼彬彬有禮,張口就是謝個不停,見人恭敬的老是低着頭,弓着腰,一點也不放鬆,一點也不自然,就會讓人覺得很不舒服。

爲什麼呀?過了。適當的表達意思就行了,不能老是這樣。老是這樣,誰也受不了,這就是過的不好處,荀子譏諷他過於形式也是其中之一的道理。

子夏,又有點兒不及,規模狹隘!

說到這裏,大家可能會說,大哥,你以前講過,子夏這個人可不得了,他專門有一派,在魏國設教,底下有那麼多優秀的弟子,你比如說李悝,吳起,田子方,段幹木等等,他怎麼是不及的代表呢?

他是一個了不得的人啊,其實這也好理解。因爲人是會變的。子夏是向孔子來學習的,那我們也知道我們可能剛開始,比如在座的各位,本身沒有學過論語,或者說沒有學進去,聽大哥一講,跟我一塊學,說不定你就真正的對論語感產生興趣了。按照論語裏面孔子的教導來學了。那通過學習改變,你提高了,你不再是一無所知啦,知道什麼是中庸啦,你就變了。

子夏跟着孔子學習多年,他本身肯定是有毛病的。但通過學習,他改了,他由不及這種狀態變得積極啦,有做的不足的地方變得足啦,這不就是進步和成長嘛!對不對?

昨天我們專門講過,說什麼改變命運啊?就是學習改變命運。我們原先肯定是有許多不足,不懂,但通過學習,通過提高,我們變了不一樣了。別人看起來好厲害似的,你要好好做,你一樣很厲害。

聖人之教,抑其過,引起不及,歸於中道。就是聖人教化人,既不讓你太過了,也要讓不及的人再努力努力,總而言之讓大家都能夠恰到好處。

所以在孔子的教導下,無論是子張和子夏,都有巨大的成就,都是了不得的人物。那我們前面提過孔門有四科,德行,言語,政事等等。

大家還記得嗎?曾子不在其中,但是後來呢,曾子卻位列四小聖,顏回、曾子、孟子和子思,這四個人是位列小聖,這就充分說明了人是可以改變的呀!

關於過於不及,我相信很多戰友可能還不是特別清晰,那麼這裏我在就我的理解和大家簡單的多說幾句。

比如說,我們的體重,標準是看我這身高一米七三五,體重大約在一百三四十斤的樣子,是正好。

我原先一百七八,大家肯定知道,大哥你太胖了,現在是150多不到160,還是多了一二十斤啊,這好不好啊?肯定是不好的,大家一聽就明白啊。

可是我這個身高要說只有一百二十來斤或者一百一十來斤,你們覺得好嗎?那肯定也不好啊!那就骨瘦如柴了。說實話我一百三四的時候看我就覺得我很瘦,因爲骨架大,那可想而知,要弄個一百一二十斤的時候乾脆就沒法看了。

我相信我們羣裏邊南方人可能有的人特別瘦,一百一二十斤可能。那像我十一百一二十斤就光剩皮和包骨頭了,那肯定是沒法看的。那這個就是過與不及,都不好,不是說過就好,也不是不及就好。

同樣的就是我們羣裏戰友,很多都是女同志,女孩子,也不是說越瘦越好,而是要剛剛好,不胖不瘦,不白不黑,過於白了也不好看,過於黑了當然不好看了。

我們學習東西也是如此。一個人過於努力,一天24小時,眼裏面只有學習,腦子隨時都是緊繃的,這就是學習的過了呀!當你一直專注於學習,腦子全部是緊繃狀態的時候,那你的身體是得不到休息的。你是沒有思考空間的,很容易會造成身體的超負荷,也造成精神壓力過大。

這樣過頭了,偶爾還行,一天兩天還行,或者說一個禮拜還行,時間太長了,你試試那肯定是不行的,壓力過大是會崩潰的。

那不及,就是我們學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該到點了,該做不做,能拖就拖,這就是不及。這能行嗎?肯定也是不行的呀。

那怎麼辦呢?其實就是把握度,把握度,要努力要奮發,但也要給自己獨處的時間。比如冥想,比如去跟別人聊個天,比如去幹點別的放鬆放鬆,知道勞逸結合。

那我們講禮貌,對人家既不能不及,也就是根本就不在乎,大大咧咧,張口就來,對人不尊重,這是肯定不行的。但是也不要過分客氣,謝謝,謝謝啊,張口就是這個,也會讓人什麼覺得過了,虛僞了。

總而言之,這一章就是告訴我們一定要把握度,不管幹什麼要適可而止。

就好像我們炒菜一樣,炒糊了,沒法吃了。半生不熟也不行。把握好火候,同樣的菜,一樣的東西,不同的人操作它效果是不一樣的。

另外我再說一句,中庸是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不是平庸,說這個人平平常常,很一般,不是的。中庸其實是追求完美,大家千萬不要弄混了,告訴人家說我這個人很中庸,馬馬虎虎,那是讓人看笑話的,明白嗎?

好了,時間也到了,下一章我們講: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爲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今天就講到這裏了哈,感謝大家的聆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