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5英語學習、蘋果通感

    英語學習

      本週英語老師留了“非謂語動詞的用法練習題”,寧娃找來b站聽了近半個小時。對於英語這個科目,如果在高三,你是120分左右的孩子,那麼你是做題少、詞彙量少。如果你是130左右的孩子,怎麼都無法突破140分,似乎到了一個瓶頸期,這是語法有缺陷的問題。

      在寧娃看視頻的過程,我從我的資源庫裏,找到了《非謂語動詞用法精講》ppt,135頁。另外打印了,《高中英語非謂語動詞重點和解題方法》,6頁。待寧娃自認爲自己聽完了視頻,我先將手中6頁的《高中英語非謂語動詞重點和解題方法》拿給他,他開心的說:“就是需要這樣的。”

        “你錯了,我希望你在這周付出更多的時間給非謂語動詞,大塊的時間,必須運用塊狀時間,一次將語法知識點突破,如果僅僅是碎片式的通過做題想達到完全的掌握,那你永遠不能高屋建瓴。在大量的低效練習中,在完形、閱讀、語法的題海之中,迷失自我,深陷泥潭。寧娃展現出“瓦妮莎的微笑”,這個英語聽力前必放的聽力音樂。咱們還是學習《非謂語動詞用法精講》ppt吧,135頁。我收回6頁的內容,換了厚厚的一沓A4紙。堅持一下,堅持學一遍。不要以爲自己有些懂的,查缺補漏,必須一字一句的過。

      建議有效?我不能做肯定,基於信任,粗略統計學習非謂語動詞時間是,週五晚上1小時,週六近3個小時。週六上午完成英語非謂語動詞作業。

      蘋果通感

    “ 媽媽,那天跟家銘約好了晚上不喫飯,誰知道,到了晚上,他飯是沒有喫,可是,他卻拿出了一些零食在喫,而我沒有零食,看有些人晚上還在啃蘋果,下週你也給我準備些零食和蘋果吧!”寧娃給我敘述着。“哈哈,好的!”我打趣的說。

      帶學校的蘋果,一週只吃了一個。我們很多時候,都會豔羨別人手中的擁有,當自己真正擁有時候,卻不覺得有多麼珍貴。在某一刻,蘋果通過別人優雅的啃食,傳遞着它的脆甜香,這就是所謂的通感吧。

      我小時候,有次學校組織參觀展覽,學習"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在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的影片教育過程中,臨近中午,看着顆粒飽滿的大米飯,隔着屏幕中散發出陣陣清香,熱騰騰、鬆散的樣子,喫一口會像巧克力一樣融化甜美。平時不愛喫米的我,第一次感覺到飢腸轆轆的肚子突然好喜歡誘人的白白的大米飯。那個童年的記憶,一晃已經幾十年過去了,當所有的事件全部忘記,猶如流星墜入地球,與環繞的大氣層摩擦產生光跡,到落地時就會全部燒燬殆盡。唯獨這香香的米飯,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底。

      真正擁有蘋果時,卻發現看景不如聽景,遠不是那個味道了。人生當中,幸福的體會,曾經保羅薩繆爾森設過公式,  幸福=效用/慾望        幸福感(F)=幸福係數(K)*渴求度(Q)*被滿足度(Z)  這個公式告訴我們,幸福感類似於滿足感,它實際上是現實的生活狀態與心理期望狀態的一種比較,兩者的落差越大,則幸福感越差。

      做好自己,做好自己的人生選擇,爲自己負責,包括學校、專業以及未來的婚姻。多角度考慮問題,儘量做到高瞻遠矚,有了戰略高度,纔不會被障眼法迷失自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