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落後——“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筆記(9)

一、感覺通常不靠譜,我們要學會“實事求是”。

  1. 我們通常憑感覺,覺得平均水準以上就不落後了……,這個感覺肯定有偏差(烏比岡湖效應)。原因是:我們並不能感知整個世界;我們只能通過感知自己的周遭來判斷自己是否處於平均水平之上。

  2. 進入二十一世紀,弄不好,百分之一之後全是落後,將來,有可能千分之一、萬分之一都是落後。

  3. 當每一個人都連接在一起的時候,對於知識的渴求是異常強烈的,因爲差異明顯可見。

  4. 至少有兩個屬於未來的目標:早晚有一天,你要做到不再爲了生活而出賣自己的時間;早晚有一天,你要做到不落後,成爲前百分之二十,甚至前百分之一。

二、“比下有餘”不是一個萬能藉口。

  1. 過度自信似乎是我們的天性。

  2. 若能做到長期持續,就足以淘汰掉80%的競爭者了。

  3. “勞逸結合”不應該成爲逃避困難的藉口,實際上,能否拉開差距取決於你是否硬着頭皮把最難的部分啃了下來。

  4. 在學英語方面,大部分人掉進去的坑就是:對自己要求太低。對自己要求高一些,你在以後的日子不被落下的機率纔會大一些。

  5. 如果你是持續寫作的人,絕對是萬分之一。

三、打開這篇文章,你就已經超過50%訂閱者了。

  1. 不必擔心自己現在還不夠好,你要做的可能只是保持耐心,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即可。
  2. 說起閱讀量,更多關心的是"數量",我倒覺得把重點放在“質量”上可能更靠譜。用這個標準去考覈,一年認真讀一 本非虛構類的(Non-Fiction)好書,可能比讀100本言情小說更有價值。不妨把關注點放在"學以致用"上,看看自己看了這麼多書,有多少用在了改變自己的生活上。
  3. 只要你打開並且閱讀了文章,就已經結結實實地超過了50%的讀者。到目前爲止每篇文章的留言數雖然也很多,但是也很少有超過3000的。這麼一算其實只要你留言了就 已經是所有訂閱者中5%的那一小撮人了。
  4.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落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落後了, 更可怕的是你知道自己落後了而沒有行動。而行動了一段時間後,你又忘了自己還是落後的,從而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四、做一次前5%並不難,重要的是你能否一直保持這種優勢。

  1. "差不多"是最好的麻痹。每件事情都做到領先的人不多,每 件事情都做到差不多的人卻不少。 大部分人都會習慣性地低估門檻的高度,認爲自己已經到了跟前,再邁出一步就能順利踏入領先的行列了。 即便那些優秀的人沒有從你的世界消失,你能看到的也只是他們光鮮的一面,而無法真正體會到他們爲此付出的努力。
  2. 寫作這件事某種程度上也是體力活,只要你不斷地寫,就會越寫越好。等你多留幾次言,再回頭去看當初的自己,就能明顯感覺到進步了。 總體來說,這個世界還算公平,真正付出的人最終就會領先。即便結果來的比較慢,但一定不會辜負每個人的努力。
  3. 不過千萬不要一上來就一曰三省吾身,你多半做不到一個月就會放棄。不如開始的時候一週總結一次,回顧一下這周的得失,綜合評估一下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欠佳。 這樣一方面不會導致開始跑的太快,最終體力不支而放棄。更重要的是,每週一次能夠保證思考的質量。反思這種事情和看書一樣,別太追求數量,質量纔是關鍵。 等到慢慢養成習慣之後,再加大頻率不遲。

五、很多時候,“差不多”的意思是“差很多”。

  1. 想要打破這種"差不多”的心態,最好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先把一件事情做到足夠好。有過一次類似的體驗,你馬上就會破除在其他事情上"差不多”的幻想,轉而踏踏實實地認真做事。
  2. 還有另外一個更爲恐怖的趨勢:機器人在崛起,人工智能在崛起,大多數人正走在越來越沒用的路上。想想罷:你身邊有多少人真正懂"大數據"這三個字是什 麼意思?然後再用常理推測一下,整個人羣中有多少人真正理解概率統計? ——這可是理解"大數據"的最基礎知識啊!

要點整理:

1.長期持續做一件事——你就是前10%。

2.英語學不好的原因——對自己要求太低。

3.閱讀質量比數量重要——學以致用是根本。

4.“差不多”是最好的麻痹——高標準要求。

5.打破“差不多”心態的最直接方法——把一件事做到足夠好。

6.持續不斷地寫作——肯定會越寫越好。

7.堅持回顧一週的得失——質量比數量重要。

8.“大數據”的基礎是概率統計——好好利用這個優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