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從“老師灌”到“學生灌”


我聽了一節高三複習課,三個學生整整講了一節課,老師靜靜地站在一側,其他同學均是洗耳恭聽。

下課後,老師得意洋洋 ,覺得這堂課非常成功。他說他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走進了課堂的中央,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我卻不敢苟同。這堂課並沒有很好地體現以學生爲中心,只是由教師“滿堂灌”成了學生“滿堂灌”,本質上還是以講授爲主的灌輸式教學。只是課堂的主人由老師變成了三個學生,大多數學生還是被動接受,沒有積極的自主學習,沒有獨立的思考,更沒有深入的合作與探究。

課堂教學不能全都指向個別學生,而要更多地面向全體學生。課堂也絕不是幾個人的舞臺,而是老師和所有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地方。以學生爲主體,絕不是隻是幾個學生參與的課堂,而是大多數學參與的課堂。能讓更多學生思考的就讓更多學生思考,能讓更多學生動手就讓更多學生動手,能讓更多學生討論的就讓更多學生討論,能讓更多學生探究的就要讓更多學生探究……老師要努力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把思考的時間、發言的機會和探究的空間還給他們。

當然,面向全體也不是搞“一刀切”,在關注全體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個體發展,因材施教,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個別指導、典型展示、分層設問等都是促進學生個體發展的有效方式。這節課,對這三個講課的學生的成長來說是非常有益的,可能對他一生都會有影響。

課堂教學是複雜的,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是辯證統一的,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就更容易實現教育的公正公平,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李礦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