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什麼時候纔會思考生與死?

人在什麼時候生與死的問題纔會影響到你?從我們年幼的時候問母親從哪裏來?思考如何存活在這個世上。真正促使你思考死亡,可能是親歷過死亡。特別是在自己經歷過死亡離自己很近的時候。

記得第一次思考死亡這個問題的時候,是我外婆第一次跟我講:“自己總有一天會老去,然後不再你身邊了”。當時我很傷心,那時候自己年幼,根本不懂得死亡和離別的意義,只是覺得傷心。看到村裏的老人死亡,也沒有體會到死亡的意義,只是覺得這個人從此不再了。家裏有些親戚生病離世,也只是覺得傷心還有一點害怕,依然沒覺得死亡離自己很遠或有什麼意義。

直到有一天,我外婆離世了,我才真正懂得死亡的意義及它對我的影響。死亡,肉體不再了,情感也跟着消失了。這個時候,才真會覺得它真的與我有關。我開始思念每一個被溫暖以待的日子,我重回每一個有親人在一起的畫面,我能在現實中的每一個瞬間都想起與親人有關的意義。

這就是人親人離世時,由於悲傷引起的情緒反芻,有些人可能抑鬱,有些人可能會失去前進的動力,有些人可能很快就開始積極的地生活。每一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懂得調節悲傷情緒,很快就可以走了出來。

我有個案主,他的悲傷沒有排解出來,他的思維是這樣的,帶着悲傷扭曲地與現實的挫折聯繫在一起,比如他會說:“如果不是因爲爸/媽的離世,可能我現在已經跟男朋友結婚了。如果不是因爲她/他走得早,最起碼我不會過成這樣。。。”

其實在平和思維邏輯下,感情能否維持與雙方的相處及三觀有直接的關係,而跟父母沒有直接的關係。這是他對於悲傷情緒影響下的認知模式發生了偏差。情緒是人的本能,沒辦法用理智去控制。因此他在情感上纔會帶着負面情緒去判斷和評價,也就分不清什麼是理智什麼是感性,更做不了行爲調整。

只有從悲傷情緒的根源去改變其在大腦中儲存的情緒感受記憶,及當時事件的認知,從而達到釋放情緒的效果。只有到這個時候,這個事件對於他來說是有積極促進作用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