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讀了一本書》

        回想三年前,當想到讀這樣一本時,現在很想感謝那一刻的自己,因爲這個決定,讓我此後的生活,每一天都過的充實而有意義。

        在告別2020之際,《論語》這本書也陪我走過三年多的時間,我在想:如果不是當時這樣一個決定,我無法想象現在的我會是什麼樣子,但是,無論是什麼樣子,也都不會好過現在的樣子。所以,現在利用這閒暇的時間來梳理一下,我與這本書共同走過這段歲月,這個過程,因爲這樣一本書,它讓我看見自己,也看見成長。

        記得當我第一次捧起這本時,回想當時的狀態可以用六個字來總結:困惑、空洞、擰巴。所以,當翻書讀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這段話時,直指我的內心,好像就是在說給我聽的。是的,在生命的那個階段,有太多的迷惑需要解答,可是,現實生活中,當你問遍身邊所有人又找不到理想的答案時,那隻能自己去解。外求不得,內求諸己,於是這本書走進了我的生活,書中的很多話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君子謀道不謀食……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爲可知也……”一段段話走進我的視野,解了我內在的惑,這本書也成了指引我現實生活的人生導師。

        從不知到知,再讀,改變的是我的認知與思維方式,同時,也影響着我的行爲方式。2018年末,在內心強烈的感召下,利用在家休假的時間,去了一趟夫子故里曲阜,其實,曲阜離我老家並不遠,坐上大巴也就三、四個小時的路程,當時,讓我感慨的是:人有時總是嚮往遠方,而忽略近在眼前的風景,如果不讀這本書,我好像從沒想過要到這裏來走一走看一看。

        從書本走進現實,帶給我的感受是震撼的。當我踏上夫子曾經生活過的這片土地,看到周圍那成百上千年的參天大樹,還有那古老的城牆,以及夫子的墓地,旁邊子貢守孝六年的小屋……看到這一切,我彷彿穿越了,當我沉靜下來,凝視夫子的墓地,想想夫子這樣一位老師,再看看曾經生活在困惑中的自己,差點失態痛哭一場……說歷史遙遠,也確實很遙遠,已經過去兩千五百多年了;說近,這一切,又近在眼前。此時,腦海中也浮現出一幕幕夫子與他的學生們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與對話的場景,想想在那個戰亂、物質極其匱乏的年代,有夫子這樣一位老師的出現是幸運與幸福的。也想到夫子最喜愛的學生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有這樣的胸懷,也開始理解了後人說的:“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這話的含義。假如,我也生在那個年代,如果有機會,我想我也一定會去拜夫子爲師。

        今年再重讀完這本書時,內心彷彿被讀空了,這個空是不再困惑和擰巴的空,是踏實與心安,同時,也收穫了無數溫暖的瞬間。我在想,很多時候並不是自己做的有多好,而是周圍的親人、朋友、同事他們在無數個瞬間帶給我的感動,激勵着我變得更好。從不知到知,從知再到行,把好的思想,應用到自己的日常,去踐行,用謹言慎行、用心安不安去檢視自己的每一天,也是讀完這一遍給我最深的體會。就像書中夫子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溪以爲?說的就是不會變通、應用的道理。

        這本書一共二十篇,其實,我們都不需要記住太多,隨便挑一句或兩句去照着做,都會受益匪淺,比如,這一次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近者悅,遠者來”。當把這段話拿來用在我們個人生活中時,我覺得第一受益人首先就是你自己,因爲,你首先要擁有一顆愉悅的生活心態,然後推己及人,才能做到與周圍與身邊人同樂。如果,每天都用這句話去面對自己的生活和周圍的一切,我想,這樣的一生一定也不會差,積極、陽光、自信、心中有愛、性情柔軟也一定會成爲生活的底色。

      另外,書的封面有這樣一段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做爲個體,我覺得選一句每天誦之,去踐行,都是受益終身的事;做爲個人,如果一生只讀一本書,如果一生只會背一本書,如果定義一本自己的生命之書,我無疑,就是這本,我在說,也在做,在按學到的知識去生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