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方式是父母以身作則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父母以身作則

時代變了,學習居然成了一件讓人焦慮的事情。成爲一名母親後我才驚覺,現在的教育竟然成了輔導班式的攀比。似乎不給孩子報十個八個輔導班,孩子就得不到好的教育一樣。

看到過兩個視頻。一個視頻裏,一位媽媽對着主持人提問,她的語調急促,一張嘴就能感受到她的焦慮。說了好久,不帶停的,聽衆都趕不上她說的速度了。我聽着也莫名地開始煩躁。她認爲要給孩子素質教育,給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但是現在孩子考試分數沒有達到預期,老師叫家長了,她問主持人是不是應該停掉興趣班,去爭取分數。

主持人笑了,然後開始回答。聽着主持人正常的語速,頓時好受多了。主持人的回答一針見血,說你作爲家長首先要放鬆下來,孩子每天看到你這樣焦慮,他會面對很大的壓力。最後才針對她的具體問題作了回答。

另一個視頻裏,孩子有潔癖,甚至出現了強迫症。媽媽面色慘白憔悴,擔憂得不行。育兒專家跟着他們一家三口共處了一天。孩子因爲小時候生過病需要精心的照顧,所以這位媽媽更是戰戰兢兢,一有風吹草動就如臨大敵。而爸爸呢,好像一個旁觀者一樣,大部分時間就在一旁看着,偶爾說幾句指導意味的話。家裏的冰箱裏沒有蔬果,全是一排排的英文名字的保健品。媽媽說是孩子喫的……

這個家庭的問題出在哪裏呢?媽媽已經沒有了自我,她的生命全在孩子那裏,而爸爸又缺席,不僅沒能幫助媽媽,反而孩子一出問題就責怪媽媽。這就導致了媽媽自己精神都出現了問題,這樣怎麼能照顧和教育好孩子呢?

上面兩個例子比較典型地反映出現在家庭教育出現的種種問題:父親缺席、喪偶式育兒、教育方式浮躁功利、父母錯誤地將重心放在孩子身上……

是的,在當今社會,對於絕大多數家庭來說,孩子能考上名校,是他未來有好前途好生活的保障。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有出息,學習成績好。我也是。但是一味地將壓力逼迫到孩子身上只能是適得其反。

家長自己首先要放鬆下來,清醒接受現實。考上清華北大的畢竟是少數,名校的名額就那麼多,勢必一大批家長不能如願。就算孩子考不上名校,那你就不愛他了嗎?肯定不是的。只要孩子能遵紀守法,不走歪路,有一技之長能自立,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就是成功,就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氣。

希望孩子積極向上、勤奮努力,那家長應該做的不是每天跟在孩子屁股後面囉嗦、逼迫,而是自己先做到。你自己每天到家躺沙發玩手機,然後命令孩子寫作業、看書,孩子自然不服。中國詩詞大會冠軍、已被清華錄取的才女武亦姝,從小飽讀詩書,詩詞書畫懼佳,才華橫溢。這與家庭的薰陶是分不開的,她的媽媽是一名美術教師,父親是一名律師,從小她在家就每天和爸爸媽媽一起看書、作畫,這樣的言傳身教,孩子怎麼能不受益?

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孩子幼小時期需要父母的照顧,但是無論什麼時候父母生活的重心應該是自己。太多的媽媽有了孩子,自己就丟了。一天24小時全部圍着孩子轉,不平衡的關係自然會導致不平衡的結果。孩子嫌管得太多,沒有成長空間,媽媽會覺得我都是爲了你好,你還不領情……長此以往,親子關係自然變差。這種狀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爸爸的缺席,沒有承擔育兒部分的責任。這也是社會、家庭多種因素導致的。意識到這些,纔有可能改變。

“孩子出現了問題,那一定是父母的問題。”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孩子是父母的翻版,當我們指責、抱怨孩子的時候,首先應該反思自己;當我們教導孩子的時候,首先問問自己是不是已經做到。最好的教育方式是父母的以身作則,沒有其他。和各位家長共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