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

11.19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

“善人”,是質美而未學者,子張問,世間有一種自然有善而無惡的好人,他們的行爲如何呢?

孔子回答說,善人如果不踐跡,不踩着聖人走過的路徑亦步亦趨地走,那他的學問道德也難以登堂入室。前面孔子說子路的學問,已經登堂,但還未能入室。天生的好人也一樣,如果不照着學,學問道德的境界,終究是不足。

爲什麼一定要“踐跡”,要照着做?因爲行動帶來認知!

所謂知行合一,當你還不知,你就照着師父說的,一點不打折地去行,在行的過程中體會,慢慢才能知。

這在日本傳承下來的儒家文化裏,是劍道的“守、破、離”。

就是說你要先踐跡,才能入室,入室之後,再考慮突破,最後可以離,離開師父,從心所欲不逾矩,並能開創自己的風格。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講,成就夢想!寫作加演講,七倍速成長!越付出,越富有!

今天是2021年的1月1號,也就是元旦了,在這裏,大哥張勝萍首先祝所有超級演講家的戰友們都能夠元旦快樂。

過去的2020年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年初就開始新冠病毒肆虐,後來出現了跟多波折。不過我們依然挺過來了,在2021年我希望我們的戰友能夠依然堅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踐行運用,在新的一年取得好的成績,獲得豐厚的回報。

還是那句俗的不能再俗的話,我們一定要有恆,持之以恆的去做一件事情,把它做到極致,你就是專家,你就不一樣。

好了,簡單地說了兩句開場白,我們還是按照慣例先來複習一下昨天學習的內容。

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說的是,顏回安貧樂道,差不多近於得道了,但是他屢屢陷於空匱,一貧如洗,家徒四壁。“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種品質值得人學習,但是境遇又值得人嘆息,那麼好的人那麼窮,說不過去。

另外一個得意弟子,端木賜,就是子貢。子貢不受命,“不受命”有兩解,都解得通。一是子貢不接受命運的安排,要改變命運,要發財。

二是說子貢經商,不是受君命搞國營企業,他是自己做生意,“億則屢中”,“億”,就是臆,臆測,他每次預測行情,什麼東西會漲價,什麼東西會跌價,都給他猜中!所以子貢賤買貴賣,囤積投機,積累了巨大的財富,併成爲儒商始祖。

我們說,這個社會上這兩種人都需要的。像顏回,專心做學問,能夠安貧樂道,是有君子之風的。這樣的人給我們留下的是豐富的文化遺產。子貢,他既有學問,又能夠經商,還有口才,是個全才,首先保全自己,不虧待自己,還有能惠及他人,那也是相當不得了的。

這兩個人,都給儒家,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一個是幫他完善了先秦的文化經典;一個是把老師的影響力成倍的擴大,讓儒家學說在後世得以得到推崇和實行,功莫大焉。

好了,簡單的回顧一下昨天的內容之後,我們再來學習新的一章。

這一章可以說有非常非常多的歧義,就是一個人一個解釋,而且斷句也不同,說法也不一樣,不過沒關係,我們都可以瞭解一下,然後你自己判斷到底哪一個你最認可的,它最能夠幫到你,對你有啓發的即可!

我們要還是先來看原文。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

咱還是先來看第一種意思。解釋就是,善人是質美而未學者,應該說就像孟子說的似的,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是善的。

就是子張問如何能夠成爲善人,但這裏的善人,它和我們說的聖人還是有區別的。聖人是十全十美,方方面面,無論言行舉止,談吐各方面都很完美的叫聖人。善人首先是心地善良,但是呢,他達不到聖人這種境界。

孔子就回答說,“不踐跡,亦不入於室。”

這裏面他是一個因果句,就是如果你不能夠踩着聖人走過的路徑,就是沿着聖人走過的路亦步亦趨地去走,那麼你的學問,也難以入室,入室就是登堂入室嗎?就是到最核心的部分地方,就是能夠真正的達到高人的境界。

這個解釋的意思就是說,不管我們的天質有多好,不管我們本身有多高的素質,如果你不能夠認真仔細的好好學習,特別向誰學呢?向聖人學。那我們要跟着下三濫學,那你不越學越倒退了嘛!

跟着聖人學,跟着名師學,好學,而且去做,他怎麼說我們怎麼做,然後我們就能夠真正的達到這個地步,登堂入室。

這裏面這個踐跡這個詞很重要,就是踩着老師的腳印亦步亦趨,一點不偏離的跟着走。

其實任何學問都一樣,經常有人自以爲有什麼新的理論發現,其實他所研究的地方,前人早已耕耘過無數遍。

自己讀書少吧,人說人傻就要多讀書,不足就要多讀書!爲什麼?因爲太陽底下無新鮮事。你認爲你經歷的事兒叫事兒,好像是在你身上發生很爲難。但事實上,前人比你經歷的事,比這多多了,都經歷過了,該怎麼解決也都有了解決之道了,你只要是用心學這些都能夠找到答案,可以照此來辦理,借鑑一下,你就明白了,就不至於受困而不知所措。

在一些涉及個人技藝、手藝的地方更是這樣,你比如說蓋房子,唱京戲,或者怎麼樣,你就要跟着名師,招式一招一式的照着做,那他怎麼弄你就怎麼做就是了。最後肯定差不了!如果差一點兒,那可能就出問題了,肯定是你錯了。

華杉解釋說,所謂的止於至善,世間所有的事正確答案只有一個。他說他家裏有兩種碗,一種是最傳統的樣式,一種是新潮好看的現代設計,傳統設計的碗撂起來,十個摞起來,十個整整齊齊,新潮的碗,摞三個就歪了,四個就有危險。也就是說這碗的弧度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千百年來人們都弄明白了,你改一點就出問題。

說實話,他這個我也不是很贊同啊!現在好好設計,在原先基礎上創新,那肯定不會差,舉例一些個別的例子不能代表一定會怎麼樣啊。

人性的弱點,一個是追新逐異,一個是在意自己的表現。不願意照着老路走,不願意跟着別人學。這就和畫畫的道理一樣,畫鬼很容易,而畫狗很難。因爲鬼什麼樣子的呢,你隨便畫,沒有模特。

要把一隻狗畫得像,就千難萬難。所以都願意畫鬼,說那是藝術,說那是創新。

創新這個詞,也被玩壞了。正縱容了這種不努力學習正確套路,追新逐異、表現自己的行爲。

“墨守成規”,本來是一個褒義詞,要求你像墨子一樣,守住成規,結果被人性的弱點,傳成了貶義詞,墨守成規還成了人們鄙視的東西。請問你守得住嗎?你有那墨守成規的本事嗎?多數人,從來就沒達到過成規的標準,更別說守住了。而正因爲從來達不到,乾脆自己搞一套,這叫自欺欺人。

爲什麼一定要踐跡呢?要照着做,因爲行動帶來認知,也就是知行合一。

當你還不知道的時候,你就照着師父說的一點不打折的去行,在行動過程中體會慢慢才能知,其實就是說先聽再做,在行動的過程中思考,思考以後慢慢的去悟,把老師的東西,最後變成自己的東西。

這裏面舉一個日本的劍道組織的例子,它有三個字叫“守、破、離”,這是嚴格遵循儒家文化下來的啊!

守,就是一招一式,嚴格按照師傅教的來,一點也不要偏離,就先模仿!老師有幾十年的經驗總結,先把老師的學到手,完全掌握熟練以後,纔可以有自己的創造和突破。

也就是說,你要先踐跡才能入室,入室之後再考慮突破,最後纔可以離,就是脫離原先的東西,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路,比如說開宗立派的,如果說你學都沒學到家,那你想開宗立派也真的是太難了。

學到家了,真領悟了,真的融會貫通了,又根據自己的特點開創一派,能夠從心所欲不逾距,開創自己的風格,這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總而言之,就是第一種說法是踐跡,如果你不踐跡的話,那麼你就入不了室,如果你不跟着高人的腳步走,跟着聖人的腳步走,好好的模仿學習,你就達不到善良那種境地,這是一種解釋。

另外一種解釋是,做一件好事不必要看出來是善行,爲善不求人知。如果爲善爲了好名,成爲別人的榜樣,這樣就有問題。亦不入於室,意思是不要爲了做好人做好事,用這種善的觀念把自己捆起來。這種解釋也是很有意思的。

就是不要用心守着善的觀念,何必爲自己樹一個好人的招牌,所以中國人講究行善要積陰德,別人看不見的纔是陰。表面的就是陽化了。

不要在人家看見時才做好事,便是陰德,做了好事也不要到處宣講,你看我做什麼什麼事兒,顯得自己多牛逼多厲害!

如果說你做好事是爲了出名,那麼你本身這一個出發點其實就錯了。

即便你做了,幫人家忙了,做了以後即便是別人問起來也不一定非要承認說自己有多好多好,而是說知道就是了。這是中國過去的道德標準。

那佛家裏面也是如此。佛家裏講究積德行善,積陰德做好事不留名,不去宣揚,看起來好像是白做了,因爲沒有人去感謝你,別人不知道是你做的。

但是這個是陰德,他是蔭及自己的後世子孫的,也就是後世子孫都會因爲你積的陰德而受益。

中國有一部小說是聊齋志異,大家都知道第一篇就是考城隍。故事是有一個秀才,做夢去應考,主考官是關公。

一看他的卷子就錄取他了,那爲什麼錄取呢?

因爲他的卷子裏面有兩句話叫:有心爲善,雖善不賞,無心爲惡,雖惡不罰。

就是說有心去故意做好事,表現給別人看或者表演給鬼神看,雖然是好事,但是也不該獎賞。又例如有一把刀不好用了,隨手丟掉,而不幸傷了人,實在是沒有存心要傷害他,那麼雖然是一件壞事,也不該處罰。當然了,這也不對,你傷了人肯定要處罰的,因爲無心之過也是過,但畢竟不是有心,所以是承擔有限責任,和故意傷人是兩個概念。

也就是第二種解釋,要求我們行善要不留痕跡,要多積陰德,也不要用善這種概念把自己框住了,這是第二種解釋。還有其他的解釋,我們在這裏就不再多說了,有兩個大家明白就行了。

從內心深處來講啊,我還是比較贊同第一個的,也就是假設句。還是以我學寫字書法的故事作爲例子。如果我不能好好的跟着老師們去學習,跟着趙孟頫這位大書法家去臨摹,可以想象我是很難寫的好的,雖然我很努力很用功,但是我本人的思想和境界,熟練程度都達不到任意發揮的那個程度。

但是跟着老師練習多了,一筆一劃,如何起筆,如何行筆,如何落筆,如何排列間架結構,一點點的跟着走,看起來好像是有點兒太笨了,什麼都跟你一樣,幹嘛不創新呢!事實上我專門認真看過趙孟頫的字,人家就是渾然天成,怎麼看怎麼舒服,每一筆每一劃都有神韻,符合於天道。

而事實上經過兩年的時間,我自己的字真的有一點點樣子了。當然了,現在也只能說是稍微進個門兒,還未登堂也未入室,但我相信假以時日啊,肯定會登堂入室的。

我們可能成不了書法家,但是成爲一個字寫的比較好的還是比較靠譜的,就像這裏說的似的,我們可能不能不一定成爲聖人,但是我們能夠成爲善人還是可行的,對不對,戰友們?

希望在新的一年也就是2021年到來的時候,大家都立志要成爲善人,成爲聖人或者說我們成爲什麼人,然後找一個榜樣,找一個導師,好好的,認真地亦步亦趨的學。早一天成爲他那個樣子,做出不一樣的成就,成爲真正的自己。

好了,今天這一章就到這裏了。明天我們再來學習下一章。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這句話如果不解釋,肯定是一臉懵逼,那具體怎麼解釋呢?我們明天再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