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之際話“元旦”

現在人們把公曆的1月1日稱之爲“元旦”,這似乎是理所應當的事情。然而,這裏面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爲什麼新年的第一天叫元旦?

元旦在我國漢語中是一個合成詞,“元”是開始的意思,“旦”是一個象形字,表示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我國殷商時代的青銅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元旦”即爲新的一年“初始之日”。"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人蕭子云《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夢梁錄》卷一"正月"條目解釋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爲新年。一歲節序,此爲之首。"

第二個問題:既然“元旦”是中國古代就使用的詞語,爲什麼把公曆這個西方紀年的新年也叫“元旦”呢?

這個問題得從曆法的發展歷史說起。

在曆法上,人們習慣稱地球繞太陽轉1周爲1年。但是由於地球繞太陽運轉沒有固定的起點和終點,所以一年的起點和終點都是人爲規定的,這就造成了各種曆法的不一致。

曆法始於古代計時和農業生產。殷商時期,人們爲了把握時間、節令,以利耕作,當時的“天文學家”們,根據月亮的運動週期來計時,月亮圓缺一次,定爲一個月,初一爲朔日,十五爲望日;月亮圓、缺十二次,也就是十二個月爲一年。

中國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並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這一年時,漢武帝接受司馬遷等人的建議使用《太初曆》,恢復了夏曆,也就是現在所說的農曆,把以正月定爲歲首,正月初一爲元旦、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後來歷朝歷代雖對曆法有過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曆》爲藍本,從那時開始,以農曆正月初一爲元旦,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

古代的世界各地區,新年的第一天即元旦的日期規定也是各不相同的。埃及曆,把天狼星和太陽一同升起的那天作爲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爲元旦;猶太人把秋分作爲元旦;而寒帶的愛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們把第一次下雨作爲元旦。公元前46年,羅馬皇帝儒略.凱撒制定儒略曆,開始時他把冬至作爲元旦。但是,人們堅持要把朔日作爲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後10天。

現行的公曆又叫西曆、格里曆,是由意大利醫生兼哲學家裏利烏斯改革儒略曆制定的歷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行。西元紀年在八世紀以後才被西歐基督教國家應用,到了十一至十四世紀的時候,西元的概念才普及。而西元成爲世界主流併成爲國際通行的紀年標準,實際上也是歐洲殖民擴張在世界擁有話語權的結果。

1911年,中國辛亥革命成功後,孫中山建立中華民國政府,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開會議,討論曆法問題。會上達成了“行夏曆,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的共識,決定使用公曆,把公曆1月1日定做“新年”,把農曆正月初一稱做“春節”。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年法”,把每年公曆的1月1日定爲元旦,併爲中國的法定節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了現代世界大多數國家公用的紀年制度,但仍然並用我國傳統農曆。這也就說,中國現在有兩個新年,一個是公曆的“元旦”,一個是農曆的“春節”,“元旦”這個詞,也算作古爲今用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