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舞大媽的發展史

一個社會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競技體育和羣衆體育的比例分配,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不同的休閒方式必將引領羣衆體育的發展。

對健身的追求,對生命的熱度渴望,會使更多的人追尋易於接受的運動形式。

經歷了若干年的探索人們終於又一次大規模的迴歸健身。

1、 廣場舞的定義

通過翻閱各類新華詞典,並沒有“廣場舞”這一個詞彙的定義和解釋,隨後通過360網頁和百度等網絡平臺的搜索,將其定義爲:

廣場舞是舞蹈藝術中最龐大的系統,因多在廣場聚集而得名,融自娛性與表演性爲一體,以集體舞爲主要表演形式,以娛樂身心爲主要目的。

將期刊論文拿出來對比研究,截止到目前並沒有權威認證的一個名詞解釋,各類研究學者分別站在自己的角度將這個時下流行的口頭語進行詮釋,主要有以下幾個觀點:

一由羣衆自發組織的全民健身運動;

二社會非精英階層在空曠的場地上,配流行樂曲爲音樂背景,組織起來的社會文化活動;

三結合羣衆喜聞樂見的舞蹈形式,加以配樂和組織,進行羣衆基礎較強的健身舞蹈。

雖然立腳點各不相同,但要素還是有重疊的:

首先:場地一致,都是空曠的廣場、公園或平地;

其次:參與者身份一致,都是來自社會各層次各工種的中老年們;

然後:表現形式一致,無論是舞蹈舞動表現還是體育健身律動,都是在按照一定節奏進行身體律動;

最後:進行此項活動的目的一致,強身健體爲根本。

據相關藝術史學方面專家考證,所有的舞蹈都來源於廣場舞,這是由於廣場舞產生在人們生活之中、產生在人民羣衆之中,羣衆不僅是廣場舞的表演者,也是廣場舞的創造者。

2、廣場舞的起源

廣場舞蹈是舞蹈藝術中最大的一個子系統,在我國曆史悠久,其起源目前有兩種認識:

(1)認爲,早期的廣場舞是統治階級用來進行宗教祭祀的一種形式與手段,是原始生活和古代社會最爲經常的智力活動之一,後來才逐漸發展到宗教儀式、民間節日、祈禱節慶等不可或缺的舞蹈表演形式。

(2)認爲廣場舞產生於人類早期的生產勞動中。中國的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廣場舞蹈形式,廣場舞蹈幾乎遍佈了祖國每一個角落。

隨着時代的變遷,其意義也在不斷變化,由早期的生存行爲逐漸發展成後來的祭祀活動,再經近現代的傳承,最終演變成今天所說的健身廣場舞。

2.1原始廣場舞蹈

在原始社會,人們的思想處於一種封閉的狀態,他們認爲人與神是聯繫在一起的,那時人們的基本認識就是宗教意識,可以說這種宗教意識貫穿他們所有生活,而他們生活的主要內容就是—祭神。

由於當時的認知水平比較低,人們將一些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全部歸結於神的作用。他們將自己的祈求同蒼天、神靈聯繫在一起,爲了能夠使願望實現,他們經常會聚集在一起向神靈跳舞,這就是最早出現的廣場舞蹈。

可以看出,原始時期的舞蹈並不是爲了滿足身心、審美的需要,而是爲了能夠使他們在當時的一種生活狀態下,將大家團結在一起生存下去。

也就是說那時的舞蹈活動是一種具有實際意義的舞蹈活動,這種實際意義會優先於它的審美活動。

2.2古代廣場舞蹈

隨着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逐漸擺脫了原始時期,進入到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在此階級社會時期,由原始時期的集體勞動、生產,變爲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這種經濟模式雖比較低級,但相對於原始社會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舞蹈也就隨着社會的發展自然而然地發生了變化。

隨着社會的發展,舞蹈爲了滿足人們生活的需要,逐漸朝着兩個不同的方向發展:

一種是爲了滿足統治者統治利益的需要,舞蹈逐漸從單一、簡單的民間舞蹈向具有一定規範性的宮廷舞蹈的演變;

另一種是繼續將原始時期的生活舞蹈進行發展,使其不再僅僅是爲了生存,而具有了其它意義。

這兩種舞蹈在當時社會形成了兩種平行的趨勢,在各自的軌道中獨立發展着,形成了任何一種藝術都不能替代的舞蹈樣式。

這些舞蹈活動,不僅具有強烈的農耕時代的文化氣息,而且,從它的內容和形式上來看還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內涵,它爲今後民間舞蹈的發展奠定了豐富、寶貴的物質文化材料。

2.3現當代廣場舞蹈

鴉片戰爭之後,我國的領土大面積開始被割分,人們遭受着西方列強的凌辱與壓榨,整個中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在這種不堪一擊的背景下,一些愛國人士開始尋找救國之道,不僅在思想上有以陳獨秀、胡適、魯迅等爲代表的新文化運動,而且在藝術界,也有以戴愛蓮、吳曉邦等爲主要代表的藝術家。

1840年-1949年頻繁而大規模的農民戰爭使武術武藝成爲廣大羣衆強身健體、除暴安良,乃至保衛國家的重要手段;

1919年,教育部公佈了一份《推廣體育計劃案》,《推廣體育計劃案》認爲在社會體育推廣中,應大力“提倡武術,以發展人之特殊運動;

在迎接新中國成立之時,全國各地揭起了大量的秧歌運動。

只要有地方獲得解放,就會以秧歌這種喜慶的方式進行慶祝。

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各地方院校及舞蹈團體逐漸發展起來,同時也是大衆舞蹈普及與快速發展時期。

但隨着 “WG”的到來,這種繁榮景象逐漸消退,並遭到了嚴重的挫折與阻礙。

直到“文革”結束時,舞蹈才繼續得以發展,人們爲了表達自己歡快的心情,會來到廣場上不由自主地舞動起來。

進入新世紀以來,在國家的不斷號召下,精神文明建設越來越成爲國家建設的重中之重,無論在全國的哪座城市,只要有廣場和空地,哪裏就會看見人們起舞的身影。

隨着城市化的推進,人們所跳的舞蹈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

隨着對外開放程度的進一步擴大,一些外來文化也逐漸被引進到舞蹈之中,如爵士舞、現代舞、拉丁舞等,這些原本屬於歐美的舞蹈樣式,也出現在我們的廣場舞蹈之中。

3、具體支持發展路徑

1951年新中國公佈第一套廣播體操,它的出臺推動了我國羣衆體育的廣泛開,很快全國各地掀起了一個做廣播體操的熱潮,很多城市成立了“廣播體操推行委員會”;

1999年中央一套推出《聞雞起舞》欄目,將健身手段融入舞蹈元素隨後 又推出《秧歌》《民族韻律操》《拉丁》等一系列的健身節目;

2002年5月新加坡有11967人一起跳排舞,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緊接着香港也在2002年12月有12168人齊跳排舞,再次打破吉尼斯紀錄;

2010年10月,來自湖南株洲九個縣市區的1500餘名廣場舞愛好者代表歡聚炎帝陵,啓動“株洲全民健身萬人廣場舞表演大賽”儀式暨炎帝陵祭祖典禮,參演者則多爲40歲以上的中年人,其中不乏鶴髮童顏的老者,他們精神飽滿,心情愉悅;

2011年10月,四川爲國慶62週年獻禮,舉辦了企業贊助的“健康跳起來大型廣場舞比賽”,僅重慶區預賽就有22支參賽隊伍。各隊不僅積極籌備、刻苦排練,還在服裝、舞蹈技巧上下足了工夫,充分展示各代表隊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以及卓越的團隊協作精神;

2012年12月,江蘇衛視主辦,定位於普通市民,由全國各地 500 支廣場舞團隊參賽的大型公益健身類節目 《最炫民族風》受到全國各地的注目和好評;

2012年5月,由河南電視臺電視劇頻道、東方今報聯合主辦的《幸福跳起來》暨首屆河南廣場舞大賽在平頂山開幕,河南各區縣的代表隊伍紛紛展示出了河南人民的風采;

這些都爲廣場舞的推廣與開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4、深受喜愛

廣場舞將各種舞蹈元素兼收幷蓄,另闢蹊徑,這個以健身爲目的的體育舞蹈,向大衆化、平民化邁出可喜的第一步。

也就是說現當今社會的廣場舞蹈,是一個更加開放與包容的舞蹈樣式,只要能夠滿足廣大人民羣衆以自娛、健身爲目的的舞蹈,都會被人們所採納與接受。

現今廣場舞已經成爲廣大羣衆接受和喜愛的體育活動,在衆多體育活動中,廣場舞因不受人數、年齡、場地限制,投資少、消費低並且能起到防病治病、強身健體、交友娛樂的效果,深受廣場舞參與者的喜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