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麥家的《解密》,走入一個神祕的世界,那裏刺激、孤獨且寂寞

在劍橋大學的皇后學院,有一座世界聞名的"牛頓數學橋",它是劍橋大學城裏的一大景觀,全橋以7177根大小不一的木頭銜接而成,有10299個接口,這麼多接口,牛頓沒有用一顆釘子就完成了,多少年來,無數高材生都夢想着解開這道數學難題,可是迄今爲止,沒有一個人能夠做到。

有人說這是傳說,這不得而知,我只知道,現在的"牛頓數學橋"已經不是沒有一顆釘子的橋了,據說是有人爲了研究此橋,把它拆開,卻再也裝不回去,只能運用釘子把橋重新架起固定。

世界上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信息,我知道這個"牛頓數學橋"來源於麥家的《解密》。

曾經有人說,當你不知道該讀什麼書時,一本書能夠帶領你去讀另一本書,確實是,我從《朗讀者》開始認識麥家,先後讀過了《風聲》《刀尖》《暗算》《致父親》……這次我讀完《解密》,下一本可能會是麥家花費8年時間寫完的《人生海海》。

《解密》是麥家花費11年時間完成的長篇小說,歷經17次退稿,寫了215萬字,可是最終定稿後,卻只有21萬字,講述了一位天才數學家容金珍的家庭背景、成長軌跡、事業發展及爲國家密碼事業所做出的貢獻。

麥家的筆下,是一個而不爲我們所熟知的世界-密碼破譯人員,他們的工作隱祕而偉大,不能對親人說,不能對朋友說,不能對父母說,只能把祕密深深地埋在心底。一方面,解密人員是孤獨的,從另一個層面來說,他們是高尚的,他們無怨無悔地把自己地獻給了國家的密碼事業,併爲之終身奮鬥。

《解密》緣起

《解密》動筆於麥家在解放軍藝術學院畢業前夕,麥家曾說過:

《解密》於我,似乎不是一部小說,而更像是一段長達十餘年的歷史。這段歷史本身具有小說的某種特性:曲折、離奇、辛酸、複雜、迷離、尋尋覓覓、是是非非、悲悲苦苦,最後總算是苦盡甘來,有個善良的結局。

寫《解密》之前,麥家已經做好了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準備,可是,他沒想到,時間跨度竟然是11年。

畢業後的麥家分配到了情報機構工作,也就是在這裏的八個月時間,他看到了一羣默默無聞、從事着特殊職業的人,他們睿智而孤獨,有着異於常人的膽識和才華,這些人給麥家深深的觸動,於是,他寫下了他們的故事。

故事不是平鋪直敘,而是穿插着諸多人物的採訪實錄,時而進入緊張狀態,時而娓娓道來,有時又讓人疑惑,這究竟是紀實文學還是小說?

有時我常想,麥家之所以把筆觸伸向了這羣人,也許他們是麥家崇拜的偶像,他們所從事的是麥家沒有機會進入的神祕世界;也許,他們肩負着的使命中有麥家的一份;也許麥家早已把他們的生活當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也許……

密碼工作者的孤獨與寂寞

《解密》中的主角容金珍是密碼破譯人員,書中這樣形容這份工作,"破譯事業是一位天才努力揣摩另一位天才的心的事業,是男子漢的最最高級的廝殺和搏鬥。破譯事業是人類最殘酷的事業。"

有人說麥家很殘酷,在《暗算》中,他讓瞎子阿炳以一種異常的方式失去生命;在《解密》中,他把曾經破譯過日軍一部高級機密的高材生寫成了"棋瘋子";容金珍的母親在生產容金珍的那天,麥家用不可想象的筆觸描繪出慘烈的場景,預示容金珍的不平凡……

天才是孤獨和寂寞的,孤獨的容金珍把精力全部投入到破譯密碼的工作中,他的宿舍里布滿各種圖像和函數表,他有空就研究《世界密碼史》,他把密碼當成了一座高山,破譯密碼就是在探尋這座上的祕密。

容金珍沉浸、投入,強烈地熱愛着這項工作,稻盛和夫先生說"工作包含着某種比賺錢更重要的意義,工作給人以精神的滿足通過工作,可以尋找到人生新的意義和體驗。"

在外人看來,容金珍是孤獨和寂寞的,但是他的精神是滿足的,他暢遊在自己的世界中,愉快而幸福。

《解密》中的這個世界,新奇又讓人望而生畏,其中的孤獨和寂寞,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藉此書,我們可以走進這個神祕的世界,對工作、對生活,又有了全新的認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