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拆彈專家》有感—如何看待潘乘風

昨晚去看了由劉德華、劉青雲主演的電影巜拆彈專家》,看完電影后,我心裏便一直琢磨:潘乘風爲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劉德華扮演的潘乘風,從一個可以拿自己的命去救人的警察,變成一個絞盡腦汁報復社會的惡魔,最後又變成爲一個用自己的生命去終結這場罪惡的英雄。從劇情的跌宕起伏中也看到和感受到了潘乘風痛苦、糾結以及內心巨大的衝突。

一個人身體的殘疾,何以導致性格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呢?在他短暫的人生中,它實際扮演了三個角色—天使、惡魔、人。

如果把潘成峯看作一個來訪者,它的主要問題是什麼呢?我覺得,可能是他無法接受自己因斷腿而不能上前線這一事實。

實際情況是,警局出於照顧英雄的目的,安排他做一名文職人員,他卻不願接受。他接受不了自己成了一名殘障人士,接受不了自己再也不能上前線的事實,內心產生了巨大的憤怒,認爲社會待他不公,對他用完即扔。

正當潘乘風內心處於巨大的憤怒風暴中時,同樣仇視社會的發小聯繫了他。從此,兩個內心充滿惡意的惡魔開始了破壞之旅。

曾經的天使有多麼耀眼奪目,成爲惡魔後的他們,破壞力就有多麼驚人。

爲什麼所有外人都認爲對她最好的選擇,他卻產生了如此大的牴觸心理呢?爲什麼曾經那麼熱血,甘願犧牲自己拯救他人的英雄,會變成了那麼一個整天怨天怨地,怨朋友,怨社會不公的、偏激瘋狂的人呢? 那我來對潘乘風做一個動力學個案概念化來分析一下吧。

01活在他人眼中的英雄、惡魔,活在自己心中的天使

潘乘風對自我的認識是:自己是一名最棒的拆彈專家,拯救世界的天使,外人眼中的英雄。他對自己的定位非常明確,至於他真實的“自己到底是誰”是迷茫的。

當他面對自尊威脅時,內心是脆弱的,他非常在乎外界對他的評價、看法,非常在乎自己的職位、工作。對工作有一種執念,即使好朋友頂替了他的工作,他依然耿耿於懷,不能原諒。

他內心的自尊極度膨脹,認爲自己無所不能。電影開頭爲了安撫害怕的小姑娘,他毅然脫下自己的防彈衣披在小姑娘身上,拿自己的命去賭。從外人眼光來看,這就是一種英雄的壯舉;從人性的角度來說,這又是他的全能控制感:自己是無所不能的、可以拯救世界於水火的。

任務完成後,好友董卓文對他明着批評、實際讚揚的話,對他來說是最大的肯定,也是他最大的滿足,他的自尊在這種強化中進一步膨脹。

試想一下,如果一切順利,潘乘風沒有出事故,而是順利等到了退休那一天。退休後的他沒有了轟轟烈烈的壯舉,沒有了外界高度的讚揚,他退休後的生活會如何度過呢?是不是與很多曾經在領導崗位工作了很多年?退休後卻無法適應,有些相似呢?

潘乘風常用的防禦機制是付諸行動,投射,投射性認同,全能控制,否認,分裂。這些較低級的防禦方式都用來處理他自己和外界的關係,卻很少觸及他的內心深處。這些防禦常常是不適應的,僵化的、不靈活的。

當潘乘風作爲一名身體健全、榮耀加身的英雄時,他的付諸行動表現在毫不遲疑、奮不顧身地拆除危險上;將自己的美好投射出去,認爲世界是美好的,他是無所不能的;當他成爲一名殘障人士後,他通過努力鍛鍊,恢復體能,想重新進入一線,實際上是對自己斷腿的否認,不承認自己已是殘障人士的事實,此時他將自己的惡念投射出去,認爲所有人背叛了他,拋棄了他。他的自尊受到了極大的打擊,認知發生了扭曲,認爲世界是醜惡的、不公平的、罪惡的。

但他依然認爲自己無所不能,既然世界是醜惡的,這個世界拋棄了他,那他便用自己的專長毀滅世界。無論斷腿前後,潘乘風都活在外人眼中,他對自己的定位也只是一名拆彈專家。

衝動控制方面毋庸置疑是有問題的,他有強烈的攻擊慾望。在對自己和他人的感知度方面,不能立體三維地看待自己和他人,他用不變的思維來對待變化的萬事萬物。他的安全感很低,用努力工作獲得掌控感,用掌控感來掩蓋心中的不安全感;當失去了工作,失去了那份掌控感時,內心便充滿了害怕、恐懼,覺得世界不再安全,不再值得信任,覺得世界都拋棄了他。

內省和事實檢驗能力不足,作爲健康人的潘乘風,活在衆人的讚美聲中,無暇去檢視自己的內心,他以爲衆人的讚美聲就是真實的世界;斷腿後的潘乘風,活在被拋棄的怨憤中,他以爲罪惡就是世界的本色。

心理化能力不足,無法理解爲何別人與他會有不同的想法和看法,在他眼裏只有兩種人:好人和壞人,不存在灰色地帶。

潘乘風工作能力相當強,卻欠缺娛樂能力。唯一支撐其自尊的便是工作能力,其引以爲傲的也是他的工作能力,工作便是生活的全部。正是因其對工作的執着,精益求精,才成就了他的輝煌;同樣的,也正是因爲他對工作的執着,才造成了他日後的罪惡。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失去了工作的潘乘風,便如失去了生命支撐的一葉浮萍。

潘乘風對世界的憤怒,其實只是內心恐懼的體現。復生會團員的一句話:不怕死亡,只怕以後沒人記得他。上人去工作的潘乘風,此時正是這樣的心態。沒了工作便相當於沒了價值,沒了價值誰還會記得他?他要活在人們眼中,他要讓人們依然記得他,他還是無所不能的,所以他要破壞這個世界。

直到此時,潘乘風還是活在別人眼裏的潘乘風。直到那次爆炸事故造成了他的失憶,事情纔開始發生了變化。

02自性化—尋找到真正的自己

潘乘風開始踏上尋找自己究竟是誰的旅程。在尋找自己是誰的過程中,開始一段真正尋找自我乙旅。

他從自己內心的記憶裏慢慢搜索過往的經歷,通過一點一滴地回憶、消化,重新建構自己的人生框架。

在他親眼目睹復生會成員肆意射殺昔日的警察同事時,他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他眼中飽含的淚水,證明了作爲一個人該有的情感又回到了他的身上,他又重新具備了人的情感。昔日的戰友情與心中惡魔相抗爭時,終究還是戰友情佔了上風,最終心中的善念戰勝了邪惡,天使戰勝了惡魔。

這次事件,讓潘乘風再一次檢視內心,他決定勇敢接受這樣的自己:承認錯誤,承擔責任,挽回損失。此時的潘乘風是重生後的潘乘風,他完成了自己的自性化,逐漸找到並接受了真正的自己:不是別人眼中光輝耀眼的英雄,也不是別人眼中偏執激進的恐怖分子,而是一個勇於承認錯誤,承擔責任,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普通人。

影片最後,當潘乘風張開四肢,坦然落入河中時,他徹底完成了對自我的救贖,此時的潘乘風纔是真正意義上的天使。

03影片給我的瑕想

綜觀整部影片,潘乘風既是幸運的,幸運在一場失憶讓他重新找到了“我是誰”,並最終制止了災難;又是不幸的,如果沒有斷腿,沒有事故,是不是就不會有以後的一場場災難?

萬事如果有如果,那麼潘乘風如果當初能夠擴展其自尊途徑,除了拆彈,如果還有另外的、讓他引以爲傲的興趣、愛好,失去了工作的潘乘風或許也不會陷入瘋狂而無法自拔。

對執着的潘乘風來說,如果沒了拆彈的工作,他可以繼續發展其他領域的興趣、愛好,或許不久之後,又會出現一位名畫家、武器專家、教育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