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诗赛,我学习的过程

【九洲芳文•诗词】

九洲芳文诗词大赛已经圆满结束,收到的诗作质量都挺高,正是令诗词专题组甚至于九洲芳文全体人员十分欣喜的一件事。评选结果请看《九洲诗赛结果出炉啦》

我作为一个既不是评委也不是编辑的简书新人,只是挂了个实习之名,因而也能有幸从头到尾参与见证了整个诗赛的收录评审工作,而这个过程恰恰就是我学习的过程。

原先在简书读到古诗词,仅仅是粗略地欣赏,走马观花感受一下其中的意境之美,但并不细读。这回投稿的每一首古诗词,其凝炼的文字、寓意,充分彰显了中华诗词深远的影响力。每篇诗稿都加以演绎和解读,以期达到上榜的要求,正因为如此,能让许多不懂古诗词的人更了解这些浓缩的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诗词征文初期,首位投稿者投的是古诗词,当时自己还算是有点小小的热情的,于是在群里自告奋勇说我来做最基础的核对工作,比如作者演绎的文字当中有无错别字等等。而古诗词部分我是不懂的,当然就由主编来审核。

我读了这篇投稿当中诗词之后所附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作者写诗的背景,感觉稍有点冗长,就与作者沟通:篇幅可不可以压缩一下,尽量简洁点,毕竟这是诗词赛事,以诗词为主,才不致于喧宾夺主。作者非常配合,很快压缩更新,并把我指出的错别字和建议的更准确的用词一一作了修改。可见作者是个十分严谨的人,令人敬佩!

现代诗部分是我喜欢的,但我也仅凭个人喜好在自己心里做一个评判。

有一位写现代诗的投稿者,因为没有达到征文要求被我拒稿,简信给他详细说明了怎么加前缀以及文末加投稿专题链接,但他回复谢谢后,并没有对文章加以修改,而且第二天我发现他原来在征文文章中带编号的那条留言也不见了。我很懵,就再次发了简信:“你在征文文章中留的评论我给你编了号,你是不是自己删除了?现在给你换了个号,你按征文要求格式在文章题目加前缀重新投稿吧。”接着又发了一条:“你是不是因为我的拒稿而放弃了呢?在此向你道歉!我太草率了,今天我们编辑组陈良心让我们大家不要着急拒稿,先按征文要求沟通好了再收稿,这样才不会打击作者的信心。觉得他的做法非常好,我受教了。希望你不要因为我不恰当的做法受影响,期待你的投稿!”但是他仍然只回复了谢谢,就没有下文了。过后知道他是因为不会加超链接而放弃征文比赛了。

这件事对我来说是个警示,我悟到我真的不适合做编辑,不仅仅是对程序不了解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如何容纳和与人沟通才是最关键的。

后来再看到投稿还未处理的,我虽然点进去读了,但一般不再着急接收或拒稿。有时刚好在专题组群里聊着的时候,大家也会拿出来讨论,这又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学习方式。

总之,九洲芳文诗词大赛进行的两个月时间里,不仅欣赏到了诸多诗词佳作,整个学习的过程也受益匪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