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31 写给2020年的木叶

很喜欢朋友圈中这样的描述,2020年就像是在开盲盒,永远不知道下一刻发生什么。

2020是太不平凡的一年,就连每年发布年度关键词的《牛津英文字典》,都找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来概括它,最终只能选择:前所未有的一年。

当我们站在一年的末尾往回看,也是感慨颇多。这一年,生活不易,但也因为这种磨难,让彼此的心灵更加亲近;生活节奏的变慢,也让自己内心得到宁沉静和沉淀。

因为疫情,让我更加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知识的宝贵,于是,更加决心去读博,在生命世界有更崭新的认知。虽然在职博士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需要单位和学校两边跑,也会更加辛苦,但是我真的很开心自己能够做出这一决定。

准备材料、联系导师、报名、面试,一路上虽然有些小波折,但是幸好有朋友和老师的帮助,都化险为夷,最终顺利入学,圆了我多年的梦想。很开心能够坐在创新港的教室,和90后年轻充满朝气的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考试,让我感觉自己也充满了力量。

工作5年后,得以重返校园,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对知识也更加渴望。虽然未来的学习生涯会充满艰辛,但是我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无怨无悔,坦然面对。

2014年12月底,当时研三,曾经报名过西安交大生命学院的一个工作岗位,应该是骨干实验技术人员(感谢邮件,保存着每一次的通知),那是第一次来西安,也是那次让我一眼就喜欢上西安。经过第一轮的笔试,进入第2轮面试考核,2015年初再次登上青岛来西安的火车。

机缘巧合,我和丹丹在Z272火车硬卧车厢相逢,聊天后才发现她也是去交大面试,于是我们越聊越投缘,然后互留了联系方式,一起住在交大附近的青年旅舍,一起去交大参加面试。当时,高中同学会晶还在交大读博,请我们去学校餐厅吃蘸水裤带面(当时她问我要几根,3根够不多,让我诧异了许久,西安吃面竟然用根计量,哈哈),面试后一起在校园散步,当时真的很开心。

只是后来,我们两个都没有通过最终的第三轮面试,然后与交大擦肩而过。返回青岛后,忙着写毕业论文,忙着毕业和找工作,于是联系逐渐减少。后来通过朋友圈,我知道她最终也是来了西安,在曲江那边的一家研究所工作,只是相隔比较遥远,所以我们一般就是在朋友圈互相点赞留言,5年多竟然没有再见过面。

而这次,去交大读博上政治课,竟然意外的发现助教老师竟然是丹丹,原来她也在交大读博,已经博三,今年需要做助教完成学分。而我,恰巧在今年读博,政治课几十个班级,而我恰巧就选择了她所在在班级,真的是几十万分之一的概率,让我两个重新在交大的校园重逢。还是以前的梧桐苑餐厅,只是这次我们都有了自己的校园卡;还是以前的橡胶操场,我们走了一圈又一圈,感觉怎么也聊不完;物是人非,但心灵却更加靠近。感恩生命,让我们重逢,却还是像初见时那么亲切。

交大博士的课程,并不繁重,总共5门课程,包括1门政治课,2门必修课和2门选修课。两门必修课都是全英文授课,讲真,确实有点吃力,只能多下功夫。一门课程是写英文综述,相对容易些;另一门课程需要做英文汇报,而且因为我们是在职博士,不要求平时每节课的考勤,所以需要做两个英文报告(1个关于日常工作,1个是找一篇CNS最新的相关研究)。

老师在第一节课就布置好作业,以便于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于是,赶紧订阅课程,练习英文发音和阅读能力,每天上班坐地铁跟着学习;认真的准备PPT,一次次修改完善;打印好讲稿,一遍遍朗诵,地铁上、公园里,也不管别人的目光。终于等到汇报的时刻,还是非常的紧张,先是汇报了日常工作,虽然英文讲的磕磕绊绊,但是幸好“内容为王”,同学们都很感兴趣,纷纷提问,而我中英文掺杂着回答,也算是勉强过关。

文献汇报是选择了2020年Nature最新的关于“线粒体基因编辑”的文章,比较偏重技术,应用性很强。我按照技术面临的几个问题、如何解答、未来应用和面临的挑战这样的思路,进行汇报,自我感觉是讲清楚了,也期望同学们能够有所收获。老师很Nice,给了通过予以肯定。在忐忑、紧张和兴奋中,结束了我的英文报告首秀,虽然不够理想,但是付出过、努力过,还是很开心的。

8月份休息了一天年假,加上周末两天,凑够了3天时间。当时疫情稳定,加上8月8日是我和阿伦领证一周年,于是乎,我们便计划去“花城”广州。因为时间比较紧张,所以我们提前详细安排好行程,务必少留遗憾。

抵达广州后安排办理入住,点了招牌炒河粉/炒米粉、潮汕莲藕汤、叉烧包、荷叶糯米鸡等小吃,便直接坐地铁去沙面岛。正好是周五,游客还不是很多,相对清净,可以慢慢的逛,深入体会异国风情。之后走路去旁边的上下九步行街,为朋友挑选伴手礼并品尝特色小吃,南信甜品店是我和阿伦的最爱,双皮奶、姜撞奶、、虾仁肠粉和鱼丸面都非常惊艳。晚上夜游珠江,在清风徐徐中欣赏江景,无比惬意。

人生“三大幸事”之一为“他乡遇故知”,而我此行最开心的事情便是去佛山,和好朋友Lily重逢。高中三年都在一个班,真的是无话不谈的老友。虽然后来大学读研相隔甚远,毕业后工作更是天南海北,已经多年未见,是那种“没事不联系,但是有事情第一时间会想到”的老友。多年未见后的再次“重逢”,完全没有距离感,还是初见时的亲切。而阿伦和Lily的老公,更是投缘,聊的不亦可乎,完全忽视了我们两个的存在。

佛山是武术之乡,我们便一起去祖庙欣赏武术和狮舞表演,领略岭南建筑特色,晚餐又专门跑到“美食之乡”顺德,品尝地道的早茶。豉汁凤爪、萝卜糕、虾皇饺、榴莲酥都让我们赞不绝口。真的很羡慕广东人的生活态度:几个朋友,随心的聊着天;一壶茶,慢悠悠的品尝。让我不禁想到三毛那句话:朋友中的极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涩,清香但不扑鼻,缓缓飘来,似水长流。

由于疫情,今年很多会议改成了线上会议,所以线下会议微乎其微。每年我们生殖界最大的两次盛: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年会和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年会,我都投稿了。幸运的是,中国医师协会的投稿被选为壁报交流,而这次本来因该在海南举行的会议正好改成了线上,而中华医学会的投稿是线下在珠海举行,而我正好被选为分会场发言,于是,有了这次去珠海开会的机会。

珠海距离澳门很近很近,我们开会所在的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对面就是澳门,可以清晰的看到澳门岛上车辆来回。真的很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线下开会机会,所以很认真的准备了幻灯,一遍遍练习,严格控制好时间;领导也超级负责任的修改了一次又一次,以求完美呈现。上台发言的时候,还是不免紧张,语速也不由自主的加快;但是看到领导和同事们都在台下为自己加油鼓气,也心安了很多,语速慢慢调整,时间刚刚好。虽然最后没有被选为优秀论文,但我全力以赴,努力过也没有遗憾;而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在感慨人才济济的同时,也下定决心来年再战。

会议期间正好是我的生日,好友Lily专程从佛山赶来,还带来惊喜的蛋糕,真的超级超级感动!我的好姑娘,不要总是那么贴心、那么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一定要对自己更好一些,爱惜自己的身体,珍重自己的健康!

再见,珠海,这个让我学习很多,也让我务必感动的地方,以后有机会一定再来。

因为疫情的缘故,上半年大部分时间隔离在家中,只有上班时候、武装的严严实实、坐地铁出去放放风。4月份之后,天气回暖,疫情稳定,我和阿伦才开始自驾、或者跟驴友进行户外旅行。去秦岭野生动物园看大熊猫、去翠华山南五台登高望远、去终南沟溪水、去沣峪口吃火锅、去天子峪捡板栗、摘柿子……。另外就是陪父母去城墙、去大唐芙蓉园、去华清宫赏灯,去周至摘猕猴桃。

最难忘的两次户外应该是去周至老县城还有就是去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因为看到作家叶广芩的《老县城》,所以我们开启这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提前没坐攻略所以出发的比较晚,经过黑河水库,然后就驶入黑河森林公园,有一段路手机完全没有信号,还好只有一条山路,我和阿伦就轮流开车,一直往前往前,傍晚终于赶到厚畛子古镇,住到一户农家乐,吃过晚饭去镇子上溜达一圈,补充点水和食物,就赶紧回去休息。

根据老板娘的建议,我们第二天一大早起床,迎着晨曦,开始去老县城,路上车辆很少很少,犹如行驶在另一个星球;山路越来越难走,很大很大的连续弯道和很陡的爬坡,到了最高点后又是一路下坡,需要紧紧的踩着刹车,牢牢的握住方向盘,这是我和阿伦最冒险的一次户外了,真的特别刺激。一路下坡后,忽然眼前就开阔起来,老县城就在远方雾气袅袅中。

清晨的老县城还没有完全苏醒,有点睡意迷蒙,却十分的幽静,仿佛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也可以体验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语言已经无法描述她的美好,只能慨叹这是一处深得老天宠爱的地方,是一片人间的净土。

去朱雀国家森林公园是走的高速,一路穿山越岭,景色非常不错。没有坐景区的摆渡车,选择徒步到达缆车乘车点,第一次坐海拔这么高的缆车,还是有点激动和小刺激;缆车往返80元,总体感觉还是很超值的,体验感不错。出来缆车后继续爬山,一路都是台阶,山风蛮大,不过景色渐入佳境,与山底完全不同。不过时间有限,没有抵达草甸和冰晶顶,准备下次好好规划,弥补遗憾。返程我们没有继续走高速,选择了另一条山路,结果半路遇到超大暴雨,感觉天漏了一般,只能小心翼翼慢慢行驶,还好山中的雨都是一片一片的,走了大概20多分钟,拐个弯,竟然越来越小,继续走,路面竟然还是干干的。很有趣的体验,不过也是蛮后怕的。

自从2008年离开家乡上学,已经有多年未在老家过国庆节,今年,中秋和国庆双节相遇,假期延长,我和阿伦便选择自驾回家。从西安先回河南(我的老家),然后再去山东(阿伦老家),一路向东,一路连霍高速路况很好,凌晨刚好下高速,省去了高速费用。

正好是收玉米的季节,所以村子里弥漫着秸秆的味道,道路两侧也堆满金黄的玉米。农村的孩子早当家,趁着放假,都在帮家里收玉米、晒玉米,脸上手上划出了口子,和我们小时候几乎一模一样。真的很想对这些孩子们说:不用抱怨生活的辛苦,长大后,会发现这些全是美好的回忆。

在老家住了一晚,便告别父母赶往山东。阿伦家是山东日照的,家附近就是一条小河,最爱过去钓鱼。虽然我是第一次钓鱼的新手,不过阿伦从小钓鱼,经验丰富,自己配置饵料,还能判断出是什么鱼上钩,我竟然还一次钓上来两条,超级兴奋。钓上1个多小时,然后放生,第二天继续钓,可持续发展,真的是非常惬意。好喜欢这样与泥土、与自然亲近的感觉,全身心的放松。

今年简书更新的并不算多,尤其是11月和12月,竟然一字未写,一方面确实是因为比较忙,忙着博士考试,忙着外出会议发言,忙着年终总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的懈怠。笔耕才能不辍,一旦停下就更加不想动、更加缺乏灵感,所以好习惯一定要坚持,这也是我2021年需要加强的。不过幸好上半年,还有几篇非常走心的文章,记录了当时的心境。

这一年,依然坚持阅读,年终整理下所读所听之书,特意选出最喜欢的几本和朋友们进行分享:

这一年,因为疫情,更加关注疾病、饮食和睡眠

《大流感 : 最致命瘟疫的史诗》,大流感指的是1918-1919年横扫世界的那次流感,过去估计全球死亡人数约2000万,新的估计数字为5000万-1亿。作者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重绘1918年的惨状,为我们再现了这场致命瘟疫发生、发展及其肆虐全球的过程。细致入微地描当年科学家、医学工作者等在巨大压力下所显示出的勇气或怯懦,信仰、价值观和研究态度。

《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的作者伊丹·本-巴拉克,向我们生动有趣的科普了免疫系统是如何运作的,是如何摧毁病原体的,我们为何会对某些致病体产生免疫等等。 

《与病对话》的作者胡冰霜博士从一位全科医生、心理学者的视角观察、解读疾病与患者身心之关系,厘清大众对诸多常见疾病的误解。让我们学到很多应对疾病的技巧,比如烧伤烫伤后,第一件事不是脱衣服、涂牙膏或者去医院,而是赶紧用冷水降温,降温后再根据烫伤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饮食术》很适合准备减重的小伙伴,让我们学会科学地控糖减重,从而保持健康、延缓衰老、远离疾病。

《斯坦福高效睡眠法》分析了睡眠的原理和影响睡眠的因素,给出了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技巧,对于改善睡眠、提高工作效率非常有效。缺点嘛!作者为了强调他认为重要的几个知识和技巧,有的地方过于重复,行文比较啰嗦;为了突出科学性,学究气较浓;中文翻译一般。

文学方面,有三本书推荐:

《中国文化的精神》作者许倬云先生,把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看作一种多元互动的秩序,重新反省"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中国文明,从天、人、群、己各个角度呈现中国文化的精神,希冀在文明的土壤发掘养分,追寻和唤醒那些被遗忘的精神余沥,滋养和灌溉当代中国人的内心。

《己亥》是通过对《己亥杂诗》的诗化演绎,拼接、复刻出龚自珍在己亥年间的心灵地图,其中既有余世存对龚自珍的全面研究和深刻理解,也有余世存本人面对世道人心的感悟与激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江南三部曲》以深情、内省与悲悯,唤起了中国人心中的灵魂之乡,花家舍。在江南这片山水间,一个家族五代人跨越百年,在时代的大潮中往复于清醒与迷茫,逐梦与破碎,终越不过俗世伦常、儿女情思。一曲恢弘冷艳的史诗,映照中国人一个世纪的命运。

2020年,对全世界、对我们每个人来讲,都是不平凡的一年。 当我们站在年末往回看,发现这个世界又是那么平衡,有多少意外,就有多少转折;有多少失去,就有多少新生;有多少脆弱,就有多少坚强……

很喜欢 《岛上书店》 里的这句话: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

2021年,愿我们诸事顺利,喜乐安康;愿山河远阔,人间烟火,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