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在,心有歸處

文      梁樹麗

01.

今年,母親67歲。

回家,推開門,第一句話“媽,我來了!”然後滿心歡喜地等待着母親的迴應。

“棟樑呢?他來了沒?”母親總是給我一個拐角的問題。

棟樑就站在母親面前,而母親卻沒認出來他的模樣。

母親的眼睛越來越模糊,一隻眼已經失明,僅剩下的這一隻也總是被母親擦拭的紅腫。

母親欣喜地擦擦眼,笑了起來,她一臉羞澀,棟樑和姥姥打着招呼,母親擡頭看着他,一臉寵溺。

“咋長這麼高了?我都不敢認了。”母親解釋到,其實我知道母親辨認我們憑藉的只是聲音。

02.

飯桌上,外甥從學校打來視頻電話。

大妹把手機給母親看,手機裏的外甥雖然戴着口罩但是依然擋不住帥氣,他到底是上了大學,知道今天姥姥過生日便第一時間打來電話。

人,就是這樣,分開後就變得不一樣了,先前父親對外甥最多的是“批評”,總是嫌他不上進,而今態度轉了個大彎,言語間多了柔和與關心。

人,總是在歲月中會變得柔軟下來。

03.

母親和父親生活了一輩子,但似乎母親對父親從來沒有滿意過。

人的病大多來自人的情緒,母親雖心底良善,但是終究心胸不夠寬廣,她看到最多的只是自己的感受,而很少能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尤其是對父親,永遠是被母親挑剔的人。

母親生病後便又變得疑慮,總是覺得被輕視和忽略 ,父親性格耿直,情商又不夠高,總是講實話,於是這雞毛蒜皮的事情就擾了生活是平靜。

04.

和以前勸和不同,今年我只是聽,然後告訴他們這是你們的問題,你們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好了。

父母是我們的長輩,他們應該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最兒女的不要去幹涉,把權限留給他們自己就好,而我們只需要默默聽完即可。

給他們一個自由,讓他們盡情發揮,很快我們就會發現父母爭吵的現象越來越少,沒有觀衆的表演終歸是無力的。

今年下半年父母的關係開始變得越來越和諧了,一切得益於我的不再理會。

不問,不管,不干涉,你們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05.

元旦這一天的天氣很好。

我決定出去走走。

村子外面是一條小土路,這條路在我兒時的記憶裏是漫長的,可是現在新修了柏油馬路曾經的小路被田野覆蓋,我已經找不出舊時的模樣。

田野裏看到最多的是墳頭。小時候最怕這些,總是遠遠地逃離,而現在我卻站在它們面前看碑文上面的字,我想知道這是誰的家。

我已忘記了恐懼。

人的最終目的地就是這裏,睡在這一抔土下面,了卻這塵世的一切。

活着的意義是什麼?

這滿田地的麥苗用搖曳的姿態證明了生命就是成長,成熟,成就,然後化爲一縷青煙,留下的只是那一絲痕跡被人惦念。

06.

下午四點我們陸續回家。

母親坐在門口的石墩上,推着小車送我們,看我們一個個開車遠去;父親則跟着車一邊走一邊交待路上慢行,注意安全。

夕陽下,陽光灑在父母身上,鋪成金色。

父母的影子被陽光拉的越來越長,我真怕有一天我看不到那樣的熟悉。

娘在,心有歸處。

家在,身有定處。

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在了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