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發你微信的人,就別再聊了

不知道你們最怕收到什麼樣的微信信息。

我最害怕兩種,一個是好久沒聯繫的人問了句“最近如何”,另一個是“在嗎?”,兩個都能立馬讓我的小心臟砰砰跳。

微信作爲時代的產物,已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它同時也是一面鏡子,折射出每個人或成熟、或自我、或理性的樣貌。

01

彼此時間寶貴,別隨意浪費

我經常會收到這類微信:

在嗎?

在。

聊微信方便嗎?

你說。

你最近在忙什麼?

。。。

通常到這局面,我就不太會回覆了。

有事你直說啊,欲拒還迎,搞得我還得猜測是不是想借錢還是什麼事情要幫忙。結果兜圈子半天,只是要個以前同事的聯繫方式。

情商高的人,都懂得清晰明瞭地溝通。

一來,生活節奏這麼快,彼此時間都很寶貴。萬一碰上對時間特別敏感又沒啥耐性的人,你還沒說正事,人家內心已經翻了100個白眼了。

二來,溝通前,是需要想清楚目標的。

麥肯錫有個著名的“30秒電梯理論”。

就是麥肯錫要求內部每一個業務人員,都必須有在30秒的時間向客戶介紹方案的能力。哪怕在乘電梯時遇到客戶,你都能快速地在30秒內概括說明方案。

表達清楚,直奔主題,其實這是個人綜合能力的重要表現

碼字以來,我接觸了很多商務合作。有時不得不感慨:好的表達溝通真的太重要了。

有些人只要5-6個對話來回就足以敲定一個合作,每次表達乾淨利落;而有些人,一開場就註定要沉淪在無效或低效的溝通中,絮絮叨叨拐彎抹角。

開門見山,不僅僅是珍惜彼此時間,更重要的是,說明你開口前是思考過的,而不是隨心所欲的閒聊模式。

它是一種基本的職場社交要求。

02

彼此尊重,是聊微信的前提

簡單說兩件事吧。

朋友是項目經理,他說,最頭疼的是聊項目情況時,明明他在詢問進度,羣裏幾乎沒有迴應。要不就是通知事情,大家看到也不回覆。非得私信時他們才說:“看到了啊。”

職場中,很多人覺得“收到請回復”有點兒官僚作風。

其實這是一種反饋,是一種尊重,也是一種“閉環”的體現。

哪怕隨手發個表情都算是迴應。

尤其是當詢問你時,視若無睹,以爲靠意念就能讓對方明白自己,很容易讓人暗戳戳地給你打上不靠譜的標籤。

還有一件事,發生在同事出差途中。

他飛機落地後打開手機,收到一個熟人20多條微信信息+若干個語音通話。滿屏的“在嗎在嗎”“收到回覆啊”“呼叫~~”“怎麼不看微信啊”……

而這麼着急,不過是自己準備應聘同事之前的公司,想了解些情況。

每個人不可能24小時待命。就算看到,難免有時不方便回覆。況且你還是讓人家幫忙,拼命催促只能說明你絲毫沒考慮對方的感受。

本來麼,願不願意幫忙的權利就在對方手裏。大家雖然隔着手機屏幕,但別人回覆你微信、幫你解決問題,這些都是需要花時間的。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基礎,歸根結底,前提還是尊重。

只有推己及人,才能彼此愉快地有來有往。

03

必要時,請直接語音

我工作時有個習慣:聊一件事我估計微信三言兩語說不清楚,就會提出約個時間語音通話,同時:

1、告訴對方我想和你聊些什麼;

2、大概需要多少分鐘;

3、簡要列好要溝通的提綱。

不僅效率高,而且效果好,基本都在預估時間內達到效果。

講真,我是有點兒“電話恐懼症”的,尤其對不太熟悉的人。但沒辦法吶,偏偏我對時間很介意,對效率過低的事情真的挺難接受的。

有時打字1個小時,似乎聊了很多,但認真想想,也沒聊出什麼有價值的東西。

不如電話5分鐘,快刀斬亂麻。

之前看過一個觀點,衡量一個人的職業化程度有個角度:時間顆粒度。

什麼意思呢?

簡言之,就是拆分時間的單位。

比如王健林,以15分鐘爲單位安排自己的行程,前15分鐘還在參加簽約儀式,後15分鐘開會,再過15分鐘前往機場。

比爾蓋茨更誇張。以5分鐘作爲時間粒度,甚至與人握手都按秒安排。入場、簽字、拍照……先讓人提前測量好用時,等比爾蓋茨來了之後,就按照計劃表,幾乎分秒不差。

當然,不是說我們非得把時間碾成粉末狀。而是——

要對時間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做事前設置好目標。

我有一任上司曾有個觀點:開會沒結果,就等於白開。

聊工作不比純粹閒聊,都具有一定目的性,比如信息同步、想法交流、計劃討論。開會之前就事先說清楚,要討論或解決什麼問題。參與者會更有目標感,更容易達成共識。

微信是輔助溝通工具。

工作中自然怎麼高效怎麼來。發信息、發語音、電話、視頻、羣聊……最終都是爲了我們交流更順暢。

當然,除非對方不太接受這種方式,那就退而求其次,儘量簡明扼要地抓要點。

畢竟,你想不清楚,自然說不清楚;說不清楚,自然做不清楚

04

就我自己來說,聊微信時有兩點特別深的感觸。

1、你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時間,對方纔有可能尊重你的時間。

如果覺得對方几句話都說不到點子上,不妨直接挑明:是有什麼事情嗎?你是想?

老實講,日常中不需要那麼多寒暄,過度的絮絮叨叨商業互吹or家長裏短,很可能讓自己掉入時間黑洞裏。

就算想加深感情,與其指望靠閒聊拉近關係,不如準備一個好問題去求教來得有效。

2、屏蔽一些沒必要的信息

經常有人加我微信後,馬上發來這樣的推送:

朋友圈第一條,麻煩點贊!

麻煩幫我關注下這個公衆號,關注達18個我可以領取一份精美禮品,謝謝!

請幫忙給XX號選手投票。

免費領取某某資料,親測有效!

這幾年我逐漸養成一個習慣,有些沒必要回復的微信,那就不回。如果頻繁發送沒意義的信息,我可能還會免擾或拉黑。

這麼做不僅沒耽誤任何要緊事,反而減少了許多幹擾。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人們在工作時如果被打斷,要恢復之前的狀態平均需要25分鐘。哪怕看一眼微信,每次切換任務我們都需要花些時間重新進入。

這類罐頭羣發幾乎沒有任何作用,人家大概率也不會因爲你的要求而乖乖按照你說的去做吶。

何況多數還是不熟的人發來的。

換個角度想想,你自己如果收到這類信息是何感受?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最後我想說的是:

我們身處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會收到無數信息,懂得判斷信息對自己的價值,並讓彼此舒服的方式去溝通、去達成目標,是這個時代的必修課。

畢竟,一個珍惜時間、尊重彼此的人,混得總不會太差。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