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怖的社會鏡像丨讀吳曉樂《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雖然2021年只過去了1%,但我已經有預感,我遇到我今年讀過的書當中的top10之一了。

      小說起名自紀伯倫的《論孩子》,通過一個家教筆下9個孩子及原生家庭的故事,不停切換人稱,去試圖展示家教、孩子、父母、學校教師的不同心理和視角,去闡述和原詩一樣的道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有自己獨立的人格,有自己的特長,有自己不同的思想,爲父母者,不應該把孩子視作自己人生的副本和延續。

      故事不是恐怖小說,卻比恐怖小說更讓人戰慄,因爲它反應的是以前乃至當下的社會鏡像,在書中,我們能找到自己和身邊人的影子。有人堅信女兒患有多動症,直到她真的患上多動症;有人偷偷希冀着,父親向她走過來,對她說一句,好女兒,你也辛苦了;有人深藏祕密,卻只能躲進櫃子;有人傾盡所有去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卻讓孩子掙扎於攀比的漩渦;有人竭盡全力去保護孩子不受外界“新社會”的影響,卻不知這樣的強勢和包辦讓孩子走上了不歸路; 有人做了母親,卻習慣在深夜躲進廁所痛哭,咬自己的手抑制哭聲;有人在和母親第一百次的和解失敗時,她決定寬恕自己。

      這九個故事:

      沒有一個是普羅大衆樂見的教育神話。

      沒有一篇看了會感到喜悅。

      沒有一篇看了心中不會亂糟糟的,甚至覺得煩。

      可是,這些怪獸家長們,就真的是存心要毀掉孩子的人生的嗎?事情的最初,他們只是要孩子健康快樂,後來,期待就無限制地擴張開來,於是傷害就無可避免,也失去了凝望孩子的初衷。他們也忘記了,自己曾經在某個時刻,光是觸摸孩子柔軟的掌心就滿足不已。

      正如書中所說,教育的存在,不是爲了讓每個孩子都拿到很高的分數,而是要讓每個孩子的天賦都能伸展到極限,並且尊重他最終的成果。然而,然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