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國之殤:從日不落到分崩離析》

老實說,我並不喜歡寫時政有關的文章,一來是因爲個人的政治嗅覺不夠靈敏,動作不夠迅速,很難捕捉到最新、最熱的時政話題;二來是覺得時政類的文章保鮮度太低,很快就會淹沒在了網絡的海洋之中。

然而當看到曾經幅員遼闊,縱橫四海,創造了無比輝煌歷史的大英帝國居然淪落到現如今連英倫三島都快要保不住的窘迫境地之時,還是忍不住想要嘮叨一番。

1、危機重重的脫歐

12月24日,英國倫敦,英國首相約翰遜在唐寧街首相府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英國已經完成了脫歐,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實現全面的政治和經濟獨立。

至此,歷經數年扯皮反覆的英國脫歐,終於看到了結束的跡象。

儘管英國首相約翰遜向外界興奮地表示,這次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兌現了2016年公投期間以及去年大選中向英國公衆的保證,從此英國不僅收回了對金錢、邊界、法律、貿易和捕魚水域的控制權,還保證了英國不受歐洲法院的管轄,英國再次實現了“光榮孤立”。

但是與首相的得意洋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許多英國人顯然並不領情,尤其是向來就不安分的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地區的民衆。

蘇格蘭首席部長尼古拉·斯特金在24日當天就明確表示,現在是蘇格蘭脫離英國獨立的時候了。斯特金認爲,英國脫歐的決定與違背了蘇格蘭人的意願,因此蘇格蘭必須通過脫離英國而獲得獨立地位,以便繼續留在歐盟中。

可以預見的是,在不見的將來,英國國內的分裂勢力必將會再次鬧騰起來。

目前英國國內的現狀是,新冠病毒變異毒株疫情的蔓延、衆多國家與之斷航、經濟下滑、民衆陷入恐慌、分裂主義勢頭高漲,再加上一位又莽又二的掌舵人,可以說眼下的英國就彷彿是一艘在狂風暴雨暴中顛簸行駛的破船,搖搖晃晃,隨時都可能傾覆沉沒,徹底陷入分崩離析的深淵。

回想當初,大英帝國是何等的不可一世,再看看現如今的這些個敗家玩意、不肖子孫,當真是令人倍感唏噓。


2、雛形與開端

公元前500年前後,凱爾特人從歐洲大陸開始進入不列顛島,成爲了不列顛島上的早期原住民。喜歡籃球的朋友對這個名稱肯定不會感到陌生,因爲NBA比賽裏就有一支叫做凱特爾人的球隊。之所以起這個隊名,也正是因爲在波士頓的愛爾蘭移民中,有大量的凱爾特人。

佔領了不列顛島的凱爾特人好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因爲不久之後,如日中天的羅馬帝國就來了。當年的羅馬人武力值爆表,很快就征服了不列顛島中部和南部地區——也就是今天的英格蘭,並把凱爾特人驅趕到了又冷又偏僻,鳥不拉屎的北部地區。

原本老婆孩子熱炕頭過得好好的凱爾特人突然被驅逐出了自己生活的家園,心裏自然很是不爽,不爽的結果就是趁着月黑風高,輪刀上馬來到羅馬人這邊搶錢搶糧搶女人。

此時的英國與古代的中國有些類似,爲了抵禦凱爾特人的持續騷擾,羅馬人不得不在不列顛修築了哈德良長城,兩邊爭鬥不斷,誰也幹不掉誰,此後以哈德良長城爲界形成了不列顛島的南北兩種不同文明,這也爲後來的英國嵌入了分裂的基因。

再到後來,羅馬人走了,又來了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繼續把凱爾特人摁在地上摩擦,可憐的凱爾特人只得蜷縮在窮鄉僻壤的北部地區繼續狗着。隨後的歷史實在有些乏善可陳,一大堆分散零碎的小王國經常就地盤問題發生械鬥糾紛,一天到晚打來打去。

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就這麼你打我,我打你,直到公元871年,猛人阿爾弗雷德消滅了六國勢力並正式給自己加上英格蘭國王的頭銜,從此英格蘭才真正成爲一個統一的國家。

不過好景不長,剛剛統一了一百多年的英格蘭很快又被來自海峽彼岸的諾曼底公爵威廉一世給征服了,由此統治階層大換血,盎格魯撒克遜人又成爲了被統治階層,當真是“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玩得不亦樂乎。

再次被征服的英格蘭由於統治階層改變的緣故,對外的方針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從原來關起來門,在孤島上自己玩自己的,到忽然意識到自己也是歐洲文明的一份子,是有責任和義務管一管歐洲大陸的閒事,維護和平與正義。當然了,期間趁亂殺點人,放點火,搗點亂,搞點小錢錢也是必不可少的。於是乎,在之後的幾百年時間裏英格蘭開始頻繁插手歐洲大陸的事務,標誌着作爲地球頭號攪屎棍的英國正式上線。

不過,在持續百年的英法戰爭結束之後,英格蘭又再一次陷入了內戰的狀態,約克家族和蘭開斯特家族爲爭奪權力進行了數十年的戰爭,後世將這場持續了30年之久的戰爭起了個浪漫好聽的名字“紅白玫瑰戰爭”。但事實上,名字起得再浪漫也改變不了戰爭殘酷血腥的本質,這場戰爭打得那叫個昏天黑地,血流成河,期間大量騎士、勳爵、貴族等封建領主在戰爭中被消滅,民衆在水深火熱中苦苦掙扎,整個國家被戰火燒得通紅。


3、崛起與強盛

儘管持續戰亂對當時英國的普通民衆來說是無疑是一場災難,但從發展的層面上來看,這種弱肉強食的爭霸戰卻意外成全了英國。因爲頻繁的戰爭使得英國的封建制度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民族國家已然成型,再加上宗教改革使得王權不再受制於教會和貴族,進而給資本主義的萌芽孕育了溫牀。

到了15世紀,一直過得渾渾噩噩,總愛打來打去的英國人也不知怎麼的,忽然就觸發覺醒了工商業技能,意識到出口工業製成品的利潤要遠比出口原料要高的多。於是便決定不再出口羊毛而是將羊毛編織成布匹後對外出口,由此賺到了一大筆錢。嚐到甜處的英國人更是加大了這方面的投入,由此也促成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使英國的社會經濟漸漸產生了根本性變化,爲日後的爆發崛起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世界進入了大航海時代,在漫長的歲月裏,英國充分發揚其陰險腹黑,膽大妄爲,臭不要臉的本性,通過一系列的搶劫殺戮、挑撥離間、探險殖民、奴隸貿易、武力征伐等手段逐漸發展壯大,成爲了一個殖民地遍地全球的大帝國。

整個過程在這裏就不再詳述,感興趣的朋友自己自行搜索百科瞭解。

不過有一點需說明的是,這一進程並不像是西方媒體吹噓的什麼光明戰勝邪惡,文明取代蠻荒,它實質上是一個充滿罪惡、血腥、骯髒、醜陋的弱肉強食,是一條幸運的貪喫蛇一步一步吞噬壯大的過程。

七年戰爭(1754~1763年)時期,英國通過一系列對外戰爭,先後在北美和印度打敗了法國,在古巴和菲律賓打敗了西班牙,進而獲得了大片新殖民地,一躍成爲世界第一的殖民帝國,同時也贏得了“日不落帝國”的稱號。

之後的一個世紀左右的時間裏,憑藉自己強大的工業優勢、金融霸權和海軍實力,英國在世界範圍內展開了殖民擴張的高潮。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整個十九世紀上半葉,英國控制了全球海權,主宰了世界貿易。

正如英國的經濟學家傑文斯所描述的那般:“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羅的海是我們的林區;澳大利亞有我們的牧羊場;祕魯送來白銀,南非和澳大利亞的黃金流向倫敦;印度人和中國人爲我們種植茶葉,我們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種植園遍佈東印度羣島。我們的棉花長期以來栽培在美國南部,現已擴展到地球每個溫暖地區。”


4、衰落與分裂

然而這世間的強弱盛衰哪能永生不變?正如我們常說的“日中則昃,月盈則虧”,再強大的帝國也有衰落的時候。

作爲第一個工業化的國家,英國曾經能夠將整個世界作爲其原材料的來源國和工業品的出口市場。但是隨着其他國家的工業化,在19世紀下半葉這種情況開始逐漸改變,越來越多國家尋求保護其原材料的供應和出口市場。到1870年代,英國的工業產品面臨來自其他國家的強有力競爭。

工業化在德國美國迅速進行,使它們迅速趕超英國法國這兩個強大的歐洲西方國家。比如,到1870年德國的紡織和金屬工業在組織結構和技術效率上已經超越英國,並且在德國國內市場上已經擊敗英國同類產品。到19世紀末,德國甚至開始成爲當時的世界工廠生產這些產品。

再加上後來發生的經濟蕭條影響,英國漸漸開始放棄自由貿易原則,從而導致國內和出口市場的雙重萎縮。

與其同時,在開拓非洲殖民地的過程中,英國與荷蘭人和德國人的後裔阿非利卡人,也就是“布爾人”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在這場持續了數年的戰爭中,英國先後投入了45萬兵力,耗資了2.23億英鎊,最後更是付出了近10萬人傷亡的代價。然而即便如此,英國也沒能搞定全民皆兵的布爾人,考慮到再這麼打下去,不待打敗布爾人,自己的殖民地系統就要崩盤了。所以雖然心裏有一千個一萬個不情願,臉上極度無光,但英國人還是不得不選擇回到談判桌上,與布爾人達成停戰協議,布爾戰爭就此告一段落。

巨大的戰爭消耗搞得財大氣粗的大英帝國也險些喫不消,直接導致了後來英國改變國策,開始通過關稅改革,用關稅特惠維持帝國的團結,這使得英國對殖民地的控制力大大的減弱了,爲日後的分裂埋下了伏筆。

更爲重要的是,由於英國人在布爾戰爭中的糟糕表現,使得原本尚且很忌憚其強大實力的德國和俄國忽然意識到傳說中的“日不落”帝國也不過如此,自己努力一下還是很有希望與其掰一掰手腕,一較高下的嘛。

於是乎,在那個“口徑即正義,射程即真理”的列強爭霸年代,只要是胳膊肘夠粗,拳頭夠大,說得話就倍兒有分量。由此引發了以德國爲首的同盟國狂點軍事技能,可勁地發展爆裝備,那個時期巨炮和軍艦像跟是不要錢似的,一挺又一挺,一艘又一艘,玩命般地造。

英國一看德國的這陣勢,也不甘示弱,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軍備競賽就此拉開了序幕,而由此引發的一戰陰雲也漸漸籠罩在了歐洲大陸上空。

另一方面,爲了牽制沙皇俄國在亞洲地區不斷南侵擴張,拱衛有着“女王王冠上的寶石”之稱的印度安全,英國被迫放棄了一直堅持的“光榮孤立”,開始大力扶植拉攏日本。這間隔促成了日本的迅速崛起,爲日後的反噬埋下了伏筆。

歷史的奇妙就在於這裏,許多看起來絲毫不相干的事情,細究之下竟然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儘管第一次世界大戰最終的結果是以英國爲首的協約國取得了勝利收場,但老實說這場勝利實在是有很大的僥倖成分,慘勝之後的英國從內到外都受到了巨大的創傷,儘管依舊掌控着印度等殖民地,但帝國的統治根基已然動搖,走向衰落已是無可避免的事情,好在憑着幾百年的搜刮積累,家底雄厚,大英帝國尚且維持着表面的光鮮,不至於立馬倒下。

而若干年後爆發的二戰,則是徹底榨乾了大英帝國的家底,隨着一艘艘裝載着金條的船被送往大西洋彼岸,英國從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成爲了負債累累的債務國。屋漏偏逢連夜雨,戰後的世界民族主義思潮踊躍,殖民地、自治領接二連三的選擇獨立,昔日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也終於走向了分崩離析,並漸漸淪爲了自己曾經的小弟,美利堅的附庸。

300年前,它是世界的霸主;300年後,它榮光散盡,落魄慘淡。

世道輪迴,因果循環,正如《桃花扇》中所唱的那般“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全文完,如果覺得寫得不錯,那就點個贊或者“在看”把,多謝閱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