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戰神蒙恬,他是毛筆發明人嗎?|漢字發展史(9)

作爲文字書寫工具,世界上古代人使用的各種筆幾乎都退出了歷史舞臺,只有中國的毛筆一直沿用至今。

關於毛筆的發明,古人普遍確信是秦朝名將蒙恬所爲。有一個版本的傳說流傳最廣。相傳,蒙恬帶領兵馬在中山地區(安徽省涇縣一帶山區,即古代所謂的“宣州”)與楚國交戰,他要經常向秦始皇彙報戰況。那時,人們通常是用竹籤蘸墨,在竹簡上寫字,書寫速度很慢。有一天,蒙恬發現一隻受傷的兔子,看到兔子留血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跡。蒙恬突然靈機一動,是不是可以用兔子的尾巴做成一支筆呢?於是,蒙恬剪下了一些兔尾毛,插在竹管中,做成了一支筆。但是,兔毛油乎乎的,不吸墨,蒙恬用石灰水浸泡兔毛,去掉了毛上的油脂,一支柔順好用的毛筆就這樣誕生了。

其實,這個故事傳說是依據唐代韓愈的《毛穎傳》改編的,有“硬傷”。一是蒙恬雖然參與了伐楚之戰,但那時他還不是大將,沒有資格直接向秦始皇彙報戰況;二是韓愈的《毛穎傳》爲寓言故事,本身不能作爲信史。

現在網上都引用《史記》的一句白話文:“秦始皇命太子扶蘇與蒙恬築長城以御北方匈奴,蒙恬取山中之兔毛以造筆。”但是,我讀《史記》沒有找到這句話的原文。真正有史料可查的,是西晉博物學家張華的《博物志》及同時代人崔豹的《古今注》,《博物志》曰“蒙恬造筆”;《古今注》中也說:“自蒙恬始造,即秦筆耳,以枯木爲管,鹿毛爲柱,羊毛爲被。所謂蒼毫,非兔毫竹管也。”之後,宋代的《詞源》上也記載:“恬始作筆,以枯木爲管,鹿毛爲柱,羊毛爲被。”

除了“蒙恬造筆”說,秦朝之前一些文獻還有另外說法。《禮記》中有“史載筆,士載言”;《物原》有“伏羲初以木刻字,軒轅易以刀書,虞舜造筆,以漆書於方簡”;《尚書》有“龜負圖出,周公援筆以寫之”。

除了典籍史料,目前的相關實物考古成果如何呢?

我國距今六七千年的陝西半坡遺址曾出土大量彩陶,彩陶上繪有許多圖案,如人面紋、魚紋、波折紋等,圖案筆觸線條流暢。考古學者推測,只有用毛筆一類的柔軟工具才能畫出這樣線條感極強的圖案。具體是什麼樣的繪製工具至今還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工具已經具備了毛筆的特徵。殷墟出土之甲骨片上有朱書與墨跡殘留,由此可以判斷甲骨文應該是先用毛筆寫出,然後再用利器刻出的。

第一隻出土的古代毛筆實物,是1954年在湖南長沙左家公山的戰國楚墓中挖掘出來的。緊接着1957年,河南省信陽長台山戰國的楚墓也出土了毛筆。1978年,湖北隨州擂鼓墩的春秋末期、戰國早期墓葬——曾侯乙墓被成功發掘,人們從此次出土文物中,看到了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毛筆。

這些考古證據說明,先民使用毛筆的歷史要比蒙恬早得多,蒙恬並非毛筆的發明人。

蒙恬雖不是毛筆的首創者,但他是毛筆的改良者,這一點是有可信度的。

蒙恬的爺爺是秦國名將、上卿蒙驁,其父親蒙武也是秦國著名將領,曾跟隨主將王翦滅楚,蒙恬可謂是將門之後。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爲將軍,攻打齊國,因破齊有功被拜爲內史 (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長官)。秦國兼併天下後,蒙恬奉命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失地。接着,他受秦始皇之命,在北部邊域修築萬里長城。

蒙恬受秦始皇寵信之後,他長期擔任帶兵主將,在頻繁的公文往來中,產生對毛筆的改進靈感是有可能的。《古今注》中說:“自蒙恬始造,即秦筆耳。”請注意:這裏說的是“秦筆”,那也就是蒙恬改良後,在秦國使用的毛筆。

在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中曾出土過秦國的毛筆,竹製筆管前端鑿孔,筆頭插在孔中,另有一與筆管等長的竹筒做筆套,爲取筆方便,筆套中間還留有長方形孔槽。與左家公山楚墓毛筆相比,其主要區別在於,戰國時期楚國的毛筆是將獸毛綁在筆桿外邊,而秦代的毛筆是將筆桿的一頭挖空,然後將筆毛放在挖空的筆腔中,再用膠粘牢。這與現在的毛筆非常相似。因此專家們推測,這就是蒙恬所造之筆。

蒙恬曾以軍功升任內史。先秦內史之職,主要職責是掌管內府典籍文獻、記載議政要錄之類的事務。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設置的內史爲一個行政區,掌管京師咸陽及京畿40餘縣,同時還保留原來內史的一些職責。蒙恬擔任內史正是在秦國發起統一戰爭前後,或許正是在蒙恬任內史期間,他主管了秦筆的推廣工作,於是,後人便將發明筆的功績歸之於蒙恬。

自漢代以後,我國相繼出現了兩個著名毛筆產地。一個是發源於漢代、鼎盛於唐代的“宣筆”產地安徽宣州;另一個是元代以後譽滿海內外的“湖筆”產地湖州。我國的大部分毛筆產地,都有蒙恬廟,筆工師徒都會去燒香、磕頭,而宣州與湖州這兩個地方對蒙恬的崇拜尤甚,關於蒙恬造筆的傳說也特別多。

本文前邊關於蒙恬因兔子而發明毛筆的傳說,被認爲是“宣筆”的發端之說。“湖筆”的由來,則另有一傳說。據傳,蒙恬曾居湖州善璉改良毛筆,採兔羊之毫,“納穎於管”,製成後人所稱之“湖筆”。改制湖筆成功後,便將技藝傳給善璉百姓,使之當地幾乎家家出筆工,戶戶會制筆。根據《歸安雜錄》(“歸安”,古縣名,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記載,蒙恬的夫人卜香蓮是浙江湖州善璉村人,蒙恬遇難後,卜香蓮攜幼子穎,歸故里隱居,授鄉民以制筆三技。湖州人尊蒙恬爲“筆祖”,尊卜香蓮爲“筆娘娘”。善璉村還建有“蒙公祠”,每年3月16日蒙恬生日、9月16日卜香蓮生日都要搞祭祀活動。人們將環繞小鎮的河改爲蒙溪,還以“蒙筆生花”、“恬文抒懷”、“蒙氏羊毫”、“香水”、“香塊”命爲筆名,一直延用至今。

中國漢字是當今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的文字,毛筆的發明,提高了漢字書寫效率,也使得漢字筆畫變化多端,對漢字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毛筆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發明,它蘊含着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珍寶。蒙恬,不管是毛筆的發明人還是毛筆的改革家,作爲古代人們集體智慧的化身,值得紀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