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着

中原焦點中16 堅持分享第579天 21.1.4 運動打卡第27天  80-5 /22  約練挑戰第1周第6次

開始寫分享,意味着馬上要休息,修改時間的時候發現,今天學習時間可夠短哦,除了早上的讀書約練,路上的課程“學習”,其他都沒怎麼花時間哦,這可不行,明天得“白紙黑字”的安排上。別吧,立馬安排!

讀黃皮書,“助長當事人的願景”。人爲希望而活,“有夢想的人生才叫啓航,沒有夢想的人生只是流浪”。什麼是夢想,通俗些說可能就是“奔頭”,或者“盼頭”,在諮詢中就是你想要的是什麼,期待的是什麼,如果你的“問題”解決了,生活會是什麼樣的,出現什麼跡象,你就能感受到你想要的生活已經來到了?那裏有有什麼,你在那裏會做什麼?確定就是你想要的?那時的你會是什麼樣的,會有哪些人在身邊,他們怎麼看你,會對你說什麼,你怎麼評價他們的話?那時的你會對現在的你說什麼?可能會給你什麼建議?怎麼會給這樣的建議?你怎麼看?需要試試看嗎?

忽然想到這些問話,感覺好像還不錯。

可當往下讀到這句,“協助當事人找尋有可能改變的未來,並且積極關注能實現的線索”,突然聯想到一個諮詢,感覺太難了。

你期待的“未來”是什麼樣的呢?不知道。在你的經驗裏有沒遇到過有挑戰而自己能夠接住一些的時候嗎?沒有。有觀察到過其他諮詢師,你覺得還蠻難,而這個諮詢師接住的情況嗎?沒有。

當來訪一直說不知道,沒有的時候,我覺察到自己可能太快了,可在那個當下除了各處“觸碰”,完全沒有其他辦法,我被卡住了。

所以,如何“協助來訪找尋有可能改變的未來”,再或者說他想要的未來,可別說“實現願景的線索”了。

確實,我遭遇了挑戰,所以,來訪就產生了“依賴”,特別希望我直接告訴他可以怎麼做。我太慢了,一邊要堅守,一邊卻不斷的要“攻破”。

於是讀書變成了“督導”,通過老師們的拆解,我發現可能還是得慢慢來,同時發現,這是個有“個性”的來訪,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理解,而且有頗有些“固守”,看似暫時遇到了問題,其實也可歸結爲“成長”的話題,所以,是都可以切換角度,如何讓他說的更多些,然後伺機“扒開”多看一些,這種如何能變成“長程”,可能會更好些。

當然這只是我的感受和理解,如果能更多接觸,或許會是更好的。

大多時候都希望諮詢是“順暢”的,畢竟可以給人帶來“良好”的感受,可“不經歷挫折,又如何成長”,似乎應該更感謝讓我們“發懵”的個案,從“懵”裏來,如何往“清”裏去,或者“懵着懵着”,突然就“清”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