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的家長裏短(23)

“職場姐”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自不必多說,僅人與人之間的稱謂之多那是讓西洋人懵圈的。

不知從哪一年開始,“姐””這個稱謂以其溫良、恭順、親和、接地氣等特質迅速流行在各行各業,尤其是職場之中。

在職場中,此“姐”非彼“姐”。即,她區別於在家庭中以年齡排序得來的物理地位,“職場姐”不僅有以年齡排資論輩的江湖地位,還包含着除年齡之外的閱歷、經驗、親和力甚至於能力等隱性指標在裏面。

沒辦法,某詞(不敢羅列,怕被系統和諧了此文會發不出去)被網絡搞壞後,“女士”的稱謂比較西化且又太正式,國人於是對“姐”的稱謂智慧地拓展爲“姐姐”、“姐”、“老姐姐”、“小姐姐”、“小妹妹”等。因而在職場中,被人稱之爲“姐”時,千萬不要多想,那真的是褒義之詞。

年前,我有幸被借調到本地最大的機關工作幾周。去之前惴惴不安,自覺能力有限,去那樣的機關如何勝任工作?可別給單位和自己丟臉了。正式去那裏上班之前,壓根沒想到過如何稱謂這一層。

當與借調科室負責人正式見面後,大家相互寒暄之時,看到對方都十分年輕的面孔,聽到他們親切地稱呼我的職務時,我渾身不自在——在這個大機關,我那職務有些敏感啦!靈機一動道:“在這裏還是不要稱我**了,我比你們年長几歲,你們就叫我......”,我還沒說完呢,年輕的負責人已經熱絡地稱我爲“陸姐”了。嘖嘖,人家大機關裏的人就是活套。

想起剛參加工作時,在機關裏聽到別人稱一些看上去年紀稍大點的女同事們爲“姓氏+姐”,於是也跟着別人這麼叫。結果有一天被老領導批評了,理由是:在上班時不要“哥哥”、“姐姐”的叫,這是單位不是家!

那應該怎麼稱呼?有職務的當然好,沒有職務的怎麼稱呼?反覆對比後,還是“家庭式”的稱呼比較好。

比如,我一直稱呼我的前任爲“張姨”,她的年齡的確夠當我“姨”的了,我可不敢像老領導們那樣叫她“老張”。張姨在我參加工作一年後光榮退休了,前年春節前慰問老同志時,我這一組慰問對象中正好有張姨,我們相見時很激動,我依然稱她爲“張姨”,她依然稱我爲“小陸”。

這些年,那些稱我爲“小陸”的“姨”、“叔”、“姐”等前輩陸續退休了,儘管也有人繼續稱我爲“小陸”,但我也開始被更多的後來者稱爲“姐”。稱謂的改變讓歲月的質感就那麼清晰地顯現了出來,其中有溫情,也不乏滄桑。當有些年長我一點的同事偶而也戲稱我爲“陸姐”時,我翻個白眼回道“*爺”,然後大家哈哈大笑,大有英雄相惜、江湖再見的味道。

那天和我同借調到大機關的另一位“姐”私聊時感嘆:長江後浪推前浪,從業這些年眨眼間我們從“小妹妹”成爲“職場姐”,再眨眨眼該晉升爲“職場姨”了吧,那會兒真的是不能再被借調了,儘管被借調也是一種榮幸,是對你工作能力的變相認可,只是,廉頗老矣,歲月無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