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0年閱讀感悟

在2020年裏,我閱讀的新書數量總共是17部。

我原本打算至少讀25部。但是,由於各種不同的原因,我實際閱讀的新書數量沒有達到自己在2020年初定下的目標。而且,這十七部新書中還有幾部是相對比較簡單的散文類作品,甚至還有兩部是目前只在網絡平臺上發佈過的網絡小說。

我感覺到,在2020年裏,我花費在閱讀各種網絡平臺上的故事、紀實文學和新聞的時間和精力相對更多一些,閱讀完整的紙質書籍的時間和精力則相對少一些。

這固然和2020年的特殊環境有一定關係,但也和我本人在這一年中的狀態有關係。

在很多情況下,我都是在儘可能地去克服自己難免出現的一些負面情緒的情況下去堅持閱讀的。而且,其中相對有價值的那些作品仍然帶給我很多有用的東西。


首先是古典文學名著。

在這一年裏,我閱讀過的古典文學名著只有兩本,分別是《歐也妮·葛朗臺》和《少年維特的煩惱》。

曾經有人說過,貪婪和吝嗇是非常嚴重病態。它們不僅會摧殘一個人的生活和心靈,還會拖累這個人的家庭,並使這個人擁有的財富全都變得毫無意義。

因爲,貨幣的本質,只是一種等價交換物。只有在你使用它的情況下,它纔有價值;你把它藏起來、不去使用,它就只是一堆冷冰冰的金屬,或者一堆紙。財富的價值,也應該是讓擁有他的人和他的家人生活得更好。起不到這樣的作用的財富,沒有意義。

老葛朗臺就是不懂得這些道理的人,更是被自己的貪婪和吝嗇所牢牢束縛住的人。他明明擁有足夠多的財富,卻因爲吝嗇而不懂得如何使用自己財富,更因爲自己的貪慾而導致自己的家人全都只能面臨悲慘的命運。諷刺的是,直到臨終之前,他還非要牢牢地捧住一塊既帶不來、也帶不走的金子。對於他和他的家人而言,財富早已不再是資產,反而變成一種負擔。

直到今天,我們仍然應當從這樣的故事中得到教訓。至少,我們應該明白,自己應該怎麼追求財富、怎麼對待財富。

《少年維特的煩惱》帶給我的啓示則有三點。

第一,什麼是書信體小說;第二,什麼是偏執;第三,什麼是戀愛腦。

有些人認爲這本書講述的是“一段偉大的愛情”。我完全不這麼認爲。

我從這本書中看到的東西,用客氣的話說,是單相思,是庸人自擾;用不客氣的話來說,就是犯病,就是自作多情,就是自討苦喫。

從頭至尾,我只看到維特一個人在那裏傷春悲秋,沒看出他心儀的那個女人對他有一點意思。即便她對他有意思,她也完全沒有爲他做什麼,甚至沒有爲他做什麼的想法。相反,他對她的瘋狂迷戀,已經對她造成實質上的困擾。

更何況,那還是一個已經訂婚的女人。無論是按照作品中的時代的價值觀,還是當今時代的價值觀,單方面地瘋狂迷戀一個已經訂婚的女人,似乎都不是一件值得讚頌的事。

我知道,我對這兩部經典作品的看法,可能會和很多人的看法不同。但是,很多人肯定都記得那一句俗話:一千個讀者之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其次,是當代著名自媒體作者和故事作者的作品。

這兩類作品的代表作,是當代史自媒體作者盧克文的作品《盧克文作品2020》和網易人間欄目著名作者深藍的作品《深藍的故事2》。

這兩位作者的作品有一個很重要的共同點,那就是務實。這也正是他們的作品最吸引我的特質。

盧克文先生曾經親口說過,他自己是草根出身,幹過多種不同的基礎性工作,還長期從事實業。因此,他的寫作風格正是務實,強調數據,注重可靠的實證,重點關注具體的、可以被驗證的、與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

《盧克文作品2020》大體分爲兩大部分,分別是國際部分和國內部分。國際部分所講述的,是當今時代國際局勢和影響整個世界的許多件大事;國內部分所講述的,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大體發展歷程,以及從各個不同角度反映出的社會變遷。全書的主旨思想,是儘可能地讓讀者認清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的全貌,並讓讀者更加深入地瞭解我們的國家。其中的重點,是揭露國家發展的本質,以及我國所走過的道路的艱難險阻。

《深藍的故事2》同樣是展示人生百態的文集。

身爲一名警察,深藍能夠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甚至幾乎能夠接觸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尤其是那些常人難以碰到、連想象都很難想象到的隱祕角落和黑暗角落。他用盡可能平和的筆調描寫出一個個令人扼腕嘆息的故事,甚至是一個個血淋淋的悲劇,以此警示讀者,不要重蹈他見過的那些人的覆轍。最重要的是,即使在見識過如此之多的陰暗和悲劇的情況之下,他仍然心懷光明,儘可能地在自己的職權範圍之內幫助值得幫助的人,並儘可能地發掘出那些彌足珍貴的溫情畫面。

這兩部作品,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拓寬我的認知範圍。


還有一類,自然是學術類著作。

在這一年裏,我閱讀的學術類著作不算很多,但每一部都具有它自己的價值。它們分別是吳曉波先生的《激盪三十年》、文元先生的《弱勢守土》、武志紅老師的《爲何家會傷人》和加拿大心理學家斯坦諾維奇的《這纔是心理學》。

它們分別是不同領域的著作,帶給我的東西自然也不同。

《激盪三十年》是一部篇幅較大的作品,講述的是我國從1977年到2007年的整整三十年時間裏的發展歷程。確切地說,是逐步擺脫動亂和貧困,並走向穩定和溫飽的過程。

我的感受是,在這個階段,整個國家的發展過程,就是逐步解放自身、逐步擺脫束縛的過程。最初是解放思想,隨後是逐步解放社會,從而激發出整個社會的活力。

在這段時間裏,確實曾經有過一些短暫的亂象,比如抄襲剽竊、環境污染、道德滑坡,以及盲目崇拜發達國家、不加甄別地胡亂引進發達國家的一切。但是,這一切都只是野蠻生長時期特定的、必然出現的一些副作用。總體來說,這個龐大的國家能夠在三十年之內擺脫總體上的貧困,已經是偉大的壯舉。

《弱勢守土》講述的則是我國在清末民初時期對外蒙古地區所實施的一系列反分裂鬥爭。整本書的主旨思想,不僅僅是“落後就要捱打”,還包括“分裂就要捱打”、“內亂就要捱打”。在晚清和北洋政府時期,我國不但積貧積弱,甚至連團結一心、一致對外都做不到。正是因爲如此,沙俄和日本纔會加快對我國北部和東北部的侵略,並趁機扶持外蒙古的分裂、叛亂勢力,以達到事實上分裂我國的目的。無論少部分愛國志士如何努力,外蒙古最終仍在事實上被分裂出去。所有的反分裂手段,僅僅取得暫時性的緩和時間的延長,沒能改變最終的結果。

《爲何家會傷人》算是我正式閱讀的第一部心理學方面的著作,也是第一部講述家庭關係方面的著作。書中提到,很多中國人都不擅長,甚至完全不懂得如同經營家庭關係,更不懂得什麼樣的家庭關係纔算正常。即便是一些很有錢或者很有文化的人,也是如此。我自己也曾經飽受家庭關係困擾。不過,到今天爲止,這些麻煩已經被基本解決。我想,其中的很大原因,應該就是,我已經長大,已經擁有獨立生活和爲家裏掙錢的能力。我相信,隨着我國經濟水平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也會逐步意識到家庭關係問題和由它而生的心理問題,並去解決它們。畢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這纔是心理學》則是一部相對比較簡單的心理學科普讀物。在我看來,它最重要的價值不僅僅是介紹心理學,更是把真正的心理學和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徹底區分開來。很多人對心理學有誤解,甚至把它和算命、讀心術之類的東西歸類到一起。我相信,除那些執迷不悟的人以外,每一個人都能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把心理學和諸多亂七八糟的東西劃清界限。


至於當代小說作品,只有一部,那就是《刺殺騎士團長》。

這部作品,同樣是村上春樹的代表作。對於我而言,值得欣賞和學習的部分,是文筆的細膩,以及獨特的創意。

這可能和我平日裏很少讀包含靈魂或者平行時空之類的元素的小說有關,也可能和我不太喜歡日本小說有關。

不過,我應該會在今年抽出時間多讀幾部比較著名的小說。因爲,今年的時間安排會相對輕鬆一點。


最後一類,是網絡文學作品。

具體來說,是兩部懸疑推理類作品。它們分別是《臨淵行者》和《雙重身份》,都是我新發布連載小說的連載網站上的作品。

有些真正喜歡讀書的人可能會認爲,網絡小說根本不能算是書,甚至不能算是“作品”。

對於這個觀點,我不完全贊同。因爲,網絡小說中同樣有一些質量相對不錯的作品。當然,“不錯”的標準是因人而異的。

至少,我讀過的這兩部作品在故事情節和主要人物設定這兩方面還是不錯的,能夠讓我一直讀完它們。最重要的是,它們沒有很多網絡小說的常見弊病,比如情節拖沓或者固定套路化、人物形象不清晰之類。只要這兩點足夠出彩,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掩蓋其他方面的問題。


今年,我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閱讀相對完整且對我有用的作品上。

我希望自己能夠有更多的收穫。


2021.1.4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