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認知差在哪?

這是我每天寫一篇原創文章的第1016天

遙想十年前,我還在讀大學的時候,跨年,就是在電腦裏看演唱會的直播,在QQ裏跟遠方的同學們問好。

而最近這些年,跨年的儀式悄然地發生了一些改變。隨着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知識付費火了。有些人覺得這所謂的知識付費就是收智商稅、割韭菜,有些人則覺得不付費學不會,通過付費學習一些課程可以鏈接到一些同頻的人,能夠有更多的收穫。

我覺得,知識付費這個行業,跟其他行業一樣,都會有良莠不齊的現象。但我們也不能因爲有一些付費課程質量不行就否定一切,現在知識付費這麼火,肯定是有它的價值的。

再看看現在的跨年知識節目,最出名的就是羅胖的《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羅胖在網上也是被人罵得很慘的,但是罵得人越多,他做得越成功,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奇怪。當年周杰倫很火的時候,也是被人各種罵,但是周杰倫還不是依然有這麼多粉絲。

羅胖的事業也是在這罵聲中越做越大,我是從羅輯思維這個公衆號開始關注他的,當初還真是每天都聽他的60秒語音,後來不聽了,以爲他會做不下去了。沒想到,他幹了一票更大的,做起了知識服務平臺 —— 得到。而且,聽說他的公司馬上要上市了。

這就是牛人,抓住了大勢,順勢而爲,方能成事。

這個大勢是什麼?

就是在這個互聯網基礎設施這麼完善的時代,信息量太大了,人在這麼多的信息面前,反而更加迷茫了。

表面上看,互聯網增加了信息的對稱性,讓更多的普通人能輕鬆獲取到各種信息,但是事實呢?

並非如此。人們反而被困在了自己的信息繭房裏,每天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一些碎片化信息,感覺並沒什麼成長。

而真正能夠獨立思考的人,卻懂得利用互聯網,深度挖掘一些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深度思考,總結。

於是,慢慢地人與人的認知差距反而更大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