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就是現實版的《悲慘世界》

 “這是一段短暫卻離奇得難以言表的生活經歷,在我身上發生了許多事情。如今回想起來,它就像是一個陰森恐怖的童話故事,而它居然真實地發生了。”

讀高爾基的《童年》,彷彿目睹一個天真可愛的孩子被束縛在一個毫無生氣的棺材盒裏,寄人籬下受盡欺凌,壓抑苦悶不得解脫。唯有外祖母的溫情陪伴,纔給他的黑暗童年帶來一線光明與希望。

高爾基本名叫阿廖沙,4歲喪父,無奈之下隨母親到外祖父家開始了可悲可嘆的寄宿生活。

初到外祖父家,迎接他的不是親友們的溫暖和笑臉,而是滿屋子的仇恨與敵意。兩個舅舅生怕姐姐一家的到來會影響未來家產分割,當場翻臉開撕,要求外祖父立即分家。

自私自利的市井本性昭然若揭,令人難堪又悲傷。

舅媽難產而亡,米哈伊爾舅舅心中憤懣無處發泄,便拿路過的阿廖沙撒氣。不僅故意使壞讓阿廖沙摔跤,還把阿廖沙當沙包一樣狠狠扔到地上,口出惡言道:“摔死你這個小王八羔子……”

外祖父同樣酷愛家庭暴力,一不如意,便對相伴多年的外祖母口出狂言,拳打腳踢。對年幼的阿廖沙同樣毫不手軟。一旦犯錯,孩子們都逃不了一頓皮開肉綻的鞭刑。

“這兒幾乎聽不到笑聲,偶爾有人笑,你也不知道他在笑什麼。人們總是大聲嚷嚷,互相威脅,要不然就是躲在角落裏竊竊私語。孩子們也不敢大聲說話,沒人注意他們,沒人把他們當回事。”

這個家裏,從來沒有推心置腹的真誠交談,互幫互助的和諧共處,唯有雞毛蒜皮的吵吵嚷嚷,你爭我奪的勾心鬥角。

因爲嫉妒,雅科夫舅舅親手打死了自己的妻子;因爲嫉妒,兩個舅舅合起夥來整阿廖沙的父親彼什科夫,大冬天推他入冰窟窿,踩踏他搭在岸上求生的雙手,險些釀成大禍;因爲嫉妒,分家後的米哈伊爾舅舅每天帶着一幫小混混騷擾父母,惡毒咒罵,瘋狂打砸,甚至打折了母親的手臂也不知悔改。

因爲沒有利用價值,即使是一起入行工作37年的好友,外祖父也毫不留情地將失明的格里戈裏趕出家門,令格里戈裏流落街頭,淪爲乞丐;因爲移情別戀,繼父對母親的態度越來越惡劣,不僅冷漠地稱呼她“您”,罵懷有身孕的她是沒用的“老母牛”,甚至公然擡腿猛踢她的胸口,與求婚前判若兩人,簡直是衣冠楚楚的禽獸。

最令人心痛的是小茨岡人伊萬的死亡。伊萬是阿廖沙的外祖母收養的孩子,是個實心眼的好小夥兒。

每次阿廖沙做錯事挨皮鞭時,他總是第一個衝上來,伸胳膊替阿廖沙擋下外祖父甩下的所有皮鞭。

當阿廖沙無聊寂寞時,他會召喚蟑螂和老鼠進行滑稽的情景表演,還會用紙牌和錢變戲法,簡直就是個會魔法的孩子王。

天性活潑,熱愛跳舞的他,轉起圈來“像一隻金色的陀螺旋轉起來,只看見一團火焰似的流金在閃耀、顫動。”

可就是這樣一個年僅19歲的好兒郎,被雅科夫兄弟倆使喚着獨自去扛超重的大橡樹十字架,結果不小心絆了一跤,生生被大樹壓死了。

出事後,兩個舅舅毫不內疚,僅爲自己逃得足夠快,免於一死而慶幸,“要不是我們閃得快,也會被壓在下面的。”

而從外公嘴裏蹦出的話同樣無情,令人心碎:

“你們這兩個渾蛋!你們毀了多棒的一個小夥子!用不了五年,他可就比金子還值錢了!”

在舅舅們的眼裏,唯有自己的命是金貴的。

在外祖父的眼裏,金錢比骨肉親情珍貴多了。

唯有外祖母是真心愛着養子伊萬。即使伊萬死相悽慘,她也毫不畏懼,只是像母親愛撫自己的孩子一般趴在伊萬身邊,不停地撫摸着他的臉、他的頭、他的身子,揉搓着他的手與他作最後的告別。

人性的醜陋與陰暗,人命的卑微與低賤如一幕幕悲劇在卡希林家族不斷上演,令人窒息。

正如高爾基文中所述,

“在無邊無際的單調沉悶中度日,悲傷能成爲樂趣,玩火也是樁樂事。彷彿不在好端端的臉上抓出道傷痕來,就空落落的沒了點綴。”

唯有處處警覺,事事提防才能在這惡劣的環境中苟延殘喘地活下去。

外祖母是這個家中唯一對阿廖沙溫柔相待的親人,也是他童年時代的一米陽光。不僅給他以親情的撫慰,還幫他種下了慈悲的種子,輔以故事的滋養。

即使自己貧困潦倒,衣着破舊,也非從牙縫中擠出一點兒錢來接濟更窮的人,給他們以生的希望;即使知道火災可能會爆炸,還是義無反顧地衝進火場抱出易燃易爆的硫酸鹽,以免更多的人在火場中傷亡;即使被老伴勒令分開生活,依然能靠自己的雙手自力更生,樂觀積極地應對所有苦難。

空閒時候,她會給阿廖沙講神人阿列克賽、戰士伊萬、智者瓦西莉莎、公羊神父和上帝的教子。她的肚子裏有講不完的故事、傳說和詩。

“她什麼都不怕,不怕外公、不怕鬼、不怕任何邪惡的力量。”

外祖母陽光、樂觀、善良、勇敢的品質深深地影響着年幼的阿廖沙,支撐着他度過了這段短暫而又灰暗的童年時光。

“我把自己的童年時代比喻成蜂巢,形形色色平凡又普通的人們如同蜜蜂,把各自採集到的生活和知識的蜂蜜源源不斷地輸送給我,爲我的成長提供豐富的養料。儘管這養料又髒又苦,但只要是知識,它就是蜂蜜,雖苦猶甜。”

除了人物的悲劇性格和悽慘經歷外,《童年》中大量的場景描寫和人物描寫也是極陰暗苦澀的。

“到了中午,汽笛又尖叫起來。大門像黑嘴似的張開了,露出一個黑簇簇的深洞,被反覆咀嚼過的工人從洞裏嘔了出來,他們像排到街上的一股污水,風捲着雪花漫天飛舞,把黑壓壓的人羣驅散回家。

在這兒幾乎看不到天空,被煙燻黑的屋頂上和落滿煤煙粒子的雪堆上,低垂着一個巨大的灰黑的平頂蓋,以它日復一日的單調色彩扼殺你的想象力,讓你只感到一陣陣的頭暈目眩。”

“母親穿一雙邋遢的舊氈靴,咳嗽起來隆起的肚子不停地顫動。灰藍色的眼睛裏神情冷漠而憤怒,她常常木然地盯着空蕩蕩的牆壁,目光彷彿被牆壁粘牢了。有時候,她整整一小時望着窗外的街道,一個勁地發呆。那條街道很像人的下巴,一部分牙齒老得發黑,參差不齊,另一些已稀鬆脫落,補上的新牙又大得可笑,恐怕連下巴都合不上了。”

讀《童年》,你會沉浸在無窮無盡的悲涼與憤怒中,可又不由自主地被文中極具畫面感的人物描寫、優美動人的場景描寫、總結精闢的心理旁白所震撼,所吸引。

或許這就是一部優秀文學作品的獨特魅力所在吧。



注: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茶茶說道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作者簡介:一個愛孩子,愛文字,愛做夢的80後寶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