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傾聽着的教育》2

終身教育,終身傾聽

阻礙人的自我終身教育的障礙,常常在於自我堵塞、自我關閉了傾聽的通道。

西方古代有一位武士,能征善戰,屢立戰功,國王賞賜他一副盔甲,是金子打造的,武士十分喜歡,常常穿着這副金燦燦的盔甲四處炫耀,從早到晚都穿着,甚至晚上睡覺都捨不得摘下……幾年以後,兒子不答應了,忍不住提了一個要求:“爸爸,你總是穿着盔甲,我都有好長時間沒有看到你的真容了,能不能把盔甲卸下來,讓我看一看啊?”愛子心切的武士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但卻發現這副盔甲怎麼卸都卸不下來了,趕緊去找鐵匠、金匠,他們也無能爲力。此後的漫長歲月裏,武士遍尋高人,終於得一法師指點,讓他經歷三個城堡:沉默之堡、知識之堡和勇氣之堡。

沉默之堡,象徵着:要靜下來聆聽自己,在安定中聆聽內心的智慧。知識之堡,意味着:學會放下過去,突破既定的框框,去經歷,但要放下已有的經驗。勇氣之堡,代表着:喚醒真正的力量,突破生命中的各種恐懼。經歷三大城堡之後的武士,盔甲終於卸了下來……

包括我在內,人人都可能成爲穿戴盔甲的武士,經驗是盔甲,資歷是盔甲,職稱是盔甲,身份是盔甲,榮譽是盔甲,地位是盔甲,財富是盔甲,甚至年齡也是盔甲,年齡慢慢會風化爲硬殼,一層層地包裹日漸衰邁的身軀,進而成爲束縛生命的盔甲,阻礙自身朝向新的世界……

這種種盔甲不僅會遮蓋真身、真容,更會封閉我們的耳朵,將一個更廣大的世界與我們隔離開來,進而使人誤以爲盔甲包裹的世界,就是全部世界。

在我看來,卸下盔甲的鑰匙,就是傾聽,三個城堡的實質都是傾聽之堡:在沉默之堡中,傾聽自我的聲音,尋找最真實的聲音;在知識之堡中,傾聽與己不同的聲音,包括非議的聲音,質疑的聲音,甚至斥責的聲音,讓他者的聲音豐富和充實自己的聲音;在勇氣之堡中,直面自己的生命,傾聽生命中的憂慮與恐懼之聲,包括年長者常有的被後輩超越和忽略的恐懼,位高權重者、榮譽等身者常見的對權力旁落、名譽喪失,以致被冷落、被排斥、被打入冷宮的恐懼……用傾聽,發現它們,捕捉它們,進而壓倒和催伏它們……

這樣以傾聽爲底蘊和根基的生命,就是能夠不斷除卻盔甲的生命,因而就是在終生自我教育中持續蛻變和發展的生命。

歸根到底,終身教育,就是終身傾聽。

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雙向傾聽與表達中,生命得以成長和發展。

這就是聽的教育力量,它無處不在,瀰漫在教育場景中的每一個角落,即使時常被人爲地遮蔽和抑制。

什麼是認真傾聽

告訴學生“怎麼聽”是“認真傾聽”的鑰匙與要訣,至少包括五個方面:

一是“專注”。別人發言的時候,不要東張西望,心不在焉,像釘子一樣牢牢對準和盯住別人的言說與表達,這就是所謂的“專心致志”,要義在於“專心”。

二是“理解”。明瞭他人話語的內涵與主旨,包括說了什麼和怎麼說的,避免誤聽和錯聽,關鍵在於“聽懂”。

三是“評判”。對他人觀點、方法和程度等作出判斷,不只是明是非,更要形成並清晰自己的評判尺度,核心在於“辨析”。

四是“比較”。同樣表達對一個問題的看法或思考、解決同一個問題,同樣展示某種才能與技藝,比較我與他的異同,這既是爲了避免自己發言時與他人重複(這在日常課堂生活中司空見慣),也是爲了拓展自己的視野和知識——因爲傾聽了他人的觀點和方法,自我原有的認識,因此跟過去不一樣了,或修正,或改變,或扭轉,或增添,或豐富……。這意味着,由於有了對他人的傾聽,走出課堂的“我”,與走進課堂時的“我”,已經不一樣了。這裏的祕訣是“比較”。

五是“動筆”。聽到了打動自己的好觀點、好方法、好語句,在課本上或筆記本上記下來,既可直接抄錄,也可撰寫簡要評語,甚至打個問號、感嘆號等等,用這些方式把別人的學習資源變成自己的學習資源。如果能夠用別人的思考激發自己的思考,那就更好了……顯然,此時的鑰匙在於“動筆”。

即使提出如上細節性的要求,依然不足以變成學生的傾聽方法、能力和習慣,還需要一個滲透其中的“催化劑”和“酵母”——“評價”。教師需要不斷通過評價來落實和推進傾聽要求。

林林總總的評價技巧,其核心在於“榜樣”,樹立“認真傾聽”、“善於傾聽”的榜樣,尋找“傾聽之星”,讓其他學生可以直觀,更能夠模仿和借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