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4歲還不能說話,原因是不是在於保姆?當媽媽,要操心的真不少

昨天下午和女兒回家,路上經過一個沙堆。看到兩個小男孩在邊上玩沙子,女兒就湊上前問“小弟弟,你幾歲呀?”(女兒習以爲常的打招呼方式。)小男孩沒有回答,只是認真地衝女兒笑笑。旁邊正在和清潔工聊得起勁的一個阿婆,立馬接過話茬,“他4歲了。”一看兩個男孩穿着一樣的服飾,長得也很像。我突然想起老媽上次提到的,說是兩個雙胞胎,都快4歲了,除了說媽媽,其他都不會表達。


一下子我就對上號了。原來老媽時不時聊到的雙胞胎就是這兩個小男孩。

爲什麼兩個男孩語言發展顯得比較滯後呢?

根據老媽的推測,主要原因是在兩個保姆身上。

因爲孩子的媽媽是從事設計工作的,收入比較高,爲了兼顧工作,就給孩子請了兩個保姆,這樣自己就可以放心工作了。那兩個保姆平常是怎麼照顧孩子的呢?

據老媽描述的幾件小事,就可以粗略地得到原因了。

上次老媽送女兒上幼兒園,在路上遇到了雙胞胎。那次風很大,還有點毛毛雨。

兩個保姆推着兩個兒童自行車,自顧自在公園邊散步,當時我媽都替孩子覺得冷。

後來,老媽又聽說,那兩個保姆似乎還有副業,說是替人說媒。說成一樁,就有5000元的收入。也難怪,保姆忙着各種賺錢,外出散步。

等到我們這次偶爾碰到的時候,兩男孩就在公園裏自由玩耍,兩保姆就和清潔工在聊着什麼話題,聊得不亦樂乎。等到太陽快落山了,保姆才把孩子叫過來,說“這手怎麼弄得這麼髒?要打手了。走,回家吧,媽媽快回家了。”

孩子似乎還沒有玩盡興,哇哇喊着表示不滿。年紀大的阿婆保姆,一把把孩子抱上了自行車,年紀輕一點的保姆則拉着孩子往路邊走。

我當時的想法就是,那個媽媽爲了工作真的很拼,連元旦的假期都在上班,把孩子交給保姆來帶。是什麼樣的動力,能讓媽媽放那麼多的精力在工作上。

孩子快四歲,卻尚未能學會基本的語言表達,媽媽會不會緊張呢?

兒童3歲左右,是語言發展的黃金期,其實已經基本掌握了1000左右的詞彙,也基本能夠運用母語的各種發音,錯過這段黃金時期,後續發展語言肯定會面臨諸多的困難。估計等到學齡時期,言語方面會因爲表達有限而失去很多機會,也可能會受到同齡人的恥笑。

記得村裏有個男孩,到了7歲還不會說話。

3歲的時候,家人就開始急了,帶着去省裏的醫院做了各種檢查。檢查結果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嘗試了很多醫療方式和偏方,孩子也就那樣。婆婆認定是因爲媳婦平時沒有和孩子多互動,家裏婆媳關係非常緊張。那個小男孩也卻是因爲各種原因,表現得不太正常。

都快上小學了,現在這樣的情況,估計很難正常求學了。

之前有朋友說,自家的孩子通過看動畫片什麼的,突然就會冒出很多出其不意的表達。可能電子產品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爲孩子提供了部分的學習素材,可能那兩個保姆也會在家的時候給孩子放一些電視。但對孩子的表達更有幫助的,卻是親身互動。通過對話、觀察父母或其他家人的表達,孩子才能更有效地學習。看似孩子知道了某個詞,但他並不能判斷是否適合在某一刻表達。只有家人及時給予反饋和肯定,孩子纔會學會正確的表達。

孩子的母親可能有自己的追求,我並不是在挑她的刺,只是有點不太想得通。不過,任何遇到的新近況,都是我學習的機會。

別看孩子好像在幼兒園或者和外公外婆互動挺多。但我自己下班之後,陪她總會因爲覺得累而顯得不耐煩和心不在焉。對於給孩子提供生活技能的練習時,也容易脾氣暴躁。昨天女兒還勸我,“媽媽,你別那麼容易生氣嘛。”

好吧,確實自己還有很多功課要做,以後回家前就要調整好狀態,開心陪女兒一起提升生活技能,耐心地讀繪本,或者等待孩子的練習。

不能因爲發現別人有所不足,就覺得自己自帶優越性。每個錯誤或者不足的發現,都是我自己進步和提升的機會。可能每個媽媽都有這點或者那點需要提升。

用心陪伴孩子,工作只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工作部分在8個小時後就第一時間結束,全心投入到媽媽的角色中。那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對自己來說,也是轉瞬即逝的機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