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男孩被困超市一夜: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有多重要?

【1】

前幾日,上海的王女士報警說自己10歲的兒子強強失蹤了,全家人一夜未眠找孩子,終於在第二天一早接到民警電話,原來強強在一家超市裏待了一夜。

通過超市監控才知道,當天晚上7點多,強強跟同學玩捉迷藏遊戲,他直接跑進超市的倉庫裏,卻很快睡着了,一直到夜裏2點多才醒來。

而當時超市裏早已關門一片漆黑,強強也沒有帶手機沒有辦法聯繫父母,但是他卻並沒有慌亂,而是開始拿起超市的食物和水,淡定地大喫大喝起來。

喫飽喝足以後,強強還拿起收銀臺上的計算器,似乎在算自己一共吃了多少錢的東西,等到無聊了的時候,強強更是在空地上尬起舞來。

終於捱到早上6點多鐘,玩累了的強強幹脆窩在超市購物籃裏,託着腮等着超市開門,7點半超市員工開門,這才把強強“解救”出來。

要知道強強的父母這一夜真的是急瘋了,他們表示以後生意再忙,也不會讓強強一個人獨自外出玩耍了,這簡直太嚇人了呀!

但我們應該看到強強的應變能力還是很不錯的,他沒有因爲被困超市就自亂陣腳,反倒是先把自己肚子填飽了,然後淡定等待超市開門。

當孩子身處險境的時候,是根據具體環境來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做法,還是不管不顧只會發泄恐懼情緒,能夠真實體現孩子的應變能力。

《韓非子·五蠹》中有句話說,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

古人的智慧告訴我們,世界改變了,事情也就隨之改變;而事情改變了,就需要對變化進行準備,體現了未雨綢繆的哲學思想。

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同樣需要未雨綢繆,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才能讓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中,學會盡快適應並能做到保護自己。

【2】

隨機應變的能力有多重要?

應變能力指的是人在外界事物發生變化時,所做出來的反應,有時這個反應出於本能,有時是經過大腦的思考做出的決定。

具備良好應變能力的人,能夠審時度勢在危難之際懂得隨機應變,孩子雖然還小,但是是否有應變能力,帶來的結果也會大相徑庭。

閨蜜小敏上一週的週三早晨送四年級的兒子樂樂去學校,因爲想在路中途的銀行取點現金,閨蜜就讓樂樂站在電動車旁邊等着他。

可是等小敏取完錢回來,卻發現電動車跟樂樂都不見了,小敏當即驚出一身冷汗,自己取個錢也就三分鐘的事情,到底發生了什麼?

小敏趕緊轉身看了一圈,路邊來來往往的都是送孩子的父母,小敏告訴自己不要慌,剛想拿出手機準備報警,就聽到耳朵傳來樂樂的喊聲:“媽媽!我在這裏!”

小敏擡頭一看,樂樂正站在銀行旁邊的馬路牙子上,原來城管隊剛纔來過,說電動車不能停在路邊,想要把電動車用拖車帶走。

樂樂趕緊跟人家求情,說媽媽很快就回來,並且自己把電動車推到馬路牙子上,城管隊員看樂樂這麼乖巧懂事,告誡了兩句就走了。

而小敏過來的時候,樂樂正在停電動車,因爲力氣不夠,正低着頭想辦法打開電瓶車的車撐,母子倆這才互相沒有看到。

樂樂在遇到城管隊時沒有驚慌,一邊示弱一邊動手推走電動車,不僅給媽媽減少了麻煩,也能保證自己按時到校,這份應變能力真的是很不錯。

孩子越長越大,父母不可能隨時在孩子身邊,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孩子能夠隨機應變的時候,纔會確保自己儘量不受到傷害。

父母越早意識到培養孩子應變能力的重要性,並且在生活中融入應變能力的教育,會讓孩子更早更熟練的掌握應變能力的相關技巧。

【3】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

古希臘的《伊索寓言》中的《蝙蝠和黃鼠狼》的故事告訴我們,我們遇事也不要一成不變,隨機應變往往可以躲過大風險。

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不僅能夠確保孩子的人身安全,更能夠讓孩子在未來紛繁複雜的形勢中,學會最大可能性地維護自己的利益。

首先,環境變化時,要臨陣不亂。

電影《美麗人生》中,爸爸圭多跟兒子叔本華不幸被關進納粹集中營,圭多爲了不讓叔本華害怕,跟他說這是一場遊戲,遵守遊戲規則就能獲得一輛真正的坦克。

叔本華因此乖巧懂事,即使最後看到爸爸被帶走時,叔本華也能夠藏在櫃子裏一動不動,這份適應環境並且絲毫不慌亂的能力,最後幫助叔本華迎來了新生。

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不會再遭遇戰爭,但是當生活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父母需要引導孩子先適應環境,然後再逐漸與環境和平相處。

尤其是在面臨搬家、升學等大事情的時候,父母要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發現孩子不適應的時候,就要多談心交流,消除孩子的不安情緒。

其次,突發狀況時,要相機而動。

上個月,在廣西玉林的某個路口,一輛拉滿砂石的貨車突然倒車,導致緊隨其後的電動車避讓不及,車上4人全部當場死亡,而其中3個是孩子。

父母要有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在發現貨車倒車時,需要及時避讓,並且提醒孩子以後遇到同樣的狀況應該怎麼做纔行。

我們都知道天有不測風雲,很多意外的發生是猝不及防的,但是並不是說我們只能聽天由命,而是應該有預警和隨機應變的能力。

父母可以通過影視資料、書籍閱讀、現場案例等方式,告訴孩子遭遇突發情況時,一定要先保護好生命,然後再做出有利於自己的選擇。

第三,教會孩子懂得分辨事物的本質。

法國戲劇家莫里哀《可笑的女才子》中說,隨機應變是才智的試金石。

隨機應變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孩子在日復一日的鍛鍊中逐漸提高的,父母要從身邊的點滴小事開始,告訴孩子如何分辨事物的本質。

比如日常見到的水,告訴孩子水是生命之源,更要告訴孩子除了引用和日常生活需要外,要警惕水也能淹死人,游泳安全一定要注意。

父母不要粉飾太平,不願意孩子接觸真實的世界,反而是應該把事物的兩面性分析給孩子聽,才能讓孩子的應變能力得到更好的磨鍊。

【4】

去年9月份,貴州南明警方接到一名媽媽報警,哭訴自己爲了鍛鍊6歲女兒的應變能力,故意跟女兒玩“躲貓貓”,卻沒有料到女兒真的不見了。

原來媽媽帶着女兒還有自己妹妹喫過飯,準備去KTV唱歌,媽媽跟妹妹商量考驗一下女兒迷路的處置能力,就跑到旁邊躲着,大概30秒鐘後,就發現女兒找不到了。

所幸女兒知道這個KTV的位置,直接跑過去了,好在女兒真的是應變能力強,不然真的把女兒搞丟了,後悔都來不及了。

父母想鍛鍊孩子的應變能力沒有錯,但是至少應該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要不然孩子的應變能力沒有鍛煉出來,反倒暴露了父母的應變能力不行了。

美國社會思想家阿爾文·托夫勒在《未來的衝擊》中說,若要在變化很快的社會中立足,適應迅速而複雜的變化,個人就必須以和變化的節奏相對一致速度,去改變自己已有的形象。

父母必須意識到變化是唯一不變的真理,才能引領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磨練出隨機應變的能力,更好地適應未來的人生中每一個變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